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6—31日)
一、金融體制改革
銀監會出臺舉措解決小企業貸款困難。銀監會日前發布《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指導意見》。《意見》共二十九條,從小企業貸款政策、程序、方法、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對銀行提出指導性意見;在小企業貸款政策、貸款條件、客戶結構、產品結構、監管政策等方面,鼓勵和支持對小企業貸款業務。《意見》要求銀行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和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下,推進小企業貸款的制度和產品創新,實現小企業貸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證監會首次引入公職律師試點。證監會日前向153位律師頒發公職律師執業證書,在中央單位中成為第一家開展公職律師試點的單位。
央行百億再貸款啟動投資者保護基金。人民銀行日前表示,央行近期以再貸款形式出資的100億元資金,是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啟動資金,資金由該基金按照有關規定使用,由該基金負責償還,不是用于券商的流動性救助。該基金將以公司型基金的形式設立,當前正在進行工商注冊登記等事宜。
個人債權和客戶保證金收購問題通知發布。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7月26日聯合發布《關于證券公司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有關問題的通知》,同時發布《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意見》及《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實施辦法》。這些文件,進一步落實了被處置證券公司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工作,旨在維護金融秩序,并在存款保險和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建立之前,動用政府資金對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進行收購,補償投資者的損失。
上證所發布《權證管理暫行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權證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日前發布,《辦法》規定了申請在上證所上市的權證,標的證券為股票的,上市應符合的條件;申請上市的權證的條件;由標的證券發行人以外的第三人發行的權證的擔保條件;權證被終止上市交易的情形;權證的交易資格等等。《辦法》的發布表明權證產品將重新進入我國證券市場。
工行將全面展開治理機制改革。工商銀行7月25日表示,下半年將加快實施完善公司治理的17個項目建設工作,推進股份制改革。主要包括:信貸資產12級分類、人事激勵機制改革方案、財務會計制度轉換、財務集中改革等。其中,信貸資產12級分類,指對工行所有的信貸資產實行“正常類”、“關注類”、“次類”、“可疑類”和“損失類”細分。人事激勵機制改革,指工行將借助國際人力資源咨詢公司,健全以履行能力為核心的崗位任職制度;新的薪酬體系也以績效、能力和崗位市場價格作為基礎因素。
農業銀行啟動外部審計試點。農業銀行日前對浙江、貴州、吉林和寧波四家分行啟動外部審計試點,試點將由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承擔。審計流程大致分為項目啟動和規劃、收集證據、項目完成和報告三個階段,并由普華公司根據發現的問題提出內部控制管理建議。
郵政外幣儲蓄系統將率先在廣東試行。國家郵政局7月24日宣布,中國郵政外幣儲蓄系統將率先在廣東試行,首批開辦外幣儲蓄業務的是廣州、深圳、江門三個市局的14個郵政網點。隨后在北京、福建等地陸續試行。目前先行試點的郵儲網點,可為客戶開立現鈔賬戶和現匯賬戶,只能辦理美元儲蓄,但今后幣種將擴大到英鎊、歐元等,并會陸續推出其它多種業務。
首家美國房地產基金進入中國。西蒙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房地產基金、深國投商用置業有限公司7月27日簽訂開發商業地產的合作協議,西蒙房地產集團作為美國最大的商業地產投資、開發及管理公司,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美國商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公司。
二、企業和壟斷行業改革
郵政改革方案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7月20日討論并原則通過《郵政體制改革方案》。郵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實行政企分開,加強政府監管,完善市場機制,保障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確保通信安全;改革郵政主業和郵政儲蓄管理體制,促進向現代郵政業方向發展。重新組建國家郵政局,作為國家郵政監管機構;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各類郵政業務;加快成立郵政儲蓄銀行,實現金融業務規范化經營。通過改革,建立政府依法監管、企業自主經營的郵政體制,進一步促進我國郵政事業的健康發展。
鐵路四大領域鼓勵各類非公資本進入。鐵道部日前表示,我國鐵路將開放鐵路建設、鐵路運輸、鐵路運輸裝備制造和鐵路多元經營裝備制造四大領域,鼓勵國內非公有資本以多種方式進入。
民航總局鼓勵投資主體投資民用航空業。民航總局日前表示,《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試行)》將于8月15日起施行。《規定》放寬了民航業的投資準入及投資范圍。明確包括非公有制投資主體在內的各種投資主體,都可以投資除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外的所有民用航空領域,包括公共航空企業、民用機場、服務保障及其他民用航空相關企業。
國資委構建國有資產監管法規體系框架。國務院國資委7月26日表示,將采取總體規劃、分步制定的辦法,爭取用三年左右時間,初步構建起國有資產監管法規體系的基本框架。
鋼鐵產業發展布局調整。國家發展改革委7月20日頒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從礦石、能源、資源、運輸條件和國內外市場等因素考慮,提出大型鋼鐵企業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應結合本地市場和礦石資源狀況,以礦定產,不謀求生產規模的擴大,以可持續生產為主要考慮因素。根據《政策》,鋼鐵產業布局調整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新的鋼鐵聯合企業、獨立煉鐵廠、煉鋼廠;新增生產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相結合,原則上不再大幅度擴大鋼鐵生產能力。同時,規定境外企業(包括國外和在港、澳、臺注冊的企業)投資國內鋼鐵行業,必須結合我國現有鋼鐵企業的改造和搬遷實施,不布新點。外商投資我國鋼鐵行業,原則上不允許外商控股。
