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正當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全面進逼華北之際,南京國民政府在全國抗日浪潮和政府及軍界有識之士的推動下,于11月21日至22日在南京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防空大演習。參加演習的軍兵種和政府各部門及民防組織人員之多、組織協調之復雜也是新中國成立前絕無僅有的。
30年代初,日本侵華氣焰甚囂塵上,日軍在1931年發動“9·18事變”鯨吞東北后,1932年又挑起了上海1·28事變,接著于1933年上半年又集中優勢兵力侵占熱河,向長城一線發起大規模進攻,把侵略矛頭指向整個華北。在淞滬和長城抗戰中,盡管中國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日軍憑借優勢裝備尤其是強大的空中力量,使中國軍民遭受慘重損失,包括蔣介石嫡系中央軍在內的許多成建制部隊在日機的狂轟濫炸下傷亡殆盡,犧牲極大。
而此時的蔣介石正集中精力忙于剿共,把有限的金錢都用來購買槍炮對付毫無空中力量的紅軍,哪有閑錢去買昂貴的飛機用于國土防空?到長城抗戰結束時,中國的各型飛機不足300架,而日本僅作戰飛機就有2700架。日軍依仗空中優勢在中國的天空耀武揚威,日本飛機可以成編隊地在長城沿線和平津地區飛行,甚至可以家常便飯似的飛臨中國首都南京進行偵察。而中國的國土防空卻是一片空白,許多重要城市和要點目標連最起碼的防空設施如高射炮、高射機槍和防空洞都沒有。日本軍方頭目甚至狂言:戰爭如果全面爆發,僅靠轟炸就可使“國民政府和支那軍徹底喪失抵抗意志”。
面對日本囂張的侵略氣焰和巨大的空中威脅,國民政府許多有識之士和廣大愛國人士紛紛要求政府高層采取措施加強國土和城市防空。國民黨軍界智囊蔣百里將軍和在德國學習防空回國的黃震球將軍專門面諫和上書蔣介石,強調對日防空襲作戰的重要性,急切要求政府迅速建立有效的國土防空體系。宋慶齡、何香凝和社會各界愛國人士還紛紛捐款購買飛機保衛國家領空。一心剿共的蔣介石雖然對抗日持消極態度,但對日本頻頻加快的侵略步伐和巨大的空中威脅不得不予以重視,尤其是淞滬、長城戰役中其嫡系精銳部隊在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下遭受的嚴重傷亡使他對全面戰爭一旦爆發首都南京的安全十分擔憂。在日本侵略和全國抗日呼聲的雙重壓力下,蔣介石被迫把國土防空提到議事日程。鑒于當時國家防空力量異常薄弱,人才、經費、材料極度缺乏的實際,乃責成其軍事部門直接在南京籌組防空建設事宜。1934年1月,南京軍事委員會下令將高射炮教導隊、防空研究班、防空軍士隊合并,在杭州筧橋成立防空學校,任命黃震球為該校校長,以培養防空專業人才。不久,蔣介石又接受了黃震球關于組織防空演習的報告建議,特命黃震球具體負責組織籌劃“首都防空演習”。
黃震球,字劍靈,出生于廣東省嘉應州(今梅州市梅縣)松源鎮。13歲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先后畢業于湖北陸軍預備官校、保定軍官學校。早年加入同盟會,大革命時期參加過討伐叛軍陳炯明和北伐戰爭的諸多戰役,曾任國民革命軍師副官長、旅長、師長。1931年赴德國學習防空。后又隨張發奎等人到歐洲考察防空事務。1934年回國后出任防空學校校長等職??箲鸨l后,先后任軍委會防空副司令、航空委員會防空總監、后方勤務總司令等職。
為加強這次演習的組織指揮和力量協調,蔣介石還特令軍委會辦公廳主任錢大鈞專門召集軍委會有關部門和行政院、監察院等五院院長開會,專題研究防空演習事宜。黃震球在這次會上就防空演習計劃和實施方案作了詳細報告。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與會官員一改過去相互推諉扯皮的做法,很快就演習的組織實施達成共識,經過討論研究做出以下決定:1、由防空學校召集駐南京地區的軍、警、憲及各政府機關有關人員在杭州接受短期防空集訓,熟悉演習預案和應辦事項;2、立即著手建立南京地區民眾防護團和通信單位接受防空訓練和統一指導;3、加強民防勤務訓練,由防空學校負責派員來南京對基層單位民防人員進行訓練;4、一切準備工作包括人、財、物、組織、技術、訓練等,務必于演習之前籌備完成。
隨后,南京國民政府又征調了京滬杭鐵路、公路沿線及江蘇、浙江兩省的各電報、電話工作人員到防空學校接受防空情報訓練,隨即加以任務編組,并派遣當時僅有的高炮部隊和高機分隊先期開赴南京地區構筑陣地,開展對空射擊訓練。同時集中中央軍校、步兵學校、教導總隊、江寧要塞及南京各機關學校的防空工作人員進行先期訓練,并成立有航空委員會和空軍人員參加的演習協調小組,以加強陸空協調聯系,實施統一指揮。
