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陽 山 風
銀行擅自扣劃儲戶“存款”成被告
2002年11月19日,鎮江市民阿貞在某銀行運河路分理處(以下簡稱運河路分理處)開設了儲蓄存款賬戶,運河路分理處簽發了活期一年通存折給阿貞,截至2003年7月27日,阿貞在運河路分理處共有存款92881.32元。同年8月10日,阿貞再次到運河路分理處辦理存款業務,運河路分理處打印的《儲蓄存款憑證》上記載的存款金額為24000元。根據運河路分理處的要求阿貞在“本人確認銀行打印記錄正確無誤”欄目下簽名確認,該憑證運河路分理處經辦人簽章為小麗,“事后監督”、“復核(授權)”欄均為空白。隨后,運河路分理處在阿貞存折上記載續存24000元,結余金額為人民幣116881.12元。當日軋賬時,運河路分理處發現短款10000元,經觀看監控錄像后,認為儲戶阿貞實際存款僅為14000元,遂以誤存為由,由其職員自行代阿貞簽名并取款10000元。阿貞得知運河路分理處擅自從其存款賬戶上扣劃10000元后,認為運河路分理處擅自扣款的行為侵害了其合法權益,遂將運河路分理處及其主管單位中山支行起訴到鎮江市潤州區法院。
銀行是否有權單方扣款成焦點
審理過程中,運河路分理處為支持其反駁主張提交了如下證據:1.其工作人員小麗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當班營業員發現短款10000元的過程和營業員為阿貞辦理存款過程符合操作規范;2.當日經辦存款業務柜員的流水賬,證明柜員在當天的所有業務和儲戶阿發(證人)是在阿貞后面取款的客戶;3.儲戶阿發儲蓄取款憑證,證明其當天取過款的事實;4.證人儲戶阿發的談話筆錄,證明其當天取款時,有一個40歲左右的婦女即阿貞在存款,當時營業員對所存的錢中大部分用手點了兩遍,然后用點鈔機點了兩遍,其余的用手點了一遍再用點鈔機點了一遍,不足一把;5.2004年3月8日,某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證明運河路分理處共有三種型號的驗鈔機,點100張鈔票的平均用時在6秒左右;6.錄像帶等視聽資料一套(經司法部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證明阿貞存款是在下午1點多鐘,鈔票大部分在點鈔機上的點鈔時間為5秒,正反各點一遍以后扎成一把,其余的點鈔時間為3秒,不足一把,證人阿發在旁邊的柜臺等候。
合議庭根據當事人舉證、質證的情況認為:其中證據1屬于當事人陳述,因小麗與案件處理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該證據證明力較低;證據3僅證明了證人阿發在被告運河路分理處辦理了取款業務;證據4的證人阿發經法院通知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接受當事人的質詢,且其陳述與法院的調查筆錄之間不一致,其證明力較低;證據5證明了2004年3月8日運河路分理處點鈔機的運行情況,但與2003年8月10日阿貞存款時是否是使用相同的點鈔機之間缺乏關聯性,應不予認定。對雙方當事人提供的其他證據則予以認可。
在法庭辯論中,雙方當事人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圍繞銀行是否有權擅自扣取儲戶的個人存款這一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阿貞及其代理律師認為,運河路分理處的行為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如果運河路分理處認為其出現了工作失誤將儲戶阿貞的存款數額打高了,其完全可以與阿貞協商解決。在無法協商的情況下,則要提供確實的證據,證明阿貞存折上2003年8月10日的24000元存款中有10000元屬不當得利,然后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而不應利用銀行的職能便利,以單方面的主觀認定來自作主張扣取儲戶存款。這是對阿貞乃至廣大儲戶合法權益的侵犯。如果允許銀行一旦懷疑或“認定”自身操作出現失誤,即可自行對儲戶采取措施,單方扣取或修改存款金額的話,那么儲戶的利益將被置于何地?還有誰敢將錢存入銀行?因此要求判決銀行返還被扣劃的10000元存款。
運河路分理處及中山支行及其代理律師則表示,銀行向法庭出示的一系列證據,已清楚地證明阿貞當初只存了14000元,阿貞存折上記載的24000元中有10000元是不當得利。而銀行在阿貞存款當日發現差錯后,立即與阿貞取得聯系,懇請阿貞配合糾正這一差錯,在阿貞拒不配合的情況下,銀行才不得已進行自力救濟而扣除阿貞存折上的10000元存款。銀行工作人員在具體操作上雖有瑕疵,但儲戶阿貞確實只存入14000元,因此要求法院駁回阿貞的訴訟請求。
法院確認銀行無權自行扣劃存款
