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瑞甫 惠賢芳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具的、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支撐企業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企業一旦擁有核心競爭能力,就會使企業形成長期優勢,推動企業的長久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戰略理論家們就十分關注企業核心競爭力,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成長的驅動力,是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基礎。在我國,核心競爭力已引起部分管理者的重視。但從目前來看,針對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探討處于起步階段,理論和實踐都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培育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性
1、我國經濟已從短缺經濟走向過剩經濟。在短缺經濟時代,盡管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檔次低,但由于產品供不應求,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仍然能銷售出去并在市場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在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的今天,產品往往供過于求,產品的買方市場已逐步形成,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原有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培育自己的獨特優勢是中小企業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2、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加入WTO后,國外的商品可以長驅直入我國的消費市場,這使得中小企業受到很大的沖擊。同時,國內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近幾年來,我國的中小企業之所以能較快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關稅壁壘的調節和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而加入WTO后,關稅降低以至逐步取消,外國產品將以質優價廉贏得國內的消費者,這將給中小企業更多的挑戰。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挑戰,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遲早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3、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我國眾多的中小企業中,為什么有些企業能長盛不衰,發展壯大,而有些企業只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關鍵在于企業是否擁有長期的競爭優勢,中小企業在某個特定時期取得競爭優勢并不是很難,難的是長期保持競爭優勢,經濟全球化時代,由于產品壽命周期的日漸縮短,競爭成功的關鍵在于企業是否擁有不斷開發新產品和開拓市場的特殊競爭能力。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來源于優于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培育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帶動企業各方面的發展,把企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戰略資源優化配置到有利于企業長期生存和發展的軌道上來,使企業長期保持甚至超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率,進而創造出持續的競爭優勢。
4、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市場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必將被市場淘汰。我國經濟體制越來越完善,市場越來越規范,任何企業不可能通過“鉆空子”來獲得發展。同時,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多競爭對手的挑戰。在這種條件下,僅僅靠以往的競爭力是很難與對手競爭的,必須培育競爭對手不易模仿的核心競爭力。
培育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1、對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行戰略規劃。核心競爭力是支撐企業長久競爭優勢的基礎性能力,也是戰略性能力。它必須與企業長期戰略相結合。因此,中小企業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進行戰略定位和規劃。這是取勝的前提。企業要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對可能發生的重要事件(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及時作出靈敏和正確的反應,準確預測和把握本行業產品、技術的變化方向及趨勢,調整企業發展方向,適應市場變化。
2、培育核心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現代企業制度體現的是企業資源配置的高效性,而這種高效率能否充分發揮,主要依靠核心技術和技術創新。一個企業要在競爭市場中有立足之地,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可以說核心技術是核心競爭力的核心。核心技術應該是獨特的,競爭對手無法對其加以復制的。中小企業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術是什么,即哪些是自己專有的、關鍵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其專有技術和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攻關、開發、創造。中小企業要選擇適合本企業核心技術開發應用的道路,如加大科技開發資金的投入,調動科研、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和專利技術,開展產學研結合,積極吸收高校、科研機構的成果,同時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關鍵。研究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產品、新技術,能使企業在市場中獲得先機。在技術創新過程中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以市場為導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目的是為了通過技術創新來形成自身的核心技術,創新核心產品,從而占領和創新市場。二是要以“合作”為突破口。中小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獨自建立自己的研發系統,更沒有能力承受研發活動的市場風險。因此,中小企業必須向外界獲取新技術和能力,通過市場手段獲得企業需要的核心技術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源的人才,也可以通過與擁有互補優勢的另一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或兼并收購擁有某種所需要的專長的企業為己所用,將外來的不同知識有效地沉淀在企業內部,形成存在于企業內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達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3、創新管理,建立合理的治理結構。在我國,中小企業搞不活和競爭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制度的束縛和制約,特別是產權不明、出資不到位、治理結構不健全、管理混亂等,使得企業無暇顧及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中小企業必須進行科學管理,在管理上轉變觀念,拋棄那種經驗式、粗放式、家長專斷式的隨意管理。要建立學習型的組織結構,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科學管理制度,輔之以科學的管理手段,不僅要發揮管理制度的作用,更要發揮管理中人的作用。完善企業中的激勵和監督機制,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要培育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的戰略決策、財務管理、采購管理、營銷管理、質量管理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障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4、發揮自身優勢,實施“專而精”的策略。“專而精”戰略是中小企業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戰略選擇。中小企業要發揮其“小”的特長,專注于某一兩個方向的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做成“強”的企業,有競爭力的企業。中小企業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避免與大企業直接進行量的競爭,要從競爭對手和市場空缺中尋找機會,創造“先發制人”的優勢,爭取成為市場的先入者。中小企業要徹底摒棄“小而全”的經營思想,逐步由“小而全”企業向“小而精”、“小而專”、“小而高”的專業化企業發展,把自己業務做到足夠專業,真正做到與眾不同,形成特色和專業優勢。
5、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創新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人的價值觀念,是員工對整個企業發展乃至制度的一種認可,屬思想范疇。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發展、創新、創造的源泉。企業文化是企業特有的,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提煉出來的,它具有獨特性。一種開放的、尊重個人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是現代中小企業發展最需要的,它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企業文化的高低決定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中小企業必須抓住兩點建設企業文化:一是要培育企業獨特的企業精神。中小企業必須擁有自己獨具特色的經營理念、價值觀、道德觀和精神風貌。獨特的企業精神能使企業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充滿凝聚力和活力,使得企業長盛不衰。二是要提高企業的學習能力。建立學習型企業和創造型企業,為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全方位服務。現代企業是一個學習型組織,企業發展的深層原因和最后決定力量來源于學習能力的提高。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具備比對手更快更好的能力,企業才能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適應新的環境和市場,及時熟悉、解決新問題。因此,中小企業要創建一個學習型企業,在企業內部形成自覺學習、團隊學習的氛圍,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能,從而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
總之,在邁向知識經濟的新時代,任何企業單純依靠某一項或幾項職能戰略,最多只能獲取暫時的優勢,惟有培育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戰略。因此,面對新的挑戰,中小企業必須重視和加快培育、提升核心競爭力。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不僅僅是企業本身的問題,還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需要國家從宏觀上的扶持,也需要全社會的幫助和協調。中國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使中小企業迅速成長起來,增強他們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