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仲良
近來,手機電視的市場逐漸熱了起來。然而,由于在網絡傳輸、手機價格、屏幕顯示等方面的原因,以及產業監管不明和產業鏈不完善,手機電視的發展之路并不平坦。

手機電視正式開通
日前,關于手機電視的正式開播終于有了明確的時間表,中國移動用戶在手機上收看到電視劇《白骨精外傳》的愿望成了現實。
2005年9月28日,中國移動發布消息稱,將在10月下旬正式開通手機電視“夢視界”業務,向用戶提供4套電視節目的同步直播和10個類別的節目點播服務。據悉,具體操作該項業務的是上海文廣集團旗下專門運營手機電視的東方龍移動信息有限公司。而早在今年5月13日,中國移動就和上海文廣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出手機電視業務。
其實,自去年以來,隨著3G的即將到來和相關技術的進一步完善,手機電視成為又一個行業熱點話題。無論是通信企業還是電視節目制作者都對手機電視業務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2004年4月,中國聯通推出“視訊新干線”移動流媒體業務;廣州移動不久也開始向全球通GPRS用戶提供手機電視業務;今年年初,湖北開通手機電視業務,向用戶提供央視新聞頻道、湖北衛視等8個頻道的電視節目。據統計,目前國內手機電視的業務內容包括了動漫、氣象、音樂以及游戲等豐富的內容。
另外,從作為終端產品的制造者來說,目前西門子、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以及多普達,TCL、聯想等主流手機生產廠商都正在開發或者推出了具有電視節目接收和播放功能的手機產品。
前景廣闊
隨著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日益融合、3G的到來以及作為應用終端的手機具有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并適應了人們移動的需求,手機在人們的商務和娛樂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也因此圍繞著手機不斷地開發著更多的功能和應用。
同時,我國通信業加速從窄帶通信轉向寬帶通信,通信運營商也開始從單純的提供話音連接的服務商向包含話音、數據等多重內容服務的提供商轉型。通信運營商開始通過開展新的數據業務來彌補話音業務方面因價格戰帶來的損失,而手機電視業務則被看作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利潤點。
在全球范圍內,英國、美國、日本及韓國等國家的通信運營商已經推出了各自的手機電視業務。在美國,Cingular推出了MobiTV業務;Verizon推出了vCast業務。
業內人士預計,全球手機電視市場將在今后的5年內迎來一個井噴的發展時期。據IMS Research公司的預計,到2010年,全球將有1.25億用戶通過手機收看電視節目,其中歐美和亞太地區將成為最主要的市場。
誰的地盤誰做主
然而,在政策監管方面,手機電視產業的發展涉及到了我國兩個監管機構。從手機通信的角度而言,是屬于信息產業部;而從電視傳播角度而言,又是屬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但是在目前我國的現實國情下,對手機電視政府主管部門的明確以及相關監管政策的制定還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
手機電視到底是誰的地盤,到底誰能做主,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監管政策上的落后使得相關的移動通信企業和廣播電視企業忙著各自的利益而在圈地,雙方之間并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合作。
根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出臺的《關于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廣電總局對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等新興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并表示愿意對這些新技術和新產業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
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中規定,無論是廣電運營商還是移動通信運營商,只要開展視音頻傳播相關的地面廣播數字移動電視業務、手機電視業務、流媒體業務,都要接受廣電總局的管理,實行許可制度。據悉,中國聯通已經獲得廣電總局的申請許可證,取得了開展視頻、音頻增值數據服務的合法資格。
眾所周知,當下各種技術日益融合的趨勢對政府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考驗。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家廣電總局對手機TV業務的政策尚未出臺,具體操作還無法可依,廣電總局如果不批準通過手機接收電視節目的業務,將會影響其快速發展。
同時,專家指出,在手機電視的運營中,由誰主導產業的發展也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廣播電視運營商和通信網絡運營商之間的博弈。
如果是由廣播電視運營商來主導,手機就相當于一個移動的終端顯示設備,其相應的運營模式和目前的公交移動電視相似,用戶只能收看廣播電視運營商提供的節目內容,而不能點播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這種模式下,主要的收入為用戶的業務開通費用和各類廣告收入。
如果由通信運營商來主導,相當于通信運營商把盡可能多的節目內容納入到其通信網絡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實現對電視節目的點播,而且這種點播的模式有利于增強運營商和用戶之間的互動,具有較強的業務黏性。而在內容提供方面,由于涉及到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政策監管,內容提供商必須要通過相關的資格認證。這種模式下,收入主要按數據流量來計算。
不可否認,目前這種混亂的狀況絕對會影響到產業鏈的完善及整個產業的發展走向。
不利因素
影響業務普及
首先是網絡的傳輸速率。目前無論是中國聯通CDMA1X還是中國移動GPRS這兩個2.5G網絡環境下推行的手機電視業務中,聯通的平均速度為100kb/秒,播放圖像12-15幀/秒;移動的平均速度為40kb/秒 ,播放圖像為2-3幀/秒。而目前電視機正常播放圖像的速度為24幀/秒。因此,根據部分手機電視使用者的體驗,目前通過手機看電視就好象在看分鏡頭動作,尤其是在播放高速運動的節目時畫面并不連貫,影響了正常的收視效果。
其次,手機屏幕顯像問題。目前市面上具有電視接收功能的手機的屏幕基本上是6萬5千色和26萬色的顯示屏幕,與目前可播放高清信號的電視機相比還具有相當大的差距;另外手機的屏幕也并不夠大。來自電視機生產廠商的一項調查表明,在盡可能滿足收視效果的前提下,用戶可接受的最小屏幕尺寸大約在5英寸左右,過小的顯示屏幕會影響到用戶的收視效果。
再次,手機電池問題,這是影響手機電視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目前,手機的待機時間一般在3-7天,基本上只能滿足用戶正常的通信需求。實驗表明,隨著電視接收和播放以及MP3音樂等功能的增加,手機電池只能維持在一兩個小時左右。
一般而言,新聞節目的時間基本上為30分鐘左右,電視劇基本上為45分鐘左右。以收看新聞節目為例,如果每天早中晚各收看一次新聞節目,基本上就要用完手機的電池能量,而這還不包括正常的通話、收發短信息等應用而造成的功耗。可以說,手機的持續供電問題已成為目前最突出的問題。
最后,手機的價格問題。目前,市場上具有電視播放功能的手機銷售價基本上為5000元人民幣甚至達到7000元人民幣,而且產品的種類和款式都不是很豐富。記者在東方龍公司的網站上發現,支持電視播放功能的手機目前還不到30款,基本上為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諾基亞以及松下四個廠家。另外,具有同樣功能的聯想百萬像素電腦手機ET960和多普達586手機的價格也在5000元人民幣以上。過高的產品價格使得手機電視只能成為部分高收入人群手中的“奢侈品”許多人只能望“機”興嘆了。
不難發現,上述因素制約了手機電視的進一步發展,手機電視并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