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半山
寶潔強調:我相信電視廣告有效果,就要把電視廣告做好;相信促銷的效果,就會把促銷做好;把最基本的做好,才能談有更好的東西。
現任廣東白馬戶外廣告公司副總經理兼銷售總監張懷軍,1996年進入寶潔市場部,整整干了4年,是從舒膚佳品牌經理職位上離職的,進入和離開幾乎選擇了同一天。顯然,由于市場部向來是寶潔的核心部門,張懷軍對寶潔的描述,有著發自內心深處的自豪。
樸素觀念勝過技術“法寶”
曾有人把寶潔營銷領域的成功歸結為三大“法寶”:完備的備忘錄制度、產品品牌經理制、品牌內部競爭法則。對此張懷軍說他“只在某種程度上同意”。張懷軍認為,完備的備忘錄制度最多只是寶潔的一個特色文化,他知道有些公司比寶潔更注重文件的管理。真實的情況是,寶潔市場部有個特別的做法,叫做one page memo或者one page summary,就是備忘或者總結都不要超過一頁紙,一頁紙必須把所有的事情都說清楚,目的、背景、觀點和支撐觀點的數據,都非常具體、標準化,其中,觀點部分用黑體字,老板可能就看黑體字部分,然后憑他的經驗決定行還是不行。對于第二個“法寶”產品品牌經理制的說法,張懷軍表示贊同,因為它有充分的授權,市場部對寶潔品牌的生死負責,所以,讓產品品牌經理一竿子管到底肯定是效率最高的。
然而,寶潔經歷給張懷軍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謂的技術性“法寶”,相反,是兩個非常樸素的觀念。第一,在寶潔做事非常強調戰略性思維的培養。為什么寶潔的品牌經理制會取得成功?因為培養出來的人思維方式不同。寶潔鼓勵員工要有戰略思維,從根本的目的去想問題,如果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可能就更合適去銷售部而不是在市場部工作。所以常常在開會的過程中,老板會打斷同事們的討論,讓大家回想一下今天開會的目的是什么,避免討論偏題、浪費時間,把根本的目的忘掉。第二,寶潔強調做好最基本的東西。中國很多營銷策劃人,做事情很有想法,色彩很豐富,搞了很多效果,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營銷最基本的元素:傳播、分銷、促銷的效果有沒有做好,有沒有做到最好?有人諷刺寶潔只相信電視廣告,不像其他公司有很多新奇招數。但是寶潔強調:我相信電視廣告有效果,就要把電視廣告做好;相信促銷的效果,就會把促銷做好;把最基本的做好,才能談有更好的東西。
張懷軍堅持說,寶潔沒有什么秘密,沒有什么別人不知道的東西。但其他企業模仿寶潔為什么模仿不了?是因為最基本的東西沒有做好,那些模仿者沒有冷靜的心態和能力去堅持地做。張懷軍借此打了一個比喻,從市場做到一定的效果有幾條路,聰明的人可能選了最短的路,兩年就做到了;不聰明的人可能做了5年,也做到了。最可怕就是,每條路走一段就改方向,那就可能一直圍著目的地打轉,但卻一直不能抵達。
當然,盡管寶潔的營銷思想極其樸素,張懷軍也毫不諱言,在技術上、細節上,寶潔的確領先。“但是如果把這些優勢給了另一個企業,而這個企業如果不能做好前面兩樣,也就是說沒有戰略眼光和著眼于基礎,那也不能成功。”
賣出去多少由市場部負責
在張懷軍看來,有些公司是以銷售為導向的;有些公司是以財務為導向的,基本上是財務控制一切;還有些公司是以技術研發為導向的,一旦研發上獲得突破,整個公司的影響力馬上得以增強。而“寶潔是一個以營銷為核心概念的企業,最核心的部門就是市場部(Marketing)”。至于外人感到特別神秘的寶潔市場研究部,張懷軍說,市場部是客戶,市場研究部是服務者,市場研究部的工作就是要更好地滿足市場部的需求。
