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洲榮
在標準帶來的全新發展環境之下,能否及時順應潮流,迅速在標準的框架下調整自己的產品,也成為軟件廠商占領先機的又一個契機。
標準是應一個產業或行業發展到不同階段產生的需求而生,也是產業走向成熟的里程碑。統一標準的缺失是目前整個中國IT產業的共同感受。九十年代中期《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會計電算化應用規范》的制定,推動了我國會計電算化普及應用和財務軟件事業的發展。但是,各財務軟件采用不同的數據庫平臺和各自獨立的數據庫結構設計,形成不同的體系結構,最終導致財務軟件之間不能互換數據,形成數據孤島,給其他軟件獲取財務數據造成了障礙。
2005年年初,促進財務軟件接口統一的《信息技術、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國家審計署為此發出通知,稱以后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核算系統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將作為審計的重要內容。
業界專家認為,這一標準的產生順應了經濟發展的大勢,同時也推動了財務軟件走向規范和成熟。
繁榮背后的陰影
在中國,發仞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會計核算軟件業,發展二十幾年之后已具有相當規模。到今天,專業從事這一軟件開發的國內廠商多達幾百家,政府對信息化的大力推動,催生了百花齊放的財務軟件業。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務軟件也由早期的定點開發或自行開發逐漸向商品軟件過渡。
然而,出于維護客戶和安全的考慮,對自己產品的數據存儲格式保密,在開發中采用不同的數據庫平臺和各自獨立的數據庫結構設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體系結構,從而將會計核算軟件市場人為割裂,形成數據孤島。為獲取財務軟件的數據,軟件開發商不得不采用專門開發接口軟件、人工二次輸入等方法來達到此目的。從整個社會的角度講,就是一種浪費,同時也影響了財務軟件業和其他軟件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是最大的受害者。當企業通過自身發展、合縱連橫,到一定規模時,各下屬機構很容易形成各自使用一套不同的會計核算軟件的局面,不可避免的數據孤島,不僅為集團企業的決策增加了難度,同時,也使得企業在系統升級和二次開發過程中,由于各個系統數據不能共享,不得不為升級增加成本。另外,企業會計核算軟件的數據如果不能為其它業務系統所調用,這為提高財務數據利用率,企業實現全面信息化形成阻隔。
最為重要的是,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進程中,數據孤島已經成為明顯的阻礙。
同樣,對于需要調用企業財務數據的外部相關部門,也難以避免數據孤島的尷尬。
審計部門就“深受其害”。由于企業不能提供標準化的數據,審計部門要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審計成為空談。其它如國家監督、財政、統計等部門,在行使職能時,同樣也對企業的數據孤島感受深刻。
軟件商自己造成的阻隔,反過來由于各自數據不兼容,為他們推出新產品,加快行業發展也制造了“拌腳石”。
因此,近年來,軟件應用響起了“整合之聲”,用戶整合信息資源的愿望比任何時候都來得強烈。期待軟件行業標準出現的要求逐漸浮出水面。
審計催生國家標準
由于我國還處于市場經濟改革的過渡期,隨著改革的深入,國家加強了對審計工作的重視。近年來,審計工作也要求使用審計軟件進行審計。但問題非常尖銳的突顯出來:審計軟件需要向會計核算軟件采集數據,但由于財務數據不兼容而不能直接調用。由此,在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財務軟件數據接口標準問題也就正式被審計署提出來。
1998年,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財務軟件分會編制了《財務軟件數據接口標準》,2002年,上海市技術監督局制定了《信息技術、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規范》。2004年,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要符合國家標準撰寫格式及語言規范;要使用數據元素表示;會計核算軟件數據輸出文件要有文本和XML格式”的要求,在此前兩個標準的基礎上,審計署聯合財政部,組織審計署計算技術中心、財政部會計司、審計署駐南京特派員辦事處、信息產業部電子標準化所,以及金算盤、浪潮等廠商相關人員共同研究,編制出《信息技術、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2005年,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該標準的制定、頒布和實施,為標準使用者理解會計核算的數據概念奠定了基礎;規范了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的文本格式和XML格式;為會計核算軟件與其他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創造了條件。
審計署指出,標準將會極大的推動審計軟件的發展,審計署會更好的發揮國家監督經濟的職能。
標準之后的洗牌
一個適應現實需求推出的標準,是會為國家帶來社會效益的,因為它會提升一個行業的水平,從面加速一個行業的發展。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國標的出現,也必然會提升整個財務軟件業的水平。
標準的誕生,不僅有利于規范會計核算軟件市場,增進會計核算軟件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推動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提高;推動會計軟件產業的發展,促使一般會計核算軟件向會計信息系統甚至管理信息系統轉化,促使會計核算軟件從事務型向管理型和決策型發展。還切實保護了企業用戶的利益。最為重要的是,對于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加強編制匯總和合并報表,加強監督和宏觀調控以及審計軟件市場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標準為我國加入WTO與國際會計準則協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過渡。
而在標準帶來的全新發展環境之下,能否及時順應潮流,迅速在標準的框架下調整自己的產品,也成為軟件廠商占領先機的又一個契機。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財務軟件業的主流架構難以避免地會有一些波動。
標準推行之后,我國的許多軟件廠商對此相當關注,并積極參與。作為財務軟件領域的主要力量之一,金算盤在參與標準制定之前就已經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進行了實際的演練。一直深度參與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標準制定的金算盤公司副總裁毛華揚教授說:“金算盤從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財務及企業管理軟件分會于1998年編制的《財務軟件數據接口標準》開始,就一直密切關注軟件國標問題,并且在軟件開發中主動運用那些標準。現在金算盤的產品對三個標準都能很好地符合。最近的國標認證,金算盤的產品以最快速度通過,可見金算盤對軟件國標的適應度是非常好的。”
毛教授介紹到:“金算盤軟件適應標準的方式也非常有特色,方便易用,共有模板化處理、批量處理、定時處理三種方式。”
“實際上,金算盤之前就一直倡導‘信息整合和統一標準,并在業界率先提出了‘3c管理理念,即數據大集中,應用大集成,管理大集權,從而實現數據高度共享,消除數據孤島,公司也將這一理念很好地貫穿到產品開發中,得到用戶很好的評價。也因此獲得很高的用戶滿意度。”
今年,國家審計署、財政部對這一標準的推廣寄予了厚望。他們希望通過已經對標準適應得好的軟件廠商,以在用戶當中的良好運用,去影響帶動還沒有使用本標準的軟件提供商,“使企業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標準化真正地服務于社會,讓更多的企業認識和了解(GB/T19581—2004)國家標準,幫助企業學習和認識這種標準,取得產品認證。”而標準也勢必會成為考驗軟件廠商適應性和生存能力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