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主題:王傳賢語文閱讀教學風格。
參與教師:趙家財、劉 敏、沈若冰、孫 心、楊修寶、呂寶剛、王 京、劉彩鳳、曹永鳴、李曉密。
思之思之 又重思之
哈爾濱市橋南小學校趙家財
在王老師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他一直實踐著、思考著,是一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優秀教師。
正是由于深思熟慮,王老師對古詩詞教學才會有重大突破。他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開闊的課程視野,在《古詩詞二首》的教學中,把詩和詞創造性地整合在一起,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比照參讀、借像悟情。
正是由于深思熟慮,王老師才會在不同體裁的課文教學中有不同凡響的建樹。執教《兩小兒辯日》一課,他采用“漁歌互答”的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效果極佳;執教《回自己的祖國去》一課,他設計出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問題,然后開展研究性閱讀,學生學習興趣高漲。
面對著王老師在閱讀教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我衷心地送給王老師一句話: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非鬼神之功,乃王老師精誠思考所至也。
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
哈爾濱市復華小學校劉 敏
王老師善于捕捉教材特點,選擇靈活的教學策略,如,在《古詩詞二首》的教學中,他為學生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以詩一般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內心體驗。這節課他還有多處精當巧妙的設計,于巧妙中滲透訓練,使學生內化了語言,并通過再造想像鍛煉了語言表達,體會了詩詞中的意境美。
許多老師說,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我想這種享受來自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教學技能,來自于他多年來的勤奮努力與反思積累。多年來,王傳賢讀遍了古今文學名著,研讀了教學專家的大量論著,寫下了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收看并整理了上百節錄像課,每天在學校網上論壇記載下語文教學探索的足跡,并利用網絡共享自己的教學資源。在老師眼中,傳賢堪稱是“師德的典范,教學的楷模”。
《古詩詞二首》的巧妙整合
哈爾濱市香濱小學校沈若冰
新課程提出了教材不等于課程,教師需要對課程進行適當整合的理念。以往古詩詞教學一般都是一節課只教一首詩或詞,容量少。針對這一弊端,王老師在教學中對課程進行了整合。
《古詩詞二首》中的詩詞來自兩個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描寫的都是大自然春天的美景,人與景和諧相融。在《古詩詞二首》這節課中,王老師通過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興趣;用“美”的畫面,幫助學生想像。這兩首詩詞交織、碰撞,最后交融在一起。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最后,當學生學完之后,王老師又引導學生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漁翁在‘斜風細雨’中‘不須歸’?”通過領悟,讓學生再次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這樣,王老師把《漁歌子》和《鄉村四月》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可以說給我們的古詩詞教學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
簡簡單單教語文 本本分分為學生
哈爾濱市東風小學校孫 心
教學中王老師善于捕捉每一個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的機會,把語文的知識踏踏實實地落在教學每一處。以《古詩詞二首》一課為例,這節課不只是單純地教學古詩詞,而是拓展了許多相關的教學內容。如:課前學生憶詩,導入新課時教師說詩,課中學生聯想相關的詩句,結尾處的背詩說畫面等環節。這些環節的設計既體現了課標對詩詞教學的要求,又真正體現了大語文觀。
王老師的教學過程,不僅真實、扎實、樸實,還讓我們看到學生思維的活,教學流程的活,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活和多媒體運用的活!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王老師是在“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有底氣才會有靈氣
哈爾濱市電工小學校楊修寶
從王老師的《少年閏土》到《古詩詞二首》,王老師表現出的深厚文化底蘊,令我們折服。這么多年,王老師以厚實的語文積淀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成就了今天的名氣。同時讓我們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學習的目標。