與信息產業的企業相比,作為日化企業,寶潔雖然也強調創新,但是不可能遵循摩爾定律,每18個月就來一次從頭到腳的更新。因此,日化行業講得更多的是概念,是市場營銷的觀念問題。寶潔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組織管理最先進的公司之一,是與其以市場部為核心的觀念分不開的。比如在市場部里面的分品類,有洗發水、護膚品、化妝品、沐浴露等等;每個品類里面又分幾個品牌,比如洗發水有飄柔、潘婷、海飛絲、沙宣等等。具體到品牌,比如說舒膚佳,是個人護理品的一個品牌,張懷軍當時所在的品牌小組是它的核心部門,在品牌小組周圍還有幾個部門為他們服務,滿足他們市場營銷中的各種需求。在總部的銷售部有專門負責舒服佳的銷售小組,有專門的財務小組,以一個品牌小組為單位工作,一個品牌就像一個小公司。1999年前后,寶潔CEO雅格試圖打破這一傳統,做了一些改革。但后來沒過多久雅格就辭職了,架構改革也不了了之。說到底,寶潔的營銷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由于銷售部只是市場部整合營銷概念中的一個元素,在寶潔內部,銷售部的評估居然不是看銷量。產品賣出去多少是由市場部負責的,銷售部負責在一個市場計劃中的推進,比如說一個新產品上市3個月了,它的分銷率達到了多少,在大賣場的分銷率是多少,批發市場是多少,小商店又是多少。銷售部負責打通、拓展賣貨的空間,有足夠的貨架,有漂亮的堆頭,就可以了。至于包裝是否好看、廣告是否吸引人、產品賣不賣得出去,是由市場部來負責的。張懷軍說:“我聽說過市場部經理因為項目投資失敗而被解職的,而沒有聽說過別的部門經理為此被解職。”
正因為沒有銷售業績的壓力,銷售部的同事很愿意將他們從一線搜集來的信息帶給市場部,很愿意給市場部提意見和建議。張懷軍說:“我覺得這也很公平。”
對于是否收購本土產品以補充寶潔產品線延伸不夠的問題,張懷軍認為,嚴格說,這類事情的決策是由高層來做的,比如由一個品類的總經理來做,因為他既管市場也管銷售。品牌小組可以理解成一個小公司,而品類則相當于一個中型公司。市場部在其中扮演了一個核心角色,必須思考:為什么要收購這個品牌?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市場區間,還是為了更多的市場份額?你要分析你收購的品牌能不能在寶潔將它放大,會不會跟你現有的品牌產生交叉,它會蠶食掉你現有品牌的多少份額等等,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市場的角度分析。市場份額、銷售成本、定價等等,雖然是財務分析,但是如果沒有市場部的主導,財務部門也不可能閉門造車。
1999年寶潔曾陷入低谷
由年銷售額80多億元“速降”到39億多元,1999年對于寶潔中國公司來說是胸口的一處永遠的痛。盡管經過四五年的重整,寶潔在中國的業績逐步回升到歷史最好水平,充分顯示了寶潔強大的自我調節和再生能力。然而,作為親臨其境者,張懷軍說,當時下滑的原因他也不是太清楚。當然生意不好時,他們也有很多抱怨,譬如抱怨公司的全球戰略不靈活等等。
離開寶潔多年后回首往事,張懷軍顯然看得清楚多了。當時,迪克·雅格押寶創新,甚至為了創新而創新。比如說舒膚佳,當時寶潔準備推出這個品牌的濕紙巾,因為高層認為它很符合當時中國流行的“殺菌”概念,只是由于采購成本太高,最終沒有推出。有關創新的另一個極端例子,是有人提議推出用于洗澡的大濕巾,創意的立足點是說中國很多地方缺水,有了這種大濕巾,沒有水也可以殺菌洗澡,市場效果會很好,云云。張懷軍笑著說,“這個創意現在想起來很荒唐。沒有水沖洗,中國人怎么都不會認為那是洗澡!”
