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河北省民營企業發展進入了非常重要的轉型期,特別是百強民營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基本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進入快速發展提高階段。白克明書記多次指出,要改變河北省民營企業養不活、長不大的問題。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多極化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如何解決我省民營企業養不活、長不大的問題,打造一批長盛不衰的“百年企業”,是一個重要課題。
一、打造“百年企業”是建設經濟強省的客觀要求和參與國際競爭的現實選擇
河北省與發達省份經濟發展的差距,主要差在民營經濟上,突出表現在在全國有規模、有地位、有影響、有競爭能力的企業少。從民營企業人選今年全國500強數量看,江蘇26個、浙江24個、山東23個、廣東22個,我省只有9家企業,與我省經濟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事實證明,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哪個國家企業最多,哪個國家就是強國;在中國500強企業中,哪個省企業最多,哪個就是強省。要建設經濟強省,主要靠民營經濟快發展,特別是要靠一批規模龍頭企業去支撐、去帶動。去年,我省百強民營企業數量雖僅占全省民營企業的0.6%‰,但營業收入和上交稅金卻占全省民營企業總量的14.4%和24.3%,這足以說明發展有實力、有規模的民營企業的重要性。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非常短,一般不到4年時間。近些年來,我省每年在新增上萬家民營企業的同時,也伴隨著數千家民營企業倒閉。改革開放之初的一大批民營企業,到現在存活下來的為數不多,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更是寥寥無幾。當前,國際市場日趨被跨國公司和大企業集團所控制主宰,中小企業在競爭中始終處于弱勢。中小企業要在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做大做強,打造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百年企業”。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必須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打造“百年企業”要有超前的戰略思維和創新意識以及品牌、文化、人才等要素積淀
第一,要有超前的戰略思維。缺乏超前的戰略思維,是一些企業“曇花一現”的根本原因。過去一、二十年,很多民營企業在戰略缺失狀況下,主要緣于那時的賣方市場,依靠低質廉價的產品,依靠就近的資源,依靠組織者的膽識,依靠市場規則的不完善(包括法制和政策),取得了發展和成功。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客觀環境的演變,WTO帶來的產業升級、產業轉移和跨國公司的全方位競爭,以及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給中國企業帶來巨大挑戰,民營企業過去賴以成功的“四個依靠”,變成今天面臨發展的“四個門檻”,如果沒有超前戰略思維的話,將會走向邊緣化。研究制定發展戰略,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職能,是打造“百年企業”的方向路徑。就目前講,企業在戰略選擇上分為多元或一元的選擇。在產業不成熟的情況下,多元化戰略是有意義的;產業成熟以后,企業再走多元化的路子就有很大風險。從我省看,多數民營企業忽視發展戰略研究,沒有一個科學完整的發展規劃,只看當前,不想未來,難以有大的發展。要做大事、成大事,必須有超前的戰略思維,研謀大略,以綱帶目,籌劃未來。
第二,要有持續的創新能力。缺乏創新力,是企業養不活、長不大的關鍵因素。世界上永遠不變的是改變。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和不竭動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持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于長期的市場需求,具體而言,主要涉及五個方面:一是未來有需求的,二是別人無法替代的,三是不會枯竭的,四是別人無法模仿的,五是可持續的。最重要的是自主知識產權。當前,技術創新已被大家普遍關注,而在民營企業中制度創新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保證性,對民營企業也是如此。任何企業都有制度不斷創新的內在要求,尤其是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更是如此。分粥定律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一份粥有幾種分法,如何分得既公平合理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這就需要制度創新。打造“百年企業”,必須結合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和自身特點,建立完善和各具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
第三,要有“叫得響”的知名品牌。沒有知名品牌,無論如何也稱不上“百年企業”。聯合國計劃署的調查表明,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市場份額占40%以上,銷售額占50%以上。我省百強民營企業以及眾多的優秀企業要進一步發展壯大,也必須從產品經營、資本經營走上品牌經營之路。品牌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企業實力和形象的集中體現,是企業家們追求的最高境界。目前,河北省百強民營企業有全國馳名商標8個、中國名牌產品12個,但這些品牌還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知名品牌。培育知名品牌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尊重品牌建設的規律,必須有滴水穿石之功。
第四,要有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經過企業領導人長期倡導和全體員工一致認同及共同實踐而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企業文化具有自主力、滲透力、凝聚力。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管理方式,已得到國內外大企業普遍重視和應用,并取得明顯成效。任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積淀了一些文化底蘊,每個企業都一定程度地烙記著企業家的個人性格、人文意識、價值觀念和管理風格等文化印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職工的思想行為和企業的發展。當前,我省多數民營企業更注重產品開發和簡單的利潤增長,對企業文化重要性的認知程度不高,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民營企業家特別是規模比較大的企業掌舵者,一定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借以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企業文化的真正形成遠非提出幾個口號那樣簡單和容易,需要經過大量的、艱苦細致的工作,花費很多心血,經過較長的時期才能逐漸建立和鞏固下來。希望企業家們盡快把企業文化理論引入企業,并通過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行為科學原理的運用和各種管理措施的定向引導,精心培育和打造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實現快速持久發展。
第五,要有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實踐證明,任何一個成功的“百年企業”,都有一代又一代遠見卓識的經營奇才。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應當樹立“一個觀念”,培養“五種能力”。“一個觀念”:即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五種能力”:即把握全局,對瞬息萬變、錯綜復雜市場狀況的敏銳洞察力;求實創新,善于吸收借鑒國內外一切企業發展文明成果的學習力;科學決策、敢于冒險、善于將潛在市場機會變成企業發展機會的創新力;善于將各種生產要素組織起來,進行高效生產經營的營運力;識人用人、團結協作、形成企業團隊核心和靈魂的感召力。對企業來說,還應建立起一個合理的新老企業家交替機制,確保事業代代傳承,長盛不衰。
(本欄目策劃、編輯: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