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陵
我們現在討論的中小企業是一個什么問題?我覺現在討論的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在討論其貸款難問題。中小企業貸款并不都難,如果按照們國家前幾年企業分類的規定(中型企業銷售額是三千萬人民幣以上,以下是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并不存在貸款難問題。貸款難問題應該是企業的一些基本數據、基本指標與銀行設定的評價標準體系中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映現出來的。今天所討論的中小企業,我認為指的是貸款難的那些企業,而不是指所有的中小企業。
為什么有一些中小企業貸款比較難?我覺得銀行普遍存在一種困惑,即作為銀行怎么來識別中小企業客戶?這種識別需要一種技術,但是目前應該說很多銀行,特別是中國很多銀行并不具備這方面的技術,而且即使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它對某一個行業,某一類的企業,可能也識別不出來,并不是對所有中小企業都適用。據統計,目前占國家所有企業總數的95%以上都是叫中小企業。在這么多中小企業當中,如何選擇每一個銀行自己適合的中小企業,這是一個難度非常高的識別技術問題。這種識別技術不但中國的銀行沒有,國際銀行也沒有,它只能在某一個區域,某一個范圍內作出選擇。我們會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慮:
一是企業所屬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如果沒有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銀行不會去做。金融生態環境,銀行只是“擇優錄取”而不是去改造。它是客觀的,由政府做出來的,或者通過幾代企業孜孜追求的成果。為什么浙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解決得比較好,我覺得從很多的數字可以看到,那邊是一個金融生態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所以銀行愿意去做。
二是選擇企業,即在比較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下去挑選企業。我認為中小企業有三類:一類可稱之為成長型,第二類可稱之為穩定型,第三類可稱之為做大做強型。這三類中小企業,我認為在銀行跟他融資方面,或者是授信方面,風險可能會完全不一樣。對于成長型的企業,企業的所有者對自己的企業一清二楚;對于從穩定型到做大做強型的企業,所有者可能就不一定太清楚。這是企業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是實實在在地在做這個企業?是不是真的在經營,這對銀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只是想做所謂的資本運作,銀行聽到都想逃。
銀行去識別企業,同時企業應該主動把它自己相關的信息告訴銀行。比方說一些中小企業企業經營狀況非常好,但是由于其他原因,如財務方面的原因,有一些東西不表現在其帳面上,或者說其有一些是現金來往。應該說這樣的企業很多,但是它不符合銀行的標準,不符合銀行的要求,我想銀行一定是回避這些企業。所以企業應該把它所有的信息,非常真實地表現出來,公開化、透明化,我覺得這對銀行來說是相互構成信用的基石。
從營銷學的理論上來說它就是這么一個概念——滿足客戶需求。企業對銀行有需求,銀行對企業也有需求,怎么才能夠相互滿足?我想作為一個需要跟銀行進行建立一種合作關系的企業,或者說需要跟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的銀行,二者之間都得再考慮這個事情。銀行對企業的需求是什么,我覺得企業的領導應該要知道;企業對銀行的需求是什么,作為銀行也應該要知道,這種需求如果雙方能夠滿足,它才有合作的基礎,如果沒有,就缺乏合作的基礎。這是我們對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需要溝通的一些內容,這也是我們平時在工作當中經常思考的一件事情,我們很愿意跟廣大的企業家們開展合作,我們也很愿意為廣大的企業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務,但同時我們也非常期望廣大的企業對銀行的需求、對銀行的工作方法和它對企業的判別能力、識別能力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果大家相互有這么一種認識,效果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