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掃路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樸實無華、豁達開朗的老人形象。課文的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十分細致。教學這一課中,我品出了語文課的“語”,語文課的“情”。現摘取兩個片段與大家共賞。
【片段賞析一】 因勢利導,品味人物的高大
師:掃路人的哪些地方讓“我”敬佩?
生:(讀“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這說明天快黑了,掃路人卻要一級一級地掃下900多級臺階,真是太累了,讓人敬佩!
生:走那層層疊疊的石階,連游客們都氣喘吁吁,甚至望而卻步。這就說明石階太長,還很危險,游客們都提心吊膽的,而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這里掃下1 800多級臺階,我覺得老人的勇敢令人佩服!
生:我覺得老人之所以這樣默默無聞地掃路,給游客一個美好的環境,他不圖什么獎勵,也不圖什么表揚,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
師:說得多好啊!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都怡然自樂。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掃路人!
生:偉大的掃路人!
生:頂天立地的掃路人!(掌聲響起。)
師:好!頂天立地這個詞用得好!在書中這個詞是寫──
生:天游峰的。
師:“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指天游峰很巍峨、很高大。
師:那頂天立地的掃路人又怎么理解?
生:掃路人的精神太偉大了,他的精神頂天立地!(掌聲響起。)
生:他的品質太高貴了,讓人敬仰!所以說他頂天立地!(掌聲再度響起。)
生:他的心靈太美好了,雖然年事已高,卻還在為人們付出自己的辛勞,所以看著他,就像面對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樣。(熱烈的掌聲。)
【好一個“頂天立地的掃路人”,多么獨特的閱讀感受,頂天立地是對掃路人品質的最好詮釋。這樣的提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再次產生了與文本對話的欲望。】
【片段賞析二】品詞析句,感受語言魅力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這位頂天立地的掃路人。(學生深情地齊讀第7節。)
師:對于這一節,誰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最后一節為什么說:“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生:“倒抽了一口氣”就是說作者看到掃路人這樣不怕危險,不顧勞累地掃石階,感到很驚訝!很佩服!
師:說得很好。如果換成“我不禁驚訝極了”或“我不禁驚呆了”,行不行?
生:我覺得可以。因為意思都一樣,而且讀起來也通順。
生:我認為不能換。雖然意思一樣,都是說很驚訝,但直接說出來了,反而沒有“倒抽了一口氣”給人印象深。
師:為什么“倒抽了一口氣”印象就深?
生:因為“倒抽了一口氣”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一樣!(掌聲響起。)
師: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說“驚訝”也可以,但看不見摸不著,不太好體會,說“倒抽了一口氣”就形象化了,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表示害怕,還可以說成 “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脊梁骨發麻”。我們要學習和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
【在特定的語境里,學生在語言經驗與心理機制的積極作用下,“潛心會文”,通過換詞辨析,細細推敲,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與精妙。從這一片段中我們切實體會到了語文教學應該姓“語”。】
【片段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新課程改革的真諦在于呼喚教育向“以人為本”回歸。本課我引領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始終把握一條主線:天游峰的掃路人為什么值得敬佩?在貫穿教學主線時,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讀”字當頭,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感動。通過啟發、激趣、鼓勵、期待,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碰出“情”的火花。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口岸鎮城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