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江
執行力建設是黨的執政能力特別是地方黨委執政能力建設的核心內容。因此,對地方黨委來說,提高執行力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首要任務。
一、執行力是一種理性服從精神,這種理性的力量只能從對鞏固執政之基、完成執政使命的緊迫性和極端重要性的高度認同中來
黨的執政能力與黨的各級組織的執行力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概念。執政能力實現需要兩個方面的配合:一個是制度的設計,另一個是制度的執行。一切執政活動能否正常進行,首先取決于制度和體制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運轉得是否順暢、靈活、高效。組織機構是否合理、運轉是否良好,領導干部素質能否勝任科學駕馭和運用執政的制度、體制、方式的要求,則屬執行力的范疇,也就是抓落實的本領。可見,執行力的高低關乎執政能力的強弱,并對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地方黨委的執行力決定著地方的發展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發展積累過程,這就需要一種持久的執行力作保證。地方黨委要從貫徹落實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第一要求、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高度出發,深刻認識執行力建設的重要性。
地方黨委的執行力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區域經濟的強弱固然與經濟基礎、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等條件有關,但現實的情況是,先天條件并不突出的地區如興化戴南、張郭成為了率先發展的典型,而浙江“塊狀經濟”“無中生有”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衡量地方黨委領導發展經濟的能力,主要看其聚合區域內外各類生產要素的能力。事實上,地方并不缺乏宏偉的發展戰略和切合實際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執行力不強導致效能低下,并直接牽制地方經濟的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地方黨委要從創設誠信高效的發展環境,構筑人才薈萃、資本聚積、財富涌流的區域發展高地角度來認識執行力建設的重要性。
地方黨委的執行力關系著群眾的凝聚力。地方各級黨組織的權力來自于人民,其使命就是執政為民。地方黨委的執政綱領和執政目標總是秉承中央精神符合民情民意的,但能否真正取信于民,要看其執行的速度、力度及程度。地方黨委一旦具有了強大的執行力就會產生強大的公信力,必將聚合起強大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又會反過來增強黨委的執行力。
二、執行力作為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有著與時俱進的要求,適應這一要求必須有正確的執行理念、執行方法和執行態度
執行力的建設是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對其有著不同的要求。執行力的建設是思想觀念不斷轉變、思維方法不斷更新、作風態度不斷跟進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體系日趨科學系統的過程。
執行理念決定著執行的方向。地方黨委要把執政為民的理念放在執行力建設的首要位置。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也是黨五十多年來成功執政的根本經驗。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對黨政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這種要求也是執行理念的根本要求。現階段就是要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把為人民謀福利的理念貫穿執行力建設的始終。
執行方法決定執行的成敗。地方黨委要把推行系統的執行方法作為執行力建設的核心內容。當前基層執行力不強的原因除了觀念和作風問題,主要還是沒有掌握執行的規律,所以常常出現執行不力、執行無為和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一是堅持執行的科學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努力實現執政的科學性是黨的執政能力強弱的重要體現。執行的科學性,首先體現在決策的科學性上。科學的決策必須要有科學的精神為指導,當前,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我們思考工作、制定戰略目標和擬定工作思路的基本指導。堅持執行的科學化,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一方面,要遵循三個普遍規律,即順應生態平衡,遵循自然規律,實現可持續發展;順應市場變化,遵循經濟規律,實現快速穩定的發展;順應時代要求,遵循社會規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一時一地的特定形勢和情況,把握有利于加快發展的特殊規律。比如,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的地區有先發優勢,而欠發達地區只要抓住機遇,同樣可以發揮其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堅持執行的民主化。科學的決策來自集體的智慧,強大的動力源于集體的力量。要把宏觀的抽象的發展戰略、發展思路變為各層各級協調一致的行動,化為與預期一致的生動現實,單靠個體的自發執行難以達成目標。這就要求在執行力建設中健全民主制度,善于把執行任務的分解、執行難點的分析、執行責任的落實變成優化執行方案、求得執行認同的過程。推行執行的民主化,有利于避免執行的盲目性,保障執行的科學性,增進執行的協調性。三是堅持執行的法制化、程序化的健康軌道。
執行作風直接影響執行的效果。地方黨委要把樹立務實創新的執行作風擺在執行力建設的重要位置。樹立求真務實的執行作風,就是要確立正確的政績觀。黨和政府的政績說到底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屆黨委和一屆政府應該有政績,也必須追求政績,但所追求的政績不能是泡沫政績、勞民傷財的政績。我們的執行成效只能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標準。有了這種胸襟,我們的執行態度才能始終滿腔熱忱、一絲不茍,才能不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才能正視問題、直面矛盾、頂真碰硬。當然,對執行力的檢驗還要看黨和政府的工作是否注重效率,是否堅持了在科學發展中加快發展。目前,社會處于轉型時期,改革處于攻堅階段,各方面問題較多、矛盾突出,加快發展的任務和壓力都很大,這就更需要我們善謀執行之策,善于把上級精神和工作實際相結合,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所做的實際工作相結合,不斷探索出新的執行方法,事半功倍地開展工作、解決問題、謀劃發展。
三、執行力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內在的自覺性,這種自覺性的形成有賴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必要的制度保障
執行力是判斷力、決策力、創造力、意志力的綜合體現,既包含思維層面、知識層面的要素,也有精神層面的因素。執行力表現為對特定對象特定任務的高度服從,但作為執行主體的個體或組織執行任務的過程不是機械的,而是時常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這種力量是在反復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其作用的發揮與外部的約束激勵機制密切相關。
強大的執行力來源于內驅力。地方黨委要積極組織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機關活動,大力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使全體黨員干部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面對紛繁復雜的任務、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對多極化的競爭格局、面對多樣化的利益需求,地方各級黨組織以提高創新能力為重點、以提高隊伍整體執行力為目標,推動開放的、互動的、終身的學習。執行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都離不開實踐。實踐是執行力生成和積累的基本前提,是實現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的基本條件。黨組織還要通過掛職鍛煉、崗位輪換、交辦突擊任務等形式,搭建讓黨員干部長知識、增才干的實踐平臺,讓他們在及時糾正錯誤和偏差中不斷提高執行力。
持久的執行力需要務實高效的激勵機制作保證。地方黨委要著力構建權責統一的執行力運行體系。在執行力運行體系中首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有規矩才成方圓,只有人人有責,才會人人履責。把執行目標逐項分解展開,落實到人,做到完成目標明確、完成時間明確、考核內容明確。其次,要建立嚴格的激勵獎懲制度。明確各級班子、各個崗位的責、權、利,科學選人用人,堅持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必須強化督查,問責追究。
執行力更多的是考察團體和組織的合力。地方黨委需要倡導建設機關執行文化,從而激勵干部隊伍提高整體戰斗力。要以建立效能機關為抓手,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要在機關強化執行意識,改進執行方式,加大執行力度。同時,要倡導和鼓勵機關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創造性。
責任編輯: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