陳二雄 鄭 萍 張宏偉
所謂經濟普查,就是把第三產業普查與工業普查、基本單位普查以及建筑業普查合在一起統稱為經濟普查。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經濟普查于今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順利進行。認真搞好經濟普查,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經濟普查是調查國情盤點國力的需要。經濟普查是一項大型的國情、國力調查。通過經濟普查,可以進一步認識國情,全面掌握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信息;摸清我國擁有十幾億人口之家的“家底”,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可以跟蹤產業發展動態,了解產業發展狀況,為優化經濟結構,改進宏觀調控提供科學依據。通過經濟普查,把國家的“家底”摸清,不僅有利于政府部門有效開展宏觀調控、科學編制“十一五”規劃,還有利于企業經營者和其他投資人分析市場、預測行情,把握投資方向,改善經營管理;有利于理論和教學研究人員依據大量最新的第一手資料,分析研究總結改革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為繼續推進改革和加快發展更好地建言獻策。
二、經濟普查是我國編制中長期發展計劃的需要。此前,我國已開展了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等普查。由于以往普查的項目設置過多、時間安排過于分散,既影響經常性的統計工作,也給基層造成較重的負擔。況且,以往普查的周期安排與國家編制中長期規劃銜接不夠緊密。通過經濟普查,為編制我國中長期發展計劃提供科學依據。國家在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時,依據普查提供的統計數據,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拍腦袋”行事造成的決策失誤,科學、合理地立項、論證,避免盲目投資或重復建設,規避投資風險。
三、經濟普查是發展第三產業的需要。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重物質生產部門、輕非物質生產部門,致使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偏低。第三產業比重偏低,是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問題。同時政府對第三產業特別是一些新興服務業發展狀況把握還不夠全面,了解還不夠深入。從統計工作上看,第三產業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方法也不夠完善,漏統問題可能比較嚴重。因此迫切希望通過這次經濟普查,摸清第三產業的基本情況,掌握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信息。
四、搞好經濟普查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經濟普查的主要內容不僅包括各類單位的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而且還包括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生產能力、原材料以及能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通過經濟普查,進一步掌握當前的經濟規模、速度、結構和效益,對于準確分析判斷調控效果,準確把握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經濟普查,可以進一步正確認識國情,準確把握國力,更好地挖掘、發揮綜合國力,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五、建立基本單位名錄庫,為社會方方面面服務。基本單位名錄庫是國民經濟動態的“經濟戶口簿”。基本單位名錄庫包含了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的所有法人單位及其所附屬的產業活動單位;所含指標主要有:單位代碼、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名稱、單位地址、聯系方式、行業類別、登記注冊類型、國有經濟控股情況、隸屬關系、機構類型、登記批準情況、開業時間、營業狀態、法人與其附屬的產業活動單位的關系,以及從業人員、全年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和資產總計等主要數據指標。利用名錄庫地理信息系統的查詢功能,我們的商業投資、安家擇業、上學就醫甚至購物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從基本單位名錄庫得到直接或間接的相關服務。
六、通過經濟普查,對建立資源節約型經濟模式有著積極的意義。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能源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我們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節約各方面的能源資源。據有關資料介紹,在北京等地,從2003年夏季起把空調溫度調高1攝氏度,到冬季把溫度調低1攝氏度,都顯示出節能正成為大部分單位和個人的共識。但也不可否認,一些浪費能源的現象時有發生。通過能耗的普查統計乃至向社會公布,對于摸清能源消耗的家底,將有利于各單位進一步了解自身和整個社會的能源狀況,進一步喚醒人們在日常消費中更加自覺地樹立節能意識。所以,對建立資源節約型經濟模式有著積極的意義。
七、經濟普查有利于國際間的經濟對比,借鑒別國已有的成功經驗,擴大對外經濟交流和技術合作。開展經濟普查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國際上一些國家已開展了經濟普查。所以,經濟普查一方面便于國際間的經濟對比,另一方面有利于借鑒別國已有的成功經驗。過去20多年中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全球的普遍關注。中國已經成為亞洲和世界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伙伴。通過經濟普查了解我國經濟的結構、規模和效益等信息,不僅可以滿足我國政府正確制訂發展戰略和企業界投資決策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亞洲乃至世界各國更好地了解中國經濟,有助于我國與世界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和友好往來。
總之,經濟普查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各項決策,也和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