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同峰
汽車金融是促進汽車業發展的相對獨立的金融產業。伴隨著汽車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的汽車金融越來越發揮重要的作用。汽車金融在我國的興起有其必然性和現實性。我國汽車金融面臨的瓶頸制約需要采取各種對策加以解決。
經國務院批準,2004年10月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并開始實施《汽車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同期,中國人民銀行配套出臺的《個人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對汽車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運營方式包括車貸利率水平的制訂等進行規范。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汽車金融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助推器
汽車金融業的產生與發展
(一)汽車金融的含義
汽車金融是促進汽車業發展的相對獨立的金融產業。主要指汽車有關的金融服務,包括在汽車銷售、使用過程中,由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向消費者或經銷商提供的融資及其它金融服務,包括對經銷商的庫存融資和對用戶的消費信貸或融資租賃等,是在汽車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中所涉及到的資金融通的方式、路徑或者說是一個資金融通的基本框架,即資金在汽車領域是如何流動的,從資金供給者到資金需求者的資金流通渠道。①汽車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對汽車和汽車消費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全球每年新舊車銷售收入約1.3萬億美元,其中30%是現金銷售,約70%有融資性安排,汽車金融產業規模很大,且已經比較成熟,年增長率在3%左右。
(二)汽車金融的產生
汽車金融服務的起源最初是在上世紀20年代前后,由汽車制造商向用戶提供汽車銷售分期付款時開始出現的。它的出現引起了汽車消費方式的重大變革,實現了消費者購車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轉變。這一轉變雖然促進了銷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資金。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消費市場的擴大和金融服務及信用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汽車制造商又開始通過汽車金融服務這個新的金融渠道,利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這一為國家法律所認可的公司載體形式,來解決在分期付款中出現的資金不足問題,從社會籌集資金。這樣汽車金融服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融資-信貸-信用管理"的運行過程。
(三)汽車金融在我國的發展過程
汽車金融過去在我國基本處于空白。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前,一些銀行推出過汽車金融服務,但還是處于探索階段,隨后即被取消。汽車金融業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創階段。自1995年上海汽車集團首次與國內金融機構聯合推出汽車貸款消費以來,近10年的發展可以總結為4個階段:
第一是2001年以前的起步階段。在該階段金融機構基本上不從事汽車金融服務,因為購車人主要是公務用車者,私人購車很少,基本都是全額付款。建設銀行于1998年宣布恢復汽車金融服務業務,這標志著國有商業銀行不準介入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的禁令正式解除。
第二是2001年到2003年上半年的迅速發展階段。由于私人購車數量增加,也由于各商業銀行大力開展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兩種因素引發了汽車消費的大幅增長。截至2003年底,我國個人汽車信貸總額超過了2000億元,在新增的私家車中有近1/3都是貸款購車。
第三是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8月的下滑階段。從2000年到2004年上半年,我國汽車金融業的主要運作方式是由商業銀行主導的從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汽車生產商和銷售商到汽車消費者這樣一種"四人轉"模式。由于這種經營形式在制度安排上存在致命的缺陷,因此很難形成健全、有效的組織機制。由于車價不斷降低,征信體系不健全,出現了大量壞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03年全國汽車貸款金額銷售總約占40%,2004年初降到20%,7月份降到8.3%。國內汽車金融服務業進入了冬天。
第四階段從2004年8月18日開始,中國汽車金融產業發展的新階段。《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的出臺和新版《汽車貸款管理辦法》的正式頒布,標志著中國汽車金融服務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上海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在滬開業,標志著中國汽車金融業開始向汽車金融服務公司主導的專業化時期轉換。
汽車金融業的作用與存在價值
(一)汽車金融的主要作用
第一,汽車金融起著調整國民經濟運行中供需矛盾不平衡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汽車金融在經濟運行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其他消費信用一道,越來越被作為刺激消費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調節經濟運行中供需不平衡矛盾,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手段。如果信用資金全部用于汽車生產信貸,而不用于汽車消費信貸,實際上就抑制了汽車的消費,不利于消費的增長,也最終不利于汽車生產的發展。
第二,汽車金融能夠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巨人投資乘數效應。汽車工業的發展既依賴于很多產業部門,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汽車金融對國民經濟的巨大帶動作用就是通過汽車工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體現出來的。汽車工業是對相關產業帶動力最強的部門之一。資料表明,汽車工業的增加值率顯著低于整個制造業的增加值率。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幾個汽車業發達的發達國家中,汽車工業的預投入對主要相關服務業的預投入有較大的帶動作用,后者占前者的比重約為30—80%。也就是說,汽車工業的一定投入可使主要相關服務業增加30—80%的投入。
在就業方面,汽車產業不僅可以帶動大量的直接就業,也可以帶動高比例的間接就業。據有關投入產出分析提供的資料,1997年,與汽車工業相關的主要上游產業的完全就業人數為273萬人,與汽車工業直接就業人數之比為1.5倍; 與汽車產業相關的主要服務業的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726.5萬人,與汽車工業直接就業人數之比高達9.52倍;因此,汽車產業間接就業高達1999.5萬人,與直接就業之比達11.02倍之多。
