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晉萍
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已成為企業的生存之本。企業必須不斷創新經營理念和管理機制,實施低成本競爭高品質管理的戰略,才能提高企業生產力水平,增強競爭力,促使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目前太鋼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流程再造,實施人才戰略、質量戰略、成本戰略,150萬噸不銹鋼及其配套改造工程,對工藝、物流、人員進行再造,作為一名普通員工,我感到很榮幸,下面談談我對流程再造的認識。
一、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價值是提高競爭力的前提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競爭靠產品,產品競爭靠質量,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使用價值是提高產品市場準入率和市場占有率的先決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人們對產品質量和使用價值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種產品要能在市場上站住腳并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必須保證自己的產品能夠滿足人們對產品質量和使用價值不斷提高的實際需要,并在同類產品市場中居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們面對的是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不僅落在后面不行,就是甘居中游也容易慘遭淘汰,只有保持先進才能久勝不衰,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寶鋼、武鋼的產品為什么在國內市場普遍受到用戶青睞,而且又能走俏國際市場?就是因為他們有高質量的產品做保障。另一方面為什么有些產品國內能夠生產,價格也比較便宜,但用戶卻要舍近求遠花高價進口?就是因為這些產品價格雖然便宜,但達不到用戶實際需要。特別是一些重要部位的關鍵產品,如石油行業鉆井用的石油管,一但產品質量達不到使用要求,在井下出了問題,受損失的不僅是石油管本身,還要造成投資巨大的整個石油井報廢。所以,有的油田寧肯多花錢也要購買質量高的進口石油管。目前,為什么有些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優質鋼材如冷軋薄板,鍍鋅板,鍍錫板,冷軋硅鋼片等進口量一直居高不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在這些產品中我們的產品質量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說,要提高市場占有率,減少進口,最關鍵的措施就是要提高產品質量,滿足用戶需要。
因為質量的重要性,太鋼實施了質量興企的戰略,而且通過質量體系認證、推行6西格瑪理念、QC小組攻關等,實物質量不斷提高,質量理念深入人心,職工愛護鋼板就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另外,SBU戰略經營單位的實施,使太鋼的拳頭產品、戰略發展品種質量得到突飛猛進的提高,太鋼不銹薄板、不銹中板、冷軋硅鋼、不銹線材、復合板、車軸鋼、汽瓶鋼、模具鋼等在國內享有盛譽。
二、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產品競爭力,除了產品本身的物美價廉以外,還有一個市場供求關系問題。再好的產品,再低的價格,如果市場并不需要,也就不可能出現競爭力。所以精明的企業家往往是一方面要抓產品,一方面要緊緊盯住市場。把握市場供求關系,根據市場變化和實際需要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做到不僅是產品物美價廉,而且要適銷對路,奇貨可居,努力提高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
近幾年來,太鋼通過市場調研預測,分析競爭對手,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把太鋼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以不銹鋼為主的特鋼企業,進而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確定了發展的戰略方向,及時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舍得花本錢,下力量,新建150萬噸不銹鋼改造工程的全面實施,不僅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而且不銹鋼的產量達到30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
三、提高企業信譽和誠信度,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無形資本
要提高企業競爭力,靠企業實力,靠產品質量是十分重要的,但信譽和誠信度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激烈的買方市場條件下,信譽和誠信度是關系到一個企業生死興衰的生命線。有的企業可能因為一項失信而失掉一片市場,甚至斷了企業發展的后勁。比如武鋼,長期以來一直堅持質量信譽第一,廣大客戶對其堅信不移,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價格,甚至價格再高一點,也認準武鋼的產品。這種無形的信譽資本,對提高武鋼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經濟效益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實際上時時處處都在起作用的內在動力。作為太鋼,隨著不銹鋼產能的擴大,形成了南滬北太的產業格局,“太鋼不銹”也成為知名品牌,為國內外用戶認同,隨著太鋼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不斷提高,企業的信譽也不斷提高。
四、打名牌,創名牌,是提高企業竟爭力的一項重要形象工程