我國公布首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我國第一個中小企業經濟發展指數7月27日向社會發布,該指數是受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委托,由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具體承擔,對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全面系統評價。此次發布的指數顯示,目前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總體良好,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償債能力總體水平較好。
高校全資企業限時完成股份制改造。教育部日前表示,我國高校科技產業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和規范管理,要限時完成高校全資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盡快在高校企業中普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三、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國務院常務會議7月26日批準了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部署。會議要求,要以煤炭資源開發為重點,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力爭用兩年左右時間,實現五個方面的目標:一是無證勘查和開采、亂采濫挖、浪費破壞礦產資源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遏制;二是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和采礦權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清理和查處;三是礦山安全事故及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明顯減少;四是礦山布局不合理的狀況得到改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五是基層監管到位,建立依法、有序的開發秩序。
六大類工業產品將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日前頒布,根據《條例》規定,國家將從9月1日起對六大類工業產品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一是乳制品、肉制品、飲料、米、面、食用油、酒類等直接關系人體健康的加工食品;二是電熱毯、壓力鍋、燃氣熱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三是稅控收款機、防偽驗鈔儀、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等關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質量安全的產品;四是安全網、安全帽、建筑扣件等保障勞動安全的產品;五是電力鐵塔、橋梁支座、鐵路工業產品、水工金屬結構、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等影響生產安全、公共安全的產品;六是法律、行政法規要求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其他產品。
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五方面工作。建設部日前表示,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有五方面工作重點:一是切實落實調控責任;二是著力調整供應結構;三是大力規范市場秩序;四是堅決遏制住房投機行為;五是健全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四、地方改革
廣西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廣西自治區政府日前發布通知,建立自治區經濟體制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統籌協調和規劃指導全區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提出改革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等。通知明確,今后自治區各部門出臺涉及全區的重大改革事項之前須報聯席會議審定,并報自治區政府批準。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負責日常工作。
廣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允許入市流通。廣東省政府日前發布《廣東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辦法》對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原則和條件、審批程序、管理作了具體規范。
北京市海淀區政府成立公共服務委員會。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公共服務委員會7月18日成立,作為區政府的特設機構,政府公共服務委員會將區衛生局、文化委員會系統承擔公共服務職責的29個事業單位劃歸其管理,通過實行管辦分離,整合服務資源和體制創新。
五、其他領域改革
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辦法即將實施。建設部、民政部7月22日頒布《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請、審核及退出管理辦法》,定于 10月1日起施行。《辦法》規定,連續六個月以上未在廉租住房居住;轉租轉借廉租住房;改變房屋用途;未如實申報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及住房狀況;家庭人均收入連續一年以上超出當地廉租住房政策確定的收入標準;因家庭人數減少或住房面積增加,人均住房面積超出當地廉租住房政策確定的住房標準。當出現以上六種情況之一時,有關部門可作出取消其享受廉租住房保障資格的決定。《辦法》明確,享受廉租住房保障每年將進行復核、調整。
林業生產力區域發展戰略首次確定。國家林業局7月28日指出,我國首次確定“東擴、西治、南用、北休”的林業生產力區域發展戰略。東擴主要指在東南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以沿海基干林帶、紅樹林、濱海濕地等為重點,構筑規模宏大、結構穩定、功能齊全的沿海綜合防護林體系,有效抵御海嘯和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危害。西治主要指我國西部生態脆弱、治理難度大、任務艱巨的地區,加快治理步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生態基礎支撐。南用主要指在南方光熱、降雨條件較好的地區,大力推進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承擔起由以采伐天然林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為主轉變的歷史重任。北休主要指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休養生息,重振東北林業雄風。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經濟體制改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