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麗
2005年的經濟增長中,引起最大關注的將是經濟增長的質量
彩電大戰、手機大戰、空調大戰,近年來,市場上似乎什么都不缺,什么商品都在降價,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在買方市場中享受價廉物美的商品。與此同時,很多產品提供商卻感覺到生產什么積壓什么,銷量每況愈下。產業界一直在呼吁慘烈的價格戰對于產業本身的損害,學術界關于“過剩經濟”是否到來的爭論也甚囂塵上。
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經濟的這種“過?!笔窃诮洕l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出現的,我國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電力消費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5%,所以即使過剩也是相對過剩、結構性過剩。
但是,這種結構性過剩卻阻礙著居民消費升級到更高層次。一方面,人們的收入水平還無法使普通家庭依靠自身積累升級到轎車、住宅等萬元級商品的消費階段。另一方面,居民收入面臨著分化,高收入階層的消費趨于飽和狀態,而低收入階層卻不得不限制基本生活消費,這種狀況不但降低了現有的消費水平,而且住房、醫療、教育等問題又提高了人們的預期支出,因此,盡管利率連續下調,但是居民儲蓄仍呈增長態勢。
專家指出,過剩經濟的出現,既有供給與需求方面的原因,更有體制方面的因素。政府、企業都存在著轉變機制的問題。
世界銀行在2005年4月27日發表的一份報告認為:最近的趨勢顯示中國需求正在降溫,但外部需求使得經濟增長保持較高水平。投資正在從以往被認為是過熱的行業(如鋼鐵和水泥)轉向其他行業。零售的增長勢頭正在逐步強化,但今年的消費增長很可能還是落后于經濟的增長,稅收收入的情況也顯示國內需求正在減速。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9.5%,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據估計破紀錄地達到了45%,而中國政府在繼續采取各種措施給經濟降溫,包括小幅提息。由于信貸增長受到抑制和企業利潤下滑,中國內需(特別是投資)的增長在2005年將進一步放緩,預計增長8.3%,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平均通脹率為3.5%,處于政府設定的目標范圍內。
GDP增長值意味著什么?
經濟學界認為,2005年我國的經濟增長與2004年相比可能會稍有下降,但仍然會保持很高的速度,大體上估計在8%~8.5%之間,如果好一點可能也會超過8.5%。
厲以寧在北大光華2005新年論壇上指出,之所以保持這樣高的增速是由四個原因決定的。一是投資慣性。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前幾年政府進行了大量投資,很多已經開始建設的項目需要繼續投資,這形成了投資的慣性;二是人們對住房、汽車、通訊、教育、休閑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當前中國正處于消費升級階段,這必然會拉動經濟增長;三是目前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已經占相當大的部分,但是國家只能夠直接控制國有企業投資,而對民營經濟和外商投資只能通過政策引導,不能采用硬性方法進行限制,目前,這股力量的勢頭不僅沒有減弱而且還在增加;第四點也是很多人所忽視的,那就是中國目前正處于固定資產大規模更新的前期。國內很多工廠的設備均購自90年代初,當時在環保方面對設備沒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現在如果繼續使用這些設備,產品將不再符合環保要求,工廠的排污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另外,在節能方面也需要改進,90年代初建設的工廠對目前能源緊張、原材料價格上升沒有考慮,不更新設備的話,廠商會將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對2005年國內GDP增速的預測值是8.3%、8.5%還是其它數字,我們暫且不去討論,但是這一數字到底意味著什么,卻不僅是百姓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經濟學家需要研究和回答的問題。
眾所周知,前幾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形勢嚴峻,中國出口放慢,同時國內需求不足,很多企業虧損或經營困難,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而這些社會經濟問題需要依靠GDP的快速增長才能得以解決。1998年3月,新當選的國務院總理朱基將本屆政府的主要工作概括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和五項改革”。其中“一個確?!本褪侵复_保1998年我國的GDP增長8%。這是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的要求
專家們認為,以中國的就業彈性為0.1計算,GDP每增長1%,可增加70~100萬個就業機會。據估算,GDP保持8%的增速,才能大大緩解當時嚴峻的就業形勢。
如果GDP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的話,大約花9年時間GDP就可以增長1倍,也就是說8%的經濟增長速度意味著GDP十年翻一番。
但是,GDP的增長速度并非沒有限制。據專家們分析,在既定的技術狀況和人口規模條件下,在不會導致加速的通貨膨脹條件下,我國的潛在GDP增長率在8%以上,所以提出8%的GDP增速是有其理論根據和實現基礎的。我國“十五”計劃中明確提出,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為到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堅實基礎。而GDP十年翻一番的年均增速為7.2%,可見8%的GDP增速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基本保證。
四個方面衡量經濟增長質量
2005年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雖然仍保持較快增長,但增幅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回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98億元,增長22.8%,比去年同期回落20.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農業、能源、交通等行業投資得到加強。水泥、冶金等行業投資繼續得到抑制。
一季度,中國經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然而,從相關經濟數據看,目前,仍然有五大問題困擾宏觀經濟全局:農業形勢不容樂觀、投資規模依然偏大、煤電油運繃得太緊、價格上漲壓力猶存、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契機。