一個行業、一個企業要在社會上市場上享有知名度,提高競爭力,一定要注意品牌效應和名牌效應。同樣的產品有品牌和無品牌,是名牌和不是名牌身價是大不相同的。以寶鋼產品為例,由于寶鋼的產品品牌多,名牌響,所以用戶中流傳著“要好鋼,找寶鋼”的贊語。一句話,使寶鋼產品的身價大大提高,同樣的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外,而且價格也比同樣產品高出一個檔次。所以要提高企業競爭力,不僅要注重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而且要在此基礎上注重打品牌、創名牌,抓好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形象工程,把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形象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內增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就像空氣一樣,存在于我們身邊。只有認識它,才能從無知到有知,才能更好的鑒別它、規范它、建設它。首先,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核心競爭力的動力之源,是歷史的沉淀,它決定著企業當前的生存,更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因此不能就文化談文化,只有把它有效地融入到企業管理之中并上升為管理,才會有無限生機。同時它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行為規范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不斷引導、實踐。企業文化不是一杯隨時可以解渴的水,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期望在短時期內完成。其次,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池塘里的水永遠是死水一潭,只有流動的水才會保持鮮活”。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始終不斷創新,敢于制造變化,唯有變革才是永恒的真理。優秀的企業需要成熟的文化來支撐,知識經濟需要企業不斷發展,需要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更需要企業成為一個有特色優良文化的組織,這樣才能內增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全球化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全公司都在學習5S,六西格瑪、羅文精神、自動自發、沒有任何借口、細節決定成敗、贏在執行等先進的管理理念已導入企業,培訓部也加大了對職工的學習培訓,門禁系統的投運,上班時間必須穿工作服等等,也極大地規范了職工行為。
六、降低產品成本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中心環節
在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同等產品同等質量其市場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價格競爭方面。即價位越低,競爭力越強,這是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所以,在企業保持既定
效益目標的前提下,要提高產品競爭力,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對標挖潛,靠企業不斷的強化成本管理工作。在產品市場滯銷、價格下滑、企業經濟效益面臨不利形勢時,許多企業比較重視降成本;一但市場暢銷、價格回升、經濟效益好轉時,往往容易放松降成本工作。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種產品都有其客觀的發展周期,市場需求、價格升降都是起伏變化、有高有低的,不可能一路價格攀升,總會有相對順利和相對困難時期。所以,在當前市場行情好,經濟效益高的大好形勢下,既要眼睛向外,也要眼睛向內,加強內部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企業內在的競爭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降低成本,除了靠精打細算、處處節約以外,還要以先進的技術裝備作后盾。當前鋼鐵企業在產品價位高、效益好、資金比較充足的形勢下,一定要抓住機遇,選準目標,對節能降耗降成本的重點項目加大投入、加快進度,這也是緩解原燃料緊張,走節約資源型道路,保證鋼鐵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沒有規章制度和正常的運行機制作保障,就不可能有規范持久的企業行為。寶鋼的成本管理工作之所以能持之以恒,產品成本長期穩定下降,除其職工意識較強外,重要的是他們有一套科學的規章制度和獎懲嚴明、協調合理的運行機制,他們始終如一的降消耗,堅持不懈抓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局,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過研究每種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質及其適應的經濟環境的特色,構建出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一方面,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是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會涉及到產品的信息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后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范疇。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以嚴格、細致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以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在產品設計階段推行價值分析。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非物質產品日趨商品化。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
另外,應增強全員成本觀念。由于目前有些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不懂成本,因而對他們進行的設計、擬定的工藝,制定的計劃,采取的措施,將對產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響,一般心中無數。因此,加強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廣大職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增強成本觀念,貫徹技術與經濟結合、生產與管理并重的原則,向全體職工進行成本意識的宣傳教育,培養全員成本意識,變少數人的成本管理為全員的參與管理,增強全員成本觀念。
以上是我對太鋼流程再造的一點粗淺認識,結合自己工作實際,我會不斷用心學習、體會,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搞好成本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