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有才 熊筱燕
[摘要]會計模擬實踐是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會計模擬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會計模擬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的觀點,并探討了學生會計模擬實踐過程和結果的質量控制和實踐資料的質量控制的問題和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一直處于兩難的境地,一方面社會上用人單位普遍感到難覓滿意的會計專業人才,抱怨剛出校門的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不愿輕易接受他們;另一方面大量經過高等教育的會計專業畢業生被拒之會計崗位門外,而流失到非會計崗位,造成人才浪費。如何縮短高校會計專業培養的畢業生與社會需求具有實踐經驗的會計人才之間的距離,是高校會計專業培養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高校會計專業普遍通過安排畢業生進入實踐單位實習,以解決會計實踐教學問題,但是進入實踐單位實習的學生普遍難以接觸會計專業實務,到實習單位后無法真正學習到會計實務操作。其后,各高校會計專業紛紛轉而在校內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通過模擬實踐解決實務操作問題,經過十多年的摸索,會計模擬實踐教學被高校普遍采用。會計模擬實踐教學具有諸多優點:會計模擬實踐具有簡化會計過程的功能,以便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對會計過程的全面認識;會計模擬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組織會計模擬實踐的成本較低;會計模擬實踐可以同場集中、適時開展,且便于教師進行管理。因此,許多高校的會計專業采用會計模擬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但目前各高校進行的會計模擬實踐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會計模擬實驗管理工作滯后(謝榮富,2002),不少高校對會計模擬實驗組織管理工作僅停留在課時的制定、場地的劃定、輔導老師的安排等一些環節上,對如何評價學生的操作成績等問題,學校沒有一套完整的考核辦法,完全取決于輔導老師;二是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忽視會計審核監督工作(李潔,2004),目前的會計模擬實踐基本都是要求學生完成“憑證——賬簿——報表”的循環,即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最后根據賬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學生拿到實踐資料后,接著就按要求編制記賬憑證,缺少了“審核、監督”這一重要環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并非在學生、而是由于教師在準備資料時就沒有準備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供學生審核或是在模擬實踐中沒有安排審核、監督的崗位,使學生從思想上淡化了這一重要的工作;三是學生成績考核沒有建立規范的、操作性強的評判標準(粟娟、鄧尚華,2003)。
筆者認為,以上諸多問題主要是會計模擬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問題,包括對學生的實踐過程和結果的質量控制、實踐資料(或教材)的質量控制等等。國家教育部2004年8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將教學質量監控作為一個主要觀測點,充分說明了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討學生會計模擬實踐過程和結果的質量控制和實踐資料的質量控制問題。
二、采用“文件夾”質量控制法對學生實踐過程和結果的質量控制
“文件夾”質量控制法的鼻祖應為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英語教師Johns.A.M,他于1995年首先提出,并取名為“文件夾”評估法。當時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成績只有教師一人僅依據一次考核結果衡量的不科學做法而創造設計的一種評估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由教師、學生本人和其他人員(同學或領導)組成的“三位一體”的評估人員對學習者在某個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多角度、長時期、全面、客觀的評估。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時通過建立學生“文件夾”檔案,記錄學生在某段時間內(如一學期或一年)的學習活動情況,并通過學生的自我評估,教師和其他人員對學生的評價,給出一個較為合理、客觀的分數和評語。
會計模擬實踐的“文件夾”質量控制法的設計思想是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考核體系,將實踐要求與實踐項目完成的質量進行指標量化,按量化的指標對每一個學生實踐運作的全過程進行成績考核。因為會計模擬實踐課的成績考核是會計模擬實踐課的關鍵環節。它是提高會計綜合模擬實踐課程的質量、促進課程良性運轉的有力保證,同時它也是反映學生掌握和運用基本理論,測試基本技能運用熟練程度和準確程度的綜合指標。
運用“文件夾”質量控制法的關鍵是確定“三位一體”的評價人員、評價指標體系和“文件夾”的建立。“文件夾”的基本內容包括:實踐學生的班級、學號、姓名、實踐指導教師、實踐項目名稱、實踐項目內容、實踐項目的起止時間、實踐項目地點、實踐項目評價人員、實踐項目評價指標體系、實踐考核記錄、學生實踐成果和實踐報告等內容。
(一)確定“三位一體”的評價人員
模擬實踐的評價人員由實踐指導教師、實踐小組長和實踐小組成員組成。指導教師為指導和監督者,在模擬實踐過程中指導教師起主導作用,小組長起輔助監督作用,實踐小組成員起相互牽制作用。實踐小組成員的評價采用無記名的方式進行。
(二)確定評價指標體系
1.指導教師的評價指標體系
指導教師根據模擬實踐課程的內容和要求,把整個實踐過程分成幾個考核項目,分別確定每一個考核項目的分數比例,再根據各考核項目的考核成績計算教師的評價成績。具體考核項目指標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實踐課的表現。主要包括實踐課堂的表現、考勤和實踐過程中提交給教師的問題以及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突擊檢查的結果等幾個方面。嚴格的紀律,是實踐課程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學生提交的問題反映了學生對實踐過程的思考。
實踐課周記。在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生結合每一次實踐的內容,每周撰寫一份實踐的周記。指導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實踐周記,可以了解學生每周實踐工作完成情況和學生的思想變化。實踐周記也是編寫實踐課程報告的基本素材。
實踐成果。它是會計模擬實踐的核心。具體內容包括填制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裝訂會計檔案等項目。
實踐報告。它是對會計模擬實踐活動的書面總結,主要考核學生對會計模擬實踐的體會,學生能否結合實踐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并聯系實際業務及當前社會實際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等。
2.確定小組長及成員的評價指標
小組長及其成員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小組內提出問題的多少、解決問題的多少、小組內部的考勤、協作精神等方面。
(三)建立“文件夾”實施質量控制
依據“文件夾”的基本內容建立每位模擬實踐人員的“文件夾”檔案,在“文件夾”中列出“三位一體”人員的考核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權重,并對各項指標進行量化處理,以便確定模擬實踐的綜合成績和評語。通過建立“文件夾”檔案,收錄實踐人員的相關信息,將實踐人員一切實踐教學活動都長期、公開地記載到“文件夾”之中,隨時接受學生、教師、學校的檢查與監督,同時迫使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三、會計模擬實踐資料的質量控制
實踐資料的質量是制約和影響實踐效果的首要因素,對模擬實踐資料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實踐資料的“真實性”和“模擬性”的結合
會計模擬實踐資料過分強調其“真實性”,直接套用某一特定會計主體某一時期的會計核算資料,就會造成模擬實踐面窄、業務大量重復等缺陷;而過分偏重其模擬性,就會與客觀實際的距離拉大,使學生感到不真實。會計模擬實踐資料應當既要具有模擬性,又要具有真實性。
會計模擬實踐資料的“真實性”應突出地體現在:一是經濟業務必須是企業現實經濟活動中客觀存在的;二是經濟業務必須是以與企業會計實務幾乎一樣的原始憑證的形式表現出來。
為達到模擬實踐教學的目的,模擬資料的“真”又必須具有“模擬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一是模擬實踐資料應當具有代表性,以避免學生進行大量重復的模擬操作,產生厭倦情緒;二是模擬實踐單位的經濟業務應能涵蓋一般企業單位會計核算管理的全部內容。
2.注重實踐資料的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的結合
在實踐資料中,加入一些有問題的原始憑證,這些有問題的原始憑證有的比較容易發現問題,有的比較隱蔽不易識別,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挖掘,或者在會計模擬實踐中設置會計審核的會計崗位。不過這種有問題的資料不能太多,只要能引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重視并能及時、正確地進行處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