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5年,耳畔關于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仍此起彼伏。兩年前,由美日的一些制造業協會控訴人民幣幣值低估,向全球輸出通貨緊縮為開端,之后又有美國部分利益集團援引“301條款”向人民幣施壓。
雖然美國財政部在2003年10月30日和2004年12月3日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均稱中國政府沒有操控人民幣匯率,但報告依舊堅持人民幣幣值低估是造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和制造業部門失業人數居高不下的原因。與此同時,美元自2002年2月以來匯率持續走軟,由于人民幣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事實上采取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則人民幣幣值事實上是在走低,這更加劇了以美日為代表的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匯率的質疑和攻擊。
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一些短期投機資本大量涌入,有消息稱1000多億美元熱錢沖擊內地市場,狂賭人民幣升值,更加重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并影響到國內金融業的穩定,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面對這種情勢,匯率調控的主體中國政府的表態是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堅持人民幣不升值,并堅決抵御投機資本的沖擊,同時也表達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行人民幣彈性匯率制度的愿望。
人民幣匯率問題目前業已成為影響中國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綱領性問題,亦成為政界、學術界和企業界各級人士討論的焦點。
本組專題文章擬在充分闡述各類觀點的基礎之上,從深層次挖掘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本質并對升值的時機選擇和可能產生的利弊得失作一綜合分析,力求能夠給讀者展現一個清晰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