事實上,即使是寶潔,在市場擠壓之下或對自身成功路徑謀求突破有了巨大壓力時,也會失去平常心,把寶潔一向看重的“基于戰略的思維和做好基礎性工作”的觀念擱到一邊。比如說看到很多低端品牌在蠶食寶潔的市場份額,寶潔人也會動心:為什么寶潔不能這樣做呢?而寶潔最基本的理念是:要做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要做最便宜的產品。經常回到企業的根本性目的,以此做決策,以自我為主,這種堅持是非常值得的,否則,即使是寶潔,也難免遭遇挫折和失敗。
不對對手做過激反應
張懷軍告訴記者,時至今天,仍有一些朋友問他,當時舒蕾這樣的本土品牌使用終端攔截術,難道寶潔市場部根本沒有料到嗎?對此,張懷軍認為,寶潔作為市場的成功者,必然會招來競爭對手不計成本、不計得失的跟進。為了應對競爭而降價,這不僅僅是花一些錢的事,還會損害產品形象,甚至降到一定程度后,你還想再降的話,必然要降低生產成本,這樣就會影響產品質量,進而令產品形象受到極大的損害。譬如,當一個消費者說舒蕾不好使的時候,舒蕾的產品形象就完了。而假如一個消費者說飄柔的品牌好,但是太貴了,那么,總有一天他會有機會購買這個產品。產品的有些問題可以醫治,但是有一些卻無法醫治。
當然,面對對手目的性非常明確的挑釁,寶潔選擇把飄柔降價,輕輕一擊就化解了對手對顧客的“攔截”。“誰也不會坐以待斃,但寶潔不會做過激的反應。”張懷軍說,“價格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是降下去就升不上來了。而且一旦降下去,就不能保證利潤空間,沒有利潤就沒有辦法做更好的產品研發;不能改善產品質量,就不能做更好的產品營銷計劃,會導致品牌惡性循環。在寶潔有一個策略,鼓勵漲價,獲得更好的利潤;做更好的營銷,再漲價。最好的例子是玉蘭油,1996年我進公司的時候,玉蘭油只是一個中低檔品牌,跟聯合利華的旁氏差不多,甚至還要比旁氏低一點。這些年來,玉蘭油的策略做得很好,產品就是不降價,不傾銷,哪怕擴張的速度不夠快。但是一路就這樣走下來,到今天已經是一個10億美元的全球性大品牌,而旁氏卻沒落了。”
寶潔人有四點共性
在回答記者“能否光憑言行舉止判斷一個陌生人是否是寶潔人”的提問時,張懷軍思忖片刻后總結道,寶潔人至少有四點共性。
第一,寶潔人非常有責任感。第二,寶潔文化中非常強調Vision,即遠見。一個團隊一定要有遠見,這個遠見必須是一個團隊中所有人的共同想法,比如說“我們要做最好的公司”、“我們要有最好的業績”等等。寶潔的員工,無論在那個部門,都有強烈的遠見。在寶潔,公司對所有員工最首要的要求是領導能力,即leadership。寶潔在培訓中常常提到,建立領導能力最重要,也就是說如果你要領導一個團隊,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建立一個遠見(setupthe vision),這樣你的團隊才有可能去達到一個目的。經濟上的誘導和行政上的壓迫,都無法使一個團隊很有效率地達到目的。寶潔的員工很有責任感,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遠見。寶潔人有著很強的戰略性思維,談問題往往從一個戰略談起,然后拆解成一個個小的計劃,再去執行。強大的執行力是寶潔人的第三個特點。在寶潔員工的電腦里,除了常用的MS office軟件Word、Exel之外,還有一個Project,即項目管理軟件。寶潔的每一個員工都能熟練使用這個軟件,在制定項目計劃的時候,在什么時間達到什么目的,計劃的每一個流程、負責的部門和人員,完不成會怎樣,都一清二楚。因此,在執行這些計劃的時候就特別清楚。而其他許多公司可能根本就沒有人碰過這個軟件,由此你可以想象,寶潔人的這種執行力到底有多強。寶潔人的第四個特點是靠數據說話。寶潔的市場部和市場研究部是最愛靠數據來說話的,市場部所有的決策都有強大的數據支持。因此寶潔可能會少一些變通性,缺乏一點兒冒險精神。但是寶潔在大的決策上非常穩,就是說即便拿不到100分,也不會掉到60分以下。
當然,對于高層經理,做決策時過于依賴數據,這種做法也許值得推敲。張懷軍坦言這是他對寶潔數據說話原則的唯一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