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三 朱福興等
科技統計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科學技術活動的規模、布局、結構及其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影響的定量測定,它能夠為科技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撐。科技統計是國家實施 科教興國戰略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性、支撐性工作,科技統計是一門重要的支柱性科學技術。
科技統計研究的對象是科學技術活動的總體的數量特征和數量關系,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對科技活動的有關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反映科技活動的規模、結構和布局的總體數量特征和關系,從而為評價和制定科技政策和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一、建立區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由于不同地區所蘊藏的自然資源不同,自然和氣候條件不同,人口的素質和密集程度不同,當地政府科技發展戰略和國家對各地區的科技政策不同,以及在歷史的發展中經過開發利用和知識,技術,設施的積累,各地區的總體科技實力也不同,所以要進行區域科技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充分發揮各區域的潛力縮小各區域的差距,是與我國經濟密切相關的。 在另一方面,我們又要支持和保護一些脫穎而出的區域。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區域經濟受到經濟學家的關注。由于區域間的要素條件,氣候條件,經濟特點,政府決策和歷史基礎的不同。區域間形成了高度不均衡的發展態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就有特別的優勢,吸引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的不斷流人。一國的競爭力往往取決于國家是否擁有競爭力的區域。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則是決定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區域科技能力是區域經濟增長和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其強弱是一個衡量區域科技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尺度。客觀、科學地評價區域科技能力,以便在制定區域科技發展規劃中,采取合理的科技創新戰略,保持和提高區域競爭優勢,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最大限度提高區域綜合實力和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步伐。這就需要完善區域的科技政策。圍繞各區域科技政策體系的完善,必須從科學角度認識科學技術的活動規律,認識技術創新體系發生、發展的過程及機理,全面剖析科技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相互關系,同時需要我們加強和提高區域科技統計的水平。所以,有必要建立區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
二、建立區域科技統計指標的原則
為了全面、客觀地反映區域科學技術活動的規模、布局、結構及其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影響的實際水平,設置區域科技統計體系應遵循以下幾條基本原則:科學性原則;系統性原則;
規范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準確性原則;可比性原則。
三、區域科技統計的主要內容
區域科技統計是按照現行行政區劃,對該行政區域范圍內的各類單位,不論其行政隸屬關系、所有制性質、經營方式,均由該行政區域政府科技統計機構依法行使統計職能。
根據科技統計的要求,結合各區域具體情況,應建立和完善反映區域經濟發展規模和水平、質量和效益的區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反映改革進程和成效的區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反映產業經濟發展規模和進展情況的區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反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綜合科技評價指標體系,最終建成一個全面、系統、科學、靈活,反映區域科學技術活動的規模、布局、結構及其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影響的定量測定體系,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要求的科技統計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原則,對區域科技統計指標的設計,我們參考了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以及有關競爭力、科技實力指標體系等,把區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分為3個層次。一級指標包括科技資源指標、科技活動產出指標、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和技術創新指標。
區域科技統計是制定正確的科技政策和發展規劃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完整、準確、可靠的科技統計資料就不可能合理地制定出各種科技政策和規劃,不可能把有限的科技資源在各類科技活動中進行合理的分配,也無法評價科技政策和規劃的實施效果。區域科技統計是輔助科技管理實現科學化、現代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