厲以寧認為,2005年的經濟增長中,引起最大關注的將是經濟增長的質量。經濟增長的質量可以從資源消耗率、環境受損害程度、自主知識產權掌握程度以及國家安全問題四個方面衡量?,F在國家安全問題的突出表現就是能源問題,能源對外依存度的大小,代表著經濟增長質量的好壞。以石油為例子,依存度越來越大,實際上代表經濟增長質量并不好。因此不但要降低消耗,而且要減少在石油等能源方面的對外依存度。
對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難度,厲以寧認為現存難點不少。第一個難點在于,長期以來資源價格由國家計劃定價,而計劃定價往往偏低,這就造成很多企業不在乎資源過度消耗;第二個難點在于,某些產品國內需求量大,只要生產出來,就可以賣,導致企業不去關心如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比如說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破壞的問題就少考慮;第三個難點是,地方政府考核指標中始終是以產值為主要指標,經濟增長方式是否轉換并不在考核之列;第四個難點在于資金。轉換不是一個小問題,往往涉及整條生產線、整個工廠大規模的設備更新,那么融資和投資主體的問題就暴露出來,這就涉及到改革。厲以寧強調,整體說來,我們國家改革落后于發展。國內經濟學界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一再呼吁2005年應該是改革年,要加快改革,改革落后于發展的情況不能再延續下去。
中國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必須建立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有自己堅實的工業基礎,不然所有的鋼鐵、石油都依靠進口是無法想象的。但歷以寧指出,跳躍發展經濟學仍然是有用的,階段雖然繞不過去,技術卻可以跳躍式發展。盡可能采用最新的技術,減少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環境污染,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如沼氣、太陽能、風能等。
中國加入WTO已經四年,國有企業改革迫在眉睫,不能再拖,應該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來做。此外,除了國家特殊的幾個行業,行業壟斷必須打破,要逐步形成市場準入的格局。因為行業壟斷一方面造成不公平的現象,同時壟斷帶來的利潤會掩蓋國有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當然一些關系到大多數人民利益的行業,還是需要保障一定程度的公益性質,在這方面,醫院的改制相對是比較成功的。
經濟增長機制應能自我調節
盡管中國經濟增長的勢頭難以阻擋,但是由于資金、土地、運輸等鏈條斷裂及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較低等瓶頸的制約,限制了2005年的經濟以高于2004年的速度增長。
2005年物價上漲仍有壓力,宏觀調控不可放松。歷以寧認為,物價上漲的壓力來自四大因素。一是投資需求拉動上游產品如原材料、燃料價格的上漲;二是隨之而來的下游產品價格上漲;三是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四是國際因素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石油,導致物價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而物價上漲的幅度應該會在3%~4%,比2004年略低一點。但是如果國際因素突變,會加劇物價的上漲,也可能超過4%~5%,甚至更高。中央提出的宏觀調控不可放松也是基于此種考慮。
目前,我國經濟體制還不是典型的市場經濟體制,表現為國有企業的產權約束還沒有硬化,地方政府不適當地扮演了市場主體的角色。在這樣的格局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地方政府,對于宏觀調控的政策,例如利率政策等都不能做出積極的反應。當經濟杠桿不起作用的時候,中央政府不得不使用行政手段,或抑制經濟過熱,或啟動經濟發展。于是,中國經濟總是在大起大落之間走鋼絲,熱了降熱,冷了治冷。
怎樣才能使我國經濟從根本上避免大起大落?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的觀點是:必須建立起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的經濟增長機制。
李義平教授撰文指出,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包括兩層最基本的含義:一是微觀主體是真的,產權約束是硬的,從利益最大化出發考察和審視信息,并能對各種市場變化做出及時的、甚至是前瞻性的反映;二是市場與政府有各自的正確定位,政府不扮演市場主體的角色,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政府與企業各自在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發揮作用。在這樣健全的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才能形成宏觀調控發揮作用的機制,即中央政府根據經濟運行狀況,審時度勢地制定相應的宏觀政策,引導微觀主體的行為,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如果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微觀層次先天不足,不能對宏觀調控的政策做出靈敏的反應,宏觀調控的政策就會大打折扣。
李義平認為,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的經濟增長機制的顯著特點是:第一,能盈利的時候就進入,不能盈利的時候就退出,這就是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方式;第二,有強烈的產業升級沖動,以期獲得更多的超額利潤。為了建立起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的經濟增長機制,企業應當像企業那樣定位和發揮作用,政府應當像政府那樣定位和發揮作用。
企業像企業一樣的發揮作用,是指企業必須是產權約束硬化的真正的企業。他們在逐利目的的驅動下,按照看不見的手的指引,選擇投資項目,分配資源流向,并最終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就進,無利就退,加上優勝劣汰、破產、重組,這就是“看不見的手”,這就是自我調節。如果企業不是真正的企業,例如產權約束軟化,就不會對市場信號有靈敏反應,市場機制就很難發揮作用。讓政府象政府一樣的定位和發揮作用,是指無論哪一級政府都不能扮演市場主體的角色,而應當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公共服務領域充分地發揮作用。政府在明確和保護產權、打擊仿冒偽劣,維持良好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創造良好投資環境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事實上,只要政府提供了上述的公共產品,就提供了一個廠商、個人和真正的市場主體能最大限度挖掘自我潛力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企業會充滿活力,經濟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