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獻忠
生活永遠是文學創作最好的源泉,戲劇化的生活話劇時不時讓人產生創作的沖動?!拔覍硪欢ㄒ熏F在的經歷寫成小說?!焙芏嗳艘簿褪沁@么說說,但未必會這么做。時間限制、文學素養都會成為完成這個偉大的創作夢想的羈絆,因此我特別佩服那些把自己“那點事兒”寫得活靈活現的人。
先不說薩達姆在獄中有大把時間寫革命小說打發時間和鼓舞革命斗志,現實中離我們不遠的商業成功人士也有不少當文學青年的經歷,所謂“文青當道”是當下商務成功人士的又一個時髦標簽。英俊瀟灑如百度CEO李彥宏在創辦百度之前的1999年就出版了章回體小說《硅谷商戰》,顯示了很深的文學功底;百安居中國總裁衛哲以咄咄逼人的語式和邏輯嚴密的話語寫就的《金領》與您分享的是“職業規劃的三張財務報表”,并一再強調“需要戰略規劃”。再放眼望去,豈止是娛樂圈名人的個人傳記大賣,哪一個成功知名商務人士沒有出版專著的沖動呢?
如果說這是一個“圈子”的話,寫作的成功人士們可以算一個。除了時間和文學素養的制約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獨樹一幟的思想觀點。只有經過把自己的經歷做深刻反省才能總結出成功的真諦來。王強大概已經進入這個“圈子”了,我這位有思想的前同事和朋友顯然走在了我們的前列,把我們共同經歷的那點“生活積累”藝術地再現了,成功地出版了一本暢銷商戰小說《圈子圈套》。在上市頭一天就在北京西單書店賣了30多本,讓出版單位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很是高興了一陣兒,因為這是作為《中國現代商道三部曲》的第一部,看來開局不錯。王強居然在大洋彼岸非常冷靜地說了一句“沒有概念”,他以為的暢銷概念都是要排隊搶購才算的!那是什么年代的事情了?
從小說的故事情節來看,的確需要用三部曲的篇幅才能完成?!度ψ尤μ住繁旧淼墓适轮骶€不是太復雜,就是兩個曾經的商場兄弟分別到不同公司后,各為其主,互設圈套。開始是對手把主人公從即將扶正的中國區總經理的位置拉了下來取而代之,之后是主人公如何臥薪嘗膽、費盡心機在另一家公司中把對手“煮熟”的項目搶了過來,出任了這家新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他原來的東家則在對手的手里再度失利,真是倒霉透頂!
但小說的內涵還是非常豐富。穿插著辦公室戀情、大陸及港臺職業經理人與“純老外”老板之間的職場互動、國內客戶與外企之間的文化差異、外企如何開拓中國市場等等問題,都是在情節的不斷推進中滲透出來。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銷售文化,如何在項目型銷售中把握自己與客戶、同事、競爭對手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本書吸引人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有點類似于前一陣子的《大染坊》,如果剝離IT行業特征,這之間的勾心斗角其實都是一樣,都是現實社會在不同行業的縮影而已。不過,可以感覺到IT行業就是“一幫最聰明的人在掙最難掙的錢”。
最讓我佩服的是細節的描寫和語言風格。細節是最反映一個人的生活閱歷的,故事情節可以虛構,但細節一定要真實,才是小說的動人之處?!澳切┑胤轿沂煜?,就是這個樣子。”“這類人見得多了,都是這個德行?!笨赡苁荌T圈內人士的讀者經常會發出的共鳴。尤其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更是細致入微,把那點“小心思”刻畫得真實可信,甚至有些太“寫實”了。從構思到完成寫作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就這個不是特別復雜的情節,就已經用了這么多的文字、這么大的篇幅。
語言風格不僅透射出文學功底,更主要的還是一個人的智慧。把生活場景做準確的描述需要的是文學功底,但僅僅做到這一點不見得會很精彩。只有獨具個性的語言才是小說精彩的保證。小說的語言風格簡直就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洪鈞更是經常另辟蹊徑,不愿意用人們常用的語言來表達,總之不另類不罷休。主人公的經歷和作者如此相似,讓人不得不產生對號入座的聯想。甚至連俞威(洪鈞的競爭對手)的語言風格都與洪鈞有類似的地方,從人物設計的方面考慮似乎應該有更大的差別才是,這時候不應該是英雄所“言”略同吧。
遠在大洋彼岸的王強看來是時間、文學素養和深刻思想三者俱備,才寫出現場感這么強的小說來,簡直就是分鏡頭劇本,可以直接投入電視劇的拍攝了。
我把銷售員的職業習慣稱為“泛銷售主義”,就是把所有的活動都可以拿銷售理論來指導、解釋,就象洪鈞一樣,凡事都考慮個戰略戰術什么的。王強一定是把寫這本小說當作一個項目來完成的。故事情節本身就是一個項目銷售過程不說,筆下幾位人物更是在他的領導指揮下盡情發揮。
國際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本土化的過程,外企要進入中國市場勢必要本地化以后才能找到開拓市場的感覺,這是無數外企的經驗所得。本地化本身其實也不是什么中國特色,而是全球各地都是如此。問題是,在我們本地化后的中國銷售文化中是否有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內容呢?小說提供的故事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上演,只是不知道哪天會變成別人學習的負面榜樣而已。
在我們與客戶打交道的時候可能不得不要跟隨客戶的需求走,引導客戶一直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但每天都要這么精心設計、為別人活著,與自己不喜歡的人也要打交道。的確不是我們所愿意的,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愿這本小說的讀者能明辨是非,該學的和不該學的都在這里了。希望我們都能跳出“圈套”,融進“圈子”,才是我們做一個“大銷售”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