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克武
黃岡市公路管理局圍繞開發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加快武漢城市圈建設和“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經濟起飛”的戰略思路,制定了以黃界、沿江、大別山腹地公路為主干,以黃?穴梅?雪小?穴池口?雪、梅?穴川?雪武?穴穴?雪、蘄?穴州?雪太?穴太湖?雪、106國道、浠?穴水?雪英?穴山?雪、宋?穴埠?雪大?穴悟?雪為輔的“三縱六橫”全長1487.7公里的干支公路網規劃。在上級部門及黃岡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緊緊依靠各方面的配合和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掀起了通力合作大建公路的新高潮,公路建設事業碩果累累。自“九五”到“十五”共10年時間,全市11個縣市區二級以上公路實現連通,到黃岡市區的車程均在一個半小時內。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到“十五”期末,將會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油路率可達55%。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一、政府重視有高度。各級黨委和政府將公路交通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重點進行督辦。他們經常深入公路交通第一線開展調研,協調解決公路建設中的土地、城建、電力、通訊等方面的問題。每年召開全市公路建設、路政綠化工作會。制定公路建設規劃和征地拆遷、民Ⅰ建勤等支持政策,積極組織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公路建設,為加快公路發展投工投勞作貢獻。
二、籌措資金有廣度。全市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公路部門努力克服公路建設投資額大和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民工建勤、民車建勤、集資、以工代賑、財政投入、銀行貸款、轉讓公路經營權、土地升值、引資等辦法,緩解了公路建設資金緊缺的矛盾。
三、質量監管有力度。十年來,公路管理局從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出發,從培訓工程管理和監理人員著手,抓住設計、招投標、原材料、施工現場管理、試驗監查、檢查驗收等關鍵環節,建立健全了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加大公路建設巡查力度,提高了公路建設質量。
四、公路養護有深度。各地堅持以養護為中心,以科學管理為手段,以養護技術規范為標準,實行全面養護與日常養護相結合,克服養護重路輕橋,重瀝青路輕水泥路等不良傾向;達標創優工程抓進度,水毀修復工程搶速度,加強全面養護,積極進行養護體制改革,推行國路民養,承包養護;組建養護公司,實行企業化管理,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發展道路,較大改善了路容路貌,提高了公路養護質量和通行能力。
五、促進經濟有強度。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超常發展,對黃岡經濟產生了持續的拉動力,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直接支持了黃岡招商引資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促進了公路運輸業運力結構的調整,汽車向快捷、高檔化發展,機動車擁有量已近20萬輛,加速了城鄉物資流通,促進了扶貧開發,帶動了地方工農業、交通、旅游經濟的發展,沿路形成了支柱產業,加快了山區資源的有效開發。
十年的耕耘終于有了豐厚的回報,輝煌的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但輝煌即將成為歷史,展望未來,黃岡市公路管理局表示將會再創新輝煌:“十一五”期間,主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優化公路網結構,提高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整體服務功能為目標,以質量為中心,堅持建養并重。圍繞加快與武漢城市圈的對接速度,初步形成以黃黃高速、大廣高速、合武高速、金麻高速、江北一級公路外圍貫通的大循環;以黃州為中心,通過二級以上的公路,輻射各縣市區所在地的中循環;以各縣市區為中心,通達鄉鎮油路為支脈,形成從縣市區到各鄉鎮的小循環??h縣通高速,鄉鄉通油(水泥)路,村村基本通公路,路路通汽車,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達到70%,實現交通網絡化、公路等級化、路面硬化、路邊林蔭化、養護機械化、管理規范化的標準。構筑貫通大別山、溝通長江、銜接大京九,連接武漢城市圈的干支暢通、邊際溝通、服務經濟的現代化交通結構網絡。主要完成建設、養護、征收、支持系統建設四大目標和任務。
我們相信,黃岡市公路管理局一定會畫好這幅藍圖。
(作者:黃岡市公路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