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能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廢鋼資源消耗量很大的資源密集型產業,工藝流程的特點,決定了鋼鐵工業是一個最有條件、最具潛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之一。目前,鋼鐵行業的能源消費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0%以上,用水量占全國工業用水量的9%左右,單位產品能耗、水耗指標大大高于國外先進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鋼鐵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鋼鐵工業發展循環經濟,要大力調整結構、加快技術改造、加強管理,構建結構合理、資源節約、生產高效、環境清潔的運行管理模式,實現鋼鐵工業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鐵素資源循環
按照清潔生產的要求,從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分析生產過程,采用新工藝、新技術,使生產流程朝著簡單化、緊湊化、大型化和連續化的方向發展,盡量減少進入生產過程的物流資源消耗,從而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與排放,采取多用廢鋼和提高各生產環節金屬回收率的措施,降低企業鐵鋼比和噸鋼礦石消耗量,使噸鋼能源、物料消耗不斷下降。面向市場,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加工深度,生產出更多市場需要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使鋼鐵生產成本更低、市場競爭力更強。具體措施是:
——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和工序間的銜接配合,合理降低鐵鋼比,淘汰高耗能工序,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環境排放。
——優化爐料結構,提高精料水平。提高入爐礦品位,降低渣量,降低焦比;實行鐵水全預處理,減少能耗、物耗、渣量及金屬損耗,降低煉鋼成本;提高石灰活性度,改善煉鋼技術經濟指標,實現以合理配比的燒結礦和球團礦為主、以副產品和廢棄物產品化為輔的合理的爐料結構。
——在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利用廢棄物,包括廢鋼、渣鋼和含鐵塵泥等,少用鐵礦石及其它天然礦物資源,實現廢棄物資源化。
——采用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工業廢物利用升值化、“三廢”產生最小化的清潔生產措施,實現廢棄物減量化和無害化。
二、能源梯級利用
將各個生產工序中產生的各種余熱充分回收合理利用;回收利用焦爐、高爐、轉爐煤氣,從源頭削減一次能源的消耗,減少向大氣排放各種污染物。具體措施是:
——推廣先進的節能和環保技術,淘汰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裝備。
——強化能源與環境管理。包括設立能源管理中心,對各種能源實行集中管理和統一調配,把科學、完善的節能與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納入生產管理之中,以管促治。
——面向社會,一方面為相關行業提供工業原料,同時把鋼鐵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次能源用于城市生活,改善城市大氣環境;另一方面利用高爐、焦爐高溫冶煉條件形成社會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心。
三、水循環利用
建立工序內部、廠內、廠際、多級用水循環,提高水循環的濃縮倍數,實現水資源消耗減量化,減少循環系統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具體措施是:
——與主體技術改造配合,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藝及大型設備,做到源頭用水減量化。
——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進水處理技術和工藝,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進一步降低噸鋼耗新水量。
——采用先進工藝對循環系統排放的工業廢水進行有效處理,使工業廢水資源化,實現廢水“零”排放。
四、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廢棄物的資源化,重點解決工業廢物升值利用與粉煤灰和尾礦的資源化問題。具體措施是:
——按照廢棄物資源化的思路,探索尾礦、發電粉煤灰、鋼渣磁選后尾渣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途徑;細化對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堆放、處理、利用等各個環節管理;細化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的管理。
——圍繞礦山排巖場、尾礦壩進行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
——建立以鋼鐵為中心的鋼鐵生產與石化、建材、能源等相關行業以及社會生活共享資源、互為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的區域生態工業園區或網絡,對消費后的廢棄產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實現區域內物質循環利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劉文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