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麗
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和要求,無論從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來看都很有針對性,極為符合當前我國整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說,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要求,更是全國億萬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乎潮流,順應民意,正得其時。而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角的國有企業,從業人員占整個城市就業人數的一半以上,在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中舉足輕重。創建和諧的國企發展環境,對國有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內部關系和諧
1、國企內部關系和諧的關鍵是干群關系的和諧,而干群關系和諧的核心是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的掌控分配和諧。如果企業中干群關系長期不和諧或嚴重不和諧,勢必扭曲社會關系和大眾心態,影響企業發展,矛盾激化時甚至引起局部社會不穩定。目前,國有企業影響干群關系和諧的主要原因在個別干部身上,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唯我獨尊,作風專橫,不尊重職工的政治民主權利;唯我獨貴,脫離群眾,不關心職工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更有甚者,唯我獨大,家長作風,胸無政策,目無法紀,腐敗墮落,成為企業的蛀蟲和職工發展壯大企業的對立面。正如《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中指出的:“在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導干部中,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滋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弄虛作假、虛報浮夸嚴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問題突出,以權謀私、貪圖享樂現象蔓延”。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深層的根本原因只有兩條:一條是出在選人用人方面,人沒選好;一條是出在用人管人方面,人沒管好。這兩條要從根本上加以徹底解決,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黨中央痛下決心,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使我們選出的干部真正德才兼備,真正群眾信服,即使個別干部選錯了或者變質了,能及早發現,及早撤換,以免造成大的影響和損失。
2、在目前形勢下,針對干群關系方面存在的問題,國有企業和相關部門應該也能夠有所作為。首先,國企的領導干部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以企業興旺為榮,以職工富裕為任,聚精會神搞經營,一心一意謀發展,肩負使命,不忘重托,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其次,要支持工會等群眾組織的工作,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充分尊重職工的各項政治民主權利,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應該公開的堅決公開,不遮不掩,給職工以知情權;該通過職代會決定的事項,嚴格按程序操作,給職工以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決定自己切身利益的民主權利。只要是為了企業的改革發展,為了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相信我們就一定會取得職工的理解和支持。第三,企業領導干部的各項待遇不能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貢獻,企業家理應得到與自己所創造的價值相適應的經濟待遇,這是調動企業管理者、經營者積極性必須采取的政策,也是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的體現。問題在于:分配政策是自定的還是國資管理部門或勞動部門批準的,分配政策是否經過了職工代表大會的審議通過,企業的經營業績是不是真實的,企業職工是不是從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得到了更多的經濟利益,經營者與職工的收入差距是不是科學合理的,是不是公平合理地體現了各自的勞動價值。這些問題理清了,解決好了,企業領導的待遇再高,恐怕職工群眾都是能夠接受的。因為企業經營者的收入高,說明企業的經營業績好,國資增值了,職工收入提高了,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也更高了,企業的前景更好了,還有哪個不高興的事情。第四,國企領導干部要牢記“兩個務必”,堅持權為國資的保值增值所用,利為企業的發展繁榮所謀,情為職工的喜怒哀樂所系。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關心職工,認真維護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重視解決職工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與職工同命運、共榮辱。第五,要注意關心企業中的弱勢群體,關心離退休職工、下崗職工、家庭有特殊困難的職工和農民工、季節工,采取適當的收入再次分配政策措施,關心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維護企業的團結穩定,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外部關系和諧
1、產權人權利不明確,監督控制力度弱,企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這種現象的出現,導致企業經營行為隨意化,為追求企業小團體或經營者個人的利益,而損害了產權人的利益。問題的癥結在于:產權人對國企控制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企業經營者沒有對產權人嚴格負起應有的法律和經濟責任。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政府應制定規范的國資管理部門對國企的監管條例,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使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核算按法定體系規范化,以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這不但是一個現實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其次,國企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形成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在企業內部構造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既能使經營者充分地行使權力,又能使出資人對行使權力者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
2、國有企業與政府宏觀管理部門的關系,目前表面上看相對比較和諧,但其中暗藏著政府職能轉化不徹底帶來的許多隱患。這方面的問題大多都出在政府身上,其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政企分離不徹底,一些政府部門或個別官員不愿放棄對企業的控制,該管的不該管的都還想管,但目的不一定是為了把企業搞好,而是尋機吃拿卡要,滿足一己私利,即所謂管理就是收費。另一方面是政府對企業該盡的宏觀管理職能作用發揮不夠,以至市場局部失調或者各種事故頻發。這就是該管的事情沒有管好,不該管的事情卻亂插手,就像老百姓說的:“不給錢不辦事,給了錢亂辦事”,企業有苦難言,哭笑不得。所以,必須下硬茬徹底轉變政府職能,不該管的事情明確放開,該管的事情按章程嚴格管好。另外,要規范政府行為,以法行政,并使政府行為處于有效的監督之中。
3、國企與生產資源供應商的關系,由于現在我國經濟處于買方市場,企業可自由地在市場上選購生產資源,問題不是很大。但在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對煤、油、電、氣、水等壟斷經營的資源,做好宏觀調控工作。現在出現的問題是這方面的資源呈現短缺狀態,供求失衡,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平衡市場。
4、國有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是國有企業對外經營關系的重點。消費者是企業的上帝,一個企業能否生存發展,關鍵是看這個企業的產品及服務能否得到廣大消費者持續的青睞。現在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問題有這樣幾種現象比較突出;假冒偽劣產品坑害消費者,不實的經銷行為欺詐消費者,壟斷行業的霸王合同不尊重消費者,服務承諾不落實為難消費者,等等。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市場監管的力度,使企業任何損害消費者的行為都必須得到嚴厲的處罰;消費者要增強維權意識,遇到什么問題不可忍氣吞聲,應積極找消協或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企業要守法誠信經營,珍惜企業聲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竭誠為市場和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
5、還有企業與同行企業的競爭關系,與社區公眾的融合關系,與金融企業的雙贏關系,與商業企業的合作關系等。處理上述關系的主動權現在基本都在企業自身,只要遵守國家和行業法規,上述關系不難處理。
企業與自然關系的和諧
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保護自然環境是我們人類義不容辭的職責,任何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不得破壞自然環境。現在這方面的問題仍然不少,一方面是企業不重視環保,一方面是環保部門力量不足,執法有待加強。所以,首先政府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大環保執法的力量和力度,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或者先污染后治理,這種做法不僅經濟發展難以持續,而且會禍及子孫成為歷史的罪人。企業要認真執行國家的相關法規,不可得過且過。因為破壞環境是違法行為,企業一時蒙混過去了,但最終問題還是得解決,不能將企業的命運置于危險的不可預測掌控的境地,那不是一個高明的企業家應有的素質。
創造國有企業發展的和諧環境,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只要本著增強國企活力這個中心,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各方齊心協力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經營環境就一定能夠更加和諧,國企的發展就一定會走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中水集團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