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 康
“思想庫”又稱“智囊團”或“智庫”,是決策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思想庫”是研究群體的總稱,本文只涉及我國總體外交中的咨詢機構“思想庫”。
作用與任務
一、為科學決策提供咨詢。外交決策權高度集中,屬于中央決策機構。為使決策準確和有成效以及順利實施和減少損失,古今中外的聰明決策者或決策機構在做出重大決策之前,都會集思廣益,聽取各方意見。“思想庫”作為決策機構的參謀和助手,首要任務就是為重大決策進行調查研究和出謀劃策。
二、進行戰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中央已提出本世紀頭20年為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思想庫”當前任務就是對這個時期的國際環境進行研究,并提出我國國際戰略的選擇方案。
三、對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的重大的深層次問題進行研究。這方面的課題是很多的,僅舉幾例:國際形勢發展的新特點和大趨勢,國際格局多極化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發展趨勢,時代特征和世界基本矛盾,左翼運動和國際思潮。現在突發事件頻繁,也要對此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應對方案。
四、對“戰略思維”和“理論思維”提出看法和建議。“戰略思維”和“理論思維”是戰略決策的前提和靈魂。“思想庫”可以在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五、提供策略和謀略的選擇。策略和謀略是實現戰略決策目標的必不可少的構件,也是“思想庫”充分發揮才智的領域。“思想庫”的任務提供各種策略和謀略方案,說明利弊,供決策機構選擇。
體系與機構
“思想庫”并不專指一個機構或單位,而是一個研究群體,分散存在于各部門和機構之中。決策體系上由三個方面組成:決策機構、咨詢系統和實施系統。咨詢系統即“思想庫”是決策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門。
我國的總體外交“思想庫”可分為兩大系統:職能部門研究單位和學術性研究機構。
職能部門,如外交部、國家安全部、商務部等政府職能部門,都設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已形成一支富有實踐經驗的精干研究隊伍。
學術研究機構,包括社科院下屬的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央黨校、重點大學所屬的國際關系學院和研究所。已形成一支學科比較齊全和交流日益活躍的專家學者隊伍。
這兩支隊伍各有自身的強勢和弱勢。通過交流和協調實現優勢互補。“思想庫”是分散于各部門和單位的研究集體,進行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對一些重大的研究課題,決策機構分頭想這兩個系統布置研究任務,定期做出研究報告,然后組織兩方面的專家舉辦研討會,綜合各方面意見(包括不同看法)供決策機構參考。近20年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兩大研究系統積極主動的各自組織并吸收對方參加的各種主題研討會,發揮集體智慧,激發新的思路。這已成為一種傳統。
服務性和獨立性
“思想庫”的咨詢地位決定了它的服務性,即為決策機構服務。而它在決策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及它自身的運行機制要求它具有研究的獨立性。因而服務性和 獨立性都是相對的,既矛盾又統一。“思想庫”要接受決策機構布置的重大課題,而在完成研究課題的過程中又是獨立進行的。除此而外,它最重要的任務是,獨立主動地對當前國際形勢和未來發展方向,對涉及國際關系及重要雙邊關系的現狀、存在的障礙和我應采取的對策進行調研,向決策機構提出看法和建議。
學術性研究機構,研究的側重面同職能部門有所不同。職能部門側重于研究現實問題和全局性問題。學術機構著重于學術課題,分門別類進行更加細致和系統的研究,研究方法更具獨立自主性。
兩個研究系統側重面不同,但不是互相隔絕和排斥的,而是互有聯系和相互滲透的。
改進研究方法
就“思想庫”當前的情況,對研究方法提出幾點改進意見。
一、擴大范圍。就研究課題來說,國際戰略研究的范圍已很廣泛,我們的研究課題也應隨之而擴大,不要固守在現有的幾個課題上。就研究隊伍來說,現在民間對國際問題研究興趣越來越大,應選擇其中一批優秀者進入“思想庫”的圈子內。
二、解放思想。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研究方法要突破舊的思想框框,不斷創新。特別是要改變詮釋性研究的習慣。
三、百家爭鳴。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創造和形成多種意見爭辯的氛圍。特別在學術研究方面形成各種學說派別的爭鳴。
四、整合資源。我國的國際問題研究資源是很豐富的,但力量分散,課題重復,重點不突出。隨著國際戰略研究任務日益繁重,研究資源的合理整合已被提上日程。
五、人員交流。主要是指職能部門研究人員和學術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的交流,可以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歐美發達國家的這方面做法有可借鑒的地方。
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越來越普遍地成為決策機構關注的重點,充分發揮“思想庫”的作用是理所當然的。
(本文責任編輯: 劉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