作為老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才能適應并完成現在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怎樣才能達到這種要求,王老師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在《古詩詞二首》一課教學中,相關的詩句他信手拈來,傳達給學生的是真情,表現出的卻是才情。一位舉手投足透著文化氣息的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至今我腦海中依然有這樣的畫面:“一身書卷氣,手拿印有‘三味書屋’字畫的紙扇,口中娓娓道來:‘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這便是生活中的王老師。
王老師用他的言行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一個老師有底蘊才會有底氣,有底氣才會有靈氣,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調控與評價相得益彰
哈爾濱市經緯小學校 呂寶剛
王傳賢老師在“回歸生活,回歸主體”的大語文觀的影響下,以他扎實的功底,使課堂調控與評價相得益彰。同時不斷調控教與學之間的矛盾,積極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空間、一點活動的余地、一點成功的體驗。
他巧妙地開發學生的語文生命,喚醒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他不斷鼓勵,傾注期待,在合作互動中,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學得有趣、有益。其教學評價可謂:潤物無聲,水到渠成。
人性美內蘊美過程美
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王 京
在課堂上,王老師還原了師生交往的人性美。在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中,他以自己豐富的內涵去親近孩子、引領孩子。
在每一個教學設計中,他都能盡力挖掘教材的內蘊美,如《草船借箭》的智慧美,《豐碑》的精神美,《頤和園》的意境美。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以教材為憑借,展開思維之間的碰撞、心靈之間的溝通。
他的教學追求的是展現生命對話的過程美。無論是師生、生生、還是生本之間均能有效地展開多元、多向的對話,這是構筑生命課堂的主要標志。
希望我們每位教師都能使自己的語文課堂充滿生命之美。
語文是什么
哈爾濱市復華小學校劉彩鳳
在《古詩詞二首》的教學中,他創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中練習朗讀直至背誦,孩子們一直意趣盎然。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為學生的發展著想的課堂,才是為學生將來奠基的課堂。
他一直追求語文課堂的意趣盎然,常為設計什么樣的活動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而反復推敲。不論識字、閱讀,他都在追求給孩子一個充滿意趣的課堂,使他們受到終生的影響。
我們在一起研究語文教學的時候,他曾經把一首詩拿給我們看,我想這首詩可以代表傳賢老師對語文的執著追求。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語文是對秦磚漢瓦的向往/語文是對唐詩宋詞的熱愛/語文是端端正正的方塊字/語文是能落落大方的表達/語文課堂是學生傾聽專注的眸子/語文課堂是學生情不自禁的掌聲
他的課堂有“立意”
哈爾濱市花園小學校曹永鳴
如果說《回自己的祖國去》一課,使王老師的課堂在實的基礎,多了一分活力、靈動的話,那么他執教的《古詩詞二首》又多了一份文化的力量。這些變化,使他的課堂教學有了“立意”。
第一,他力爭突破靜態文本的束縛,試圖整合相關課程資源,借以向學生傳遞中國古典文化的信息;力爭把教學拓展到學生的情感世界,試圖將學生原本蒼白的情感世界變得豐盈細膩起來,用文化的力量潤澤學生的心靈。
第二,他把指導學生“好好讀書”這一最簡單也最深刻的道理作為基本教學理念,把兩首詩詞讀得有情有景,韻味十足。
第三,在教學策略選擇和運用上,王老師采用了整體感知、熟讀精思、詩畫互補、主題延伸等多種策略,實現了對文本的自主感悟和多元解讀,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實活并蒂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逸夫學校李曉密
王傳賢老師教學風格中的“實”、“活”以及《古詩詞二首》中傳統與時尚的碰撞、交融給了我很大觸動。這節課以“熱愛自然,融于自然”為切合點,把兩個不同版本的詩詞進行有機整合,在各個環節中巧妙互補、交叉,這是一種教學方式的活;學生們為詩配畫、為畫著色,又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活。從詩詞的情感、意境,語言的節奏、韻律中獲得的審美體驗是一種實;引領著學生親近母語,傳承民族文化是一種實;多次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古詩詞,使封閉的知識點的學習,變成開放性的對課外知識的自主習得,從而使學生的文化底蘊逐漸豐厚,這更是一種實!
經歷了課改的激動、興奮,經過了深刻思索,我們感到再靈活的語文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其根本都在于以生為本。最后,我想把靳家彥老師曾經對我說過的話與大家分享:與時俱進,莫為傳統束縛頭腦;科學發展,莫為時尚放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