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譽 嚴 冰
這個故事發生在國家機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的時候,領導下崗,由于心理“不平衡”而走出另類“謀生”渠道,最終等待他們的,是法律的公正審判。
1998年,國家國內貿易部被撤銷,改組為國家國內貿易局,由原來的部級單位變為局級單位。機構的精簡帶來的后果就是人員的大量削減,原單位里的許多人面臨被淘汰的困境。時任原國內貿易部某司副司長的邢皓鷺,與在該司工作的另外四位工作人員,會計衛廷、出納秦秀昭、外聯秦武以及技術指導金其旺,均被指派分流學習,其實就是變相的“下崗”了。這個結果對邢皓鷺等人的打擊可想而知。在“老司長”的帶領下,開始尋求其他的“謀生”手段。經過多次商議,大家決定充分利用一下原司里的一筆資金成立公司,承接項目,以解決出路問題。這筆剩余的公款總金額為55萬元,是原來內貿部撥給該司的外事活動經費以及該司之前外事活動產生的部分利潤。計劃初定后,就付諸實踐了。由邢皓鷺跟上級領導打招呼,由會計衛廷、出納秦秀昭具體操作,將錢以所謂的“出國費”的名義從單位帳戶里提出,存入華夏銀行某支行的帳戶內,后分多次提取現金存入邢皓鷺等五人的個人存折內。在此過程中,邢皓鷺通過其弟的幫助,由其弟提供一張假發票在內貿部該司帳戶上平帳。
兩個月后,以邢皓鷺出資14萬元,衛廷、秦秀昭、秦武、金其旺各出資9萬元,共計出資50萬元注冊的北京某科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該5人均為股東,法定代表人為邢皓鷺。
就在五個人準備開宴慶祝公司成立之即,問題出現了。國家審計署于1999年初,對國內貿易局98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時,發現了有55萬元公款以“出國費用”發票核銷并轉出的情況,并就此事展開了調查。聽到風聲的邢皓鷺等人馬上聚齊,商討如何對付審計署。五個聰明腦袋急速運轉,解決方案出來了:拜托原司里的好友、時任該司美國貿易中心代表的陶盟幫忙,請求其出具假材料,證明該筆公款給了駐美辦事處使用。很快邢皓鷺就聯系上了陶盟,其提出的請求也得到了陶盟的認可。之后,審計署找了邢皓鷺等五人了解情況,最后審計署作出了審計決定:盡快把資金從美國轉回。此事就此蒙混過關。
審計結束后,邢皓鷺等五人決定注銷公司,并決定將公司里剩余的約40萬元伙分,邢皓鷺、衛廷、秦秀昭、秦武各分得公款7萬元,金其旺分得5萬元,由于在審計事件中幫忙的緣故,陶盟亦分得5萬元。真是皆大歡喜??!
然而,事情并沒有結束。三年后,一封舉報信最終讓這幾位堂堂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浮出水面,他們成為了法庭被告席的主角,貪污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在審訊過程中,幾位犯罪嫌疑人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不平衡”。從穩定的工作崗位上掉下來,人一下子失去了支撐點。有的人留下來了,有的人卻被迫分流,當時那種環境下心理的不平衡是很明顯的;沒有年齡優勢,沒有學歷優勢,甚至沒有人際優勢,再找工作是難上加難,更何況還要考慮待遇問題了。衛廷、秦秀昭說,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們產生了一些極端不合法的想法,不計后果,甚至有種報復社會的心態于其中,其實社會并不欠他們什么,只是當時他們的心理已經有某種程度的扭曲了。
機構改革中這樣的問題并不會只有這么一例,況且還有很多人的做法可能并沒有達到需要由刑法來調整的地步。社會的變化不可能滿足所有階層、各個群體的要求,為了實現更大的利益,必要的犧牲是很難避免的。人們所要關注的是,當這樣的現象產生時,該如何面對它,該如何冷靜的處理它,從而從根本上如何正確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注:本文中案例所涉及人物的姓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