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由《中國大學生就業(yè)》雜志主辦的“200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è)首選企業(yè)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生就業(yè)首選企業(yè)的類型中,外資或合資企業(yè)占總數的48%,國有單位(含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國有企業(yè))占33%,民營企業(yè)占9%,其他占10%。而大學生在就業(yè)時大部分民營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等非國有單位不能辦理學生檔案戶口接收、轉移和黨團關系的接收工作。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無論是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都是公有,人是“單位的人”,通過單位進行自己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單位管理約束一個人的重要手段,就是管理、控制他的人事檔案,依據上面的資料記載,決定其工作崗位及待遇。過去幾十年,人事檔案在中國是一個人的歷史記載、資歷證明記載,是一個人踏人社會工作崗位的“準人證”。
大學生的人事檔案是其成長過程中的真實記載,下面我想就大學生在非國有單位就業(yè)時人事檔案出現的幾種情況以及如何采取對應的管理措施。
一、大學生在非國有單位就業(yè)時人事檔案的幾種情況
按國家規(guī)定:目前我國只有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國有企業(yè)才有人事檔案保管權,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多種體制經濟:外資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在經濟發(fā)展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例,這些單位按國家規(guī)定沒有人事檔案保管權,而這些非國有單位如果聘用大學生的話,只能把他們的人事檔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并向他們交納一定的管理費用,這筆管理費用有的是非國有單位交納,有的是大學生自己交納。有的非國有單位為了節(jié)省一筆費用,根本就不去管理大學生的人事檔案的來龍去脈;而在非國有單位工作的大學生由于剛剛參加工作,人事檔案意識薄弱,再加上非國有單位“重能力、輕檔案”,于是遺棄人事檔案的現象經常出現。據某咨詢公司最近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約有80%的企業(yè)在招聘員工時根本不關心員工的人事檔案,而在乎員工的外在形象和潛在的工作能力。據統(tǒng)計,廣州市人事檔案托管中心聚集了2000年以來遺棄的檔案多達7000多份。
根據資料統(tǒng)計分析,目前大學生在非國有單位就業(yè)時人事檔案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從國有單位跳槽后,自己開辦公司、下海經商或從事自由職業(yè)的,人事檔案從單位調出后就不再加以理會;二是大學生在非國有單位工作,由于單位不能接受人事檔案,而自己一時也用不著,于是放棄檔案;三是由于沒有找到工作或選擇到非戶口所在地工作的大學畢業(yè)生,他們往往不到有關部門辦理檔案移交手續(xù),于是出現遺棄檔案現象,而且第三類人群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大,已成為“死檔”的最大原因。
二、對應管理措施
社會學專家普遍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事檔案的功能確實會相應淡化,“人檔分離”是一種社會發(fā)展趨勢。針對中國目前人事檔案管理現狀,廣州市人事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人事檔案對于一個人來說并非可有可無,因為它作為記錄個人經歷的文件材料,仍然發(fā)揮著憑證依據和參考作用。大學生將要面對的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養(yǎng)老保險以及開具出國、考研等有關證明都會用到檔案。因此,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提醒大學生一定要“善待”自己的人事檔案,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從思想上重視人事檔案。一方面,大學生自己不管在何地、何單位,從事何種職業(yè),要從思想上重視人事檔案保管的連續(xù)性;另一方面,非國有企業(yè)也不能忽視大學生的人事檔案。在沒有人事檔案保管權的情況下,應該積極與當地的人才市場或人事檔案托管中心辦理人事檔案掛靠手續(xù),使學生有一個安定放心的工作環(huán)境。
(二)應及時到托管中心辦理相關手續(xù)。大學生到不具備人事托管權的非國有單位就業(yè)時,應及時將自己的人事檔案托管到單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并定期跟人才中心保持聯系。
(三)對于沒有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yè)生,如果沒有申請待業(yè)的,人事檔案將回轉到生源所在地的人事部門,畢業(yè)生應該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到當地人事部門報到,辦理人事檔案的相關手續(xù),否則就會被認為是“放棄檔案”。
三、加快人事檔案電子化管理步伐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子化浪潮正強烈沖擊著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與習慣,人事檔案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據了解,在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每個人一出生就擁有一個“終身號碼”,然后這個人就會擁有一份自己的電子檔案。找工作時,單位只要通過網絡輸入這個人的終生號碼,即可調用相關資料,非常簡單快捷。在中國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人事檔案也需要加快檔案管理的現代化進程,檔案資料應使用網絡管理并實行全國聯網,這樣不僅能確保個人信息的完整和真實,同時也便于社會和用人單位查閱和管理。現在廣州等大城市已經嘗試使用《流動人員管理智能卡》,這是實施電子檔案管理邁出的可喜一步,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人事檔案的電子化管理也將出臺,到那時,不僅學生自己不再為自身的人事檔案煩惱,而且用人單位也方便查詢和管理。
(作者單位:廣東省電子電器產品監(jiān)督檢驗所)
(本欄目策劃、編輯:劉嘉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