最終,潤州區法院審理后認為:儲蓄合同是儲戶與儲蓄機構約定儲戶將資金交付給儲蓄機構,儲蓄機構按照儲戶的請求向儲戶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合同。存單是儲戶對儲蓄機構享有債權的憑證,儲蓄機構基于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而為儲戶設立存款賬戶,是其對存款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儲蓄合同是一種典型的格式合同,國家頒布的金融法規和金融部門的規章制度,雖未記載于存單上,但是因已經公示即對儲蓄合同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實質亦成為儲蓄合同當事人所應執行的合同條款,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是我國金融立法的重要目標,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司法解釋,均做出了有利于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加重儲蓄機構謹慎審核和正當履行給付義務的規定。本案中阿貞以存折為證據向法院起訴。運河路分理處在2003年8月10日為阿貞辦理儲蓄存款業務后,在《儲蓄存款憑證》和阿貞的存折上均記載續存24000元,同時要求阿貞當場書面確認銀行打印記錄正確無誤。因此本案的焦點是運河路分理處是否有權對儲戶的存款自行進行扣劃。首先,運河路分理處系從事金融業務的企業單位,其沒有確認財產權是否合法的行政和司法權利。其次,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運河路分理處不是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有權機關,故無權自行扣劃個人儲蓄存款。運河路分理處經辦人在當天經辦的萬元以上的業務共有四筆,其在沒有提交證據證明其他三筆業務沒有差錯的情況下,未經訴訟或仲裁程序,而自行根據監控錄像由其工作人員代阿貞簽名取款10000元的行為不合法,其所取得的利益應予返還,并賠償非法占有阿貞存款期間的利息損失。運河路分理處與中山支行應共同承擔返還阿貞存款本息的責任。于是一審判決,儲戶阿貞勝訴。
一審判決后,運河路分理處與中山支行均不服,便向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經調解,2005年8月23日,阿貞與運河路分理處及中山支行自愿達成了調解協議:一審法院所確認的10000元,由上訴人運河路分理處、中山支行與被上訴人阿貞各自承擔5000元。
評析
這起儲蓄存款合同糾紛,以儲戶與銀行握手言和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諸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本案中銀行從儲戶阿貞存折賬戶上扣取的10000元是否屬于不當得利?這主要涉及到舉證責任的承擔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在民事訴訟過程中,法庭只能對各當事人提交證據所反映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判以確認案件的法律事實,并以此為前提,適用相關的法律規定做出裁判。這里必須強調的是,案件的法律事實,只能是法庭依照法律程序和規定所認定的客觀事實,是可以用證據來證明的客觀事實。法庭只能以雙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和發表的質證意見為基礎來認定案件事實時,如果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卻無法充分有效地舉證證明其主張,那么該當事人主張的事實,就不能被認定為案件的法律事實。本案中銀行所提供的相關證據,不能充分有效地證明當日阿貞存折上所記錄的24000元中的10000元不合法的根據,因此對其所提出的其扣劃的10000元屬不當得利的主張法庭不能予以支持。
銀行擅自扣劃儲戶存折上存款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存折是儲戶在銀行存款的儲蓄憑證,存折上記載的內容(尤其是存款金額)不容許當事人單方面進行更改,否則應為無效。本案中銀行在儲戶阿貞所持有的存折上明確記載續存24000元,儲戶阿貞也在銀行打印的儲蓄存款憑證上簽名確認,存入24000元的事實經雙方確認后,除非雙方同意外,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更改存折上記載的內容。銀行在未經儲戶阿貞同意或者其他有權機關裁決的情況下,擅自從阿貞的賬戶上扣取了10000元,這種行為既影響了儲蓄存款的嚴肅性,又嚴重侵犯了儲戶阿貞的合法權益。銀行如果認為因其操作上的失誤而使儲戶阿貞得到了10000元的不當利益,完全可以銀行工作人員在辦理阿貞的儲蓄存款行為中存在重大誤解為由通過仲裁或訴訟途徑來救濟,請求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對該行為予以變更或者撤銷,而不能通過擅自對儲戶的存款予以強制扣取的非法行為來進行自力救濟。一審法院否定了銀行擅自扣劃存款的行為,判決其返還儲戶已被扣取的存款并支付相應的銀行利息,維護了儲蓄存款合同的嚴肅性、穩定性,切實保障了存款人的合法利益,無疑具有較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此外,本案也是對各方當事人是否誠信的一個道德上的拷問!在得到法律的公正時,我們是否也感覺到了一些東西正在失去呢?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