第三,汽車金融對微觀經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汽車生產制造企業、汽車經銷商、汽車消費者和汽車金融服務市場的作用上。對制造商而言,汽車金融是實現生產和銷售資金分離的主要途徑;對經銷商而言,汽車金融則是現代汽車銷售體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對汽車機構而言,汽車金融是其擴大經營的有力依托;對消費者而言汽車金融是汽車消費的理想方式。
(二)汽車金融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與現實性
現階段,城鎮居民已經基本解決了吃、穿和部分用的問題,正在向以提高住、行和生活質量水平為重點的階段過渡。我國汽車工業從1953年開始起步,現在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2003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達到454萬輛,比2002年增長了40%,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銷售國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汽車工業已躍升為我國工業第五大支柱行業。
第一,是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國際經驗表明,人均收入水平與汽車普及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20個國家長達70年的考察期內,呈現出汽車擁有率隨著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上升的普遍趨勢,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轎車普及率達到每千人500輛(即平均每2人1輛轎車)左右時才有所減慢或回落,而汽車保有率則達到每千人700輛之后還在上升。人均收入水平與汽車擁有率變動關系有如下重要特點:1、與人均收入相聯系的汽車擁有率,具有隨著時代變化而提高的趨勢。在大體相同的人均收入階段,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擁有率略高于歐洲發達國家。2、汽車擁有率相對較低的國家,在人均收入上升的過程中汽車擁有率有加速上升的趨勢。3、一個國家的汽車擁有率與該國的汽車工業發展程度有一定關系。
第二,是適應我國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未雨綢繆之舉。專家預計,到2010年中國的汽車產業將有更大的發展。依照不同的計算方法,對我國未來的汽車保有量有兩種不同的結論。一種是按國際經驗的低限,到201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為7176萬輛,如果將1999年我國汽車實際保有量作為增長的起點,則每年汽車保有量增長率應為15.6%。考慮到每年10%左右的汽車更新率水平,并忽略進出口的影響,則每年汽車產量增長率應為25.6%。照此計算,2000—2010年我國汽車生產總量應為1億輛左右。另一種是按亞洲平均水平計算,到201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為1.2 億輛,則每年汽車保有量增長率為21%左右。假定汽車更新率約10%,同時忽略進出口的影響,則每年汽車產量的增長率為31%左右。照此計算,從2000年到2010年,我國汽車增長總量約1.43億輛。
我國汽車金融發展瓶頸與對策
對于汽車金融來說,正面臨著一個大的歷史發展機遇期。因為消費貸款在發達國家的貸款總額里占到了30%到40%,美國更是達到了70%。而我國現在消費類貸款,只占貸款總額的10%,而汽車消費貸款又只占到整個消費貸款里的不到10%,也就是不到整個銀行貸款總額的1%,我國汽車金融發展空間巨大。另一方面,我國銀行貸款的90%都貸給了國有企業和企業法人機構從事經營活動,存在很大風險性。
(一)汽車金融發展之四大瓶頸
目前主要有四方面因素阻礙我國汽車金融業的發展:
首先就是社會征信體系的不健全,導致了過高的壞賬率。據金融系統的統計,到2004年6月底,銀行汽車類消費貸款總額達到了1833億,而據稱其中車貸壞賬達到了900億。車貸緊縮之前,汽車消費貸款的壞賬率可能就已經高達30%,最低有10%左右。而根據金融行業的經驗來看,沒有任何一個金融機構可以承受這么高的壞賬率。
第二是目前車市的價格體系不穩定抑制了汽車金融的發展。能源和原材料的漲價以及與國際市場接軌步伐的加快,導致了汽車售價的下降。在價格頻繁下降的情況下,消費者形成了一種不利的心理預期。在此心理下,如果價格的下跌幅度超過了汽車消費貸款的首付比重,那么就可能會有很多有還款能力的人也加入到逃廢債務之列。
第三個原因是社會信用意識的缺乏。這是我國的一種文化現象,是由于人們長久以來缺乏誠信教育和社會倡導不足所造成的。目前我國存在著突出的信用缺失問題,個人征信體系和企業征信體系都不完備,這些在環境條件上限制了汽車金融業的發展。
第四是汽車金融政策的制約。2003年11月12日中國銀監會頒布的《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2004年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新《汽車貸款管理辦法》規定,我國汽車金融公司可以接受境內股東單位3個月以上期限的存款,提供購車貸款業務,辦理汽車經銷商采購車輛貸款和營運設備貸款、轉讓和出售汽車應收款業務;向金融機構借款,為貸款購車提供擔保,與購車融資活動相關的代理業務,以及經中國銀監會批準的其它信貸業務。《辦法》規定汽車金融公司不得設立分支機構,注冊資金須達到5億元人民幣。這些規定在租賃業務、融資渠道、貸款利率、機構設置、注冊資本金等方面限制了汽車金融業的發展。
(二)發展我國汽車金融業的主要思路
第一, 加快發展汽車產業。汽車金融業作為汽車產業的一個環節,首先是對汽車產業發展的依賴性,尤其是在汽車金融業發展的初期,可以說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決定著汽車金融業的發展。其次才是對汽車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前期我國汽車金融業發展受挫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我國的汽車產業發展還不成熟。所以,加快發展我國汽車產業是發展汽車金融業的基礎與前提。
第二 ,銀企合作,共謀發展
汽車金融業服務模式在國際上的發展趨勢是多元化、現代化和國際化,對我國而言,首先應當是汽車金融業的多元化發展,即打破銀行獨攬汽車金融市場的局面,促使專業化汽車金融機構快速發展。汽車金融公司的準入,不但以競爭性市場主體的增多達到促進銀行業消費信貸服務品種和質量的提高,而且對汽車金融公司放貸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和成本。隨著專業汽車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商業銀行同汽車金融公司合作共贏會成為近期我國汽車金融業發展的主流形式。
第三, 健全社會和個人信用保障體系
汽車金融業是在健全、完善的社會信用體制背景下發展壯大的,汽車消費信貸健康持久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完善的社會和個人信用保障體系。所以,必須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征信體系、信用查詢系統和信用評估體系,依據客觀、公正、獨立的原則,培育企業和個人信用調查與評價中介機構,建立起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檔案。集中有關信息,建立一個全社會共享的企業和個人資信系統。制定權威性和統一性兼備的個人信用制度評估標準,由信用評價機構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對客戶進行信用風險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