南京防空大演習采取統裁及派員方式進行裁判。統裁部由軍委會參謀本部次長賀耀祖任統裁官,南京警備司令和警察廳長任副統裁官,下設包括全盤指導班、航空組、高射炮組、防空小炮(高射機槍)組、通信組、燈火管制組、交通管制組、警備組、警報組、煙霧組、消防組、救護組、防毒組、工務組等。各組評判官由南京市長、內政部和交通部次長、南京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航空學校和防空學校、炮兵學校、警官高等學校校長、兵工署和衛生署署長、津浦路管委會委員長及南京發電廠廠長等擔任。演習根據不同內容,還將整個參演地域劃分為防空監視地帶、飛機戰斗地帶、聽測地帶、高射炮射擊地帶、警備區、燈火管制區等,并將設于南京雞鳴寺的防空情報所作為此次防空大演習的總指揮部。
在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1934年11月21日—22日,防空大演習在南京地區正式舉行。21日上午7時40分,設在雞鳴寺和南京下關電廠主廠房頂部的日造立式防空警報器凄厲地響起,緊接著,演習指導班派出的廣播車在南京各主要街道和居民區廣播演習注意事項,敦促市民遵守演習規則。相關演習地段正在上班、街上行走及家中的市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緊急跑向防空掩體或安全地帶進行隱蔽。南京各重要路口由全副武裝的憲兵和警察實施戒嚴和交通管制,胸佩演習標志的工作人員,迅速指揮著來往車輛和人群進行疏散隱蔽。
不久,空襲緊急警報聲再次響起,隨后空軍編隊飛機飛臨南京上空,劇烈的模擬爆炸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轟炸聲中,南京各要點的防空高炮、高射機槍響成一片。有幾幢樓房被“敵機”擊中,頃刻間黑煙滾滾,十多輛消防車鳴著刺耳的警笛趕到被炸現場開始滅火工作。煙霧彌漫之中,幾輛救護車也趕赴現場搶救“傷員”。21日夜晚,當空襲警報聲又一次響起時,實行燈火管制的整個南京及周圍地區頓時一片漆黑,人們再次從家中跑出在臂扎白巾的工作人員指導下進行空襲隱蔽。演習區域上空飛機轟鳴,地面炮聲隆隆,探照燈光柱四射,軍警的警笛聲和消防車、救護車的鳴叫聲交織一片,整個南京地區籠罩在一派“戰爭”氣氛之中,演習場面頗為真實壯觀。
這次演習共分五次進行,第一次從21日上午7時40分開始,演習內容為民眾防護和防空部隊對空作戰。第二次從當日下午2時開始,內容側重于分區施放煙幕彈,擾亂敵機視線。第三和第四次為21日夜間,內容側重燈火管制、高炮與探照燈協同動作及試放照明彈。第五次于22日上午8時開始,演習重點為消除空襲后果。參加演習的部隊有防空飛行隊、防空監視哨隊、15高射炮營(附照測隊)、高射機槍隊、交通管制和燈火管制大隊、消防和防毒、偽裝、救護、工務大隊以及各警備、警報、通信部隊等。這次演習不僅規模較大,而且涉及地區廣泛,包括南京、揚州以及江寧、江浦、儀征、六合、滁州、采石磯、芫湖、溧水等縣以及京滬鐵路、京杭公路沿線和長江下游沿線部分地區的重要政府機關、學校、廠礦及居民區都參加了演習。
這次防空大演習,引起全國各地的高度重視,有21個省、市派代表抵南京現場參觀,各大報刊都給予重點報道,進行防空知識的宣傳。同時它也引起了國外的極大關注,不僅美、英等西方國家派出軍事觀察員前往觀察,而且蓄謀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日本也派出大批間諜其中包括南造云子、川島芳子等高級特工喬裝成新聞記者或假冒其他身份,或明或暗地前來偵察窺伺,收集相關情報。南造云子就是在此次演習后策反了國民黨行政院主任秘書黃浚父子,為竊取國民政府核心機密埋下了伏筆。
在南京防空大演習的影響下,國民政府又于1935年11月28—30日舉行了京杭鎮聯合防空演習,重點演練了監視哨所勤務、夜間燈火管制、空中及地面戰斗、各防空協同動作以及警備勤務等。隨后各省、市也相繼舉行了一些防空演習,其中規模較大的有1936年7月的長沙防空演習、1937年1月的武漢防空演習和5月開封、鄭州、鞏縣、洛陽的防空聯合大演習等。根據這幾次防空演習的經驗,國民政府還舉辦了防空巡回展覽,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南京防空大演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土防空實地演習,也是一次較為成功的大規模城市防空演練,它不僅增強了當時人們的國土防空意識和防空知識,而且為全面抗戰后的城市防空奠定了基礎。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日機空襲南京達4個月、118次之多,但“死傷的數目并不大,政府也照常指揮全國作戰,并不曾因空襲而受影響”。隨后的戰時首都重慶被日寇定為“航空進攻作戰”的首要目標,但仍頑強抗擊日機“戰略轟炸”、“無區別轟炸”、“月光轟炸”、“地毯式轟炸”等狂轟濫炸長達5年半之久,在血與火中表現了中華民族不被任何強敵所壓倒的英雄氣概。為了紀念這次南京防空大演習,1940年國民政府頒布命令,將每年11月21日這天定為“防空節”。
(責任編輯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