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每一所學校都無一例外地重視教師培訓,并把校本培訓作為教師教育與培訓的重要途徑。如何真正使培訓促進教師發展,是擺在學校管理者面前的課題。于是,我們根據我校的優勢與教師的特點,探索了“四級五環”校本培訓模式。
● “四級”是指以“個體自修”為主的自我培訓;以同伴互助為主的學年培訓;以小主題研討為主的學段級培訓;以統一活動與驗收為主的校級培訓。
自我培訓突出自修。在內容上教師要自練教育基本功、讀文學與教育書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等;在方法上,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反思相結合、合理利用時間等。
我校采取了“三本”書寫策略,即“學習筆記”、“教后記”、“教育隨筆”,讓教師把自己學習的內容、實踐的體會與反思隨時記下來,每月進行評比,期末學校統一評定。這樣既節省了統一學習時間,又充分發展了教師個性。我校還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交流讀書體會,分享讀書的樂趣。
案例一:別開生面的教師“讀書沙龍”活動
冬天的一個傍晚,我校多功能教室燈火通明,暖意融融。全校教師都聚集在這里,舉辦一次由教師自發組織的“讀書沙龍”活動。
臺上大屏幕打出主題“感動心靈、感悟人生”,屏幕兩邊是大紅對聯: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主持人用標準而動聽的聲音拉開了活動的序幕──“誰曾經讓你的心靈怦然心動,誰曾經讓你的淚水盈滿眼眶,把你的感動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分享!第一版塊:讀書──感動心靈……”三個版塊渾然天成。教師談作品、談人物、談人生。每一個人都被鼓舞著、震撼著。
學年級培訓是以學年組為單位,由學年組長負責,學年教師共同參與的培訓,突出“互助”。可以同伴互助觀課、互助讀書交流,可以面談、筆會,還可以網上咨詢與溝通。我校的許多老師都加入了學校網站,時常在網上就教學中的某些話題進行討論。
學段級培訓突出主題研討。即以學科為導向,以教師遇到的普遍問題為內容,確定研究主題,以學段為單位,每月一次小主題教研活動。例如,低段教師普遍感到小學生在寫字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他們開展了“如何上好寫字課”的主題研究活動。首先,請一名在寫字方面頗有研究的教師上一節引路課,其他教師觀摩;然后,組織教師評議;最后,每人依此再上一節寫字課,體驗與反饋。在這一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有明顯的收獲與變化。
校級培訓是面向全體教師的統一活動與驗收,突出特點是統一性、集中性和全員性,由學校領導或主管主任布置和組織,全體教師參與。校級培訓包括對教師自我培訓、學年培訓及學段培訓成果的檢查與驗收。
●“五環”是每一級培訓周期內的五個主要環節,即“學習──實踐──反思──研究──展示”。
上述每一層級的培訓大致都經歷這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是第一環節。學習最根本的是要讀書,要認真學習經典,同時把握課改前沿信息。在這一環節中,要注重廣泛性和聯系性。
第二個環節是“實踐”。實踐是將吸收、輸入大腦的知識轉化為教學行為,只有實踐才能把學習賦予實際意義。因此,必須躬親實踐。
第三個環節是“反思”。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才能從理論的角度發現更深刻的問題。我校在教師中大力提倡教學反思。并組織教師召開反思交流會,在交流中相互傳遞智慧與信息。
第四環節是“研究”。反思為研究提供線索和依據,研究又將反思的結果投入到實際中去。在反思中研究問題,在研究中解決問題。
第五環節是“展示”。即將反思研究的成果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論壇、作品展出等形式表現出來。這是對前期成果的檢驗,同時也為下一輪的學習、實踐、反思及研究提供了內容。
案例二:學校為呂老師舉辦專題研討會
2004年春季,我校召開了全校規模的“呂顯清大閱讀探研活動”。呂老師是一年級語文老師,她在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經過調查、分析采取了廣泛、大量閱讀的方式,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超額完成閱讀量。
2005年春天,學校又專門為她舉辦了“呂顯清大閱讀探研之二”。如果說上一次是呂老師的“大閱讀實驗”課題的發布會,這一次是階段匯報會暨個人專題研討會。
她的實驗剛剛進行一年就已經結出了累累果實。孩子的閱讀量迅速提高,識字量最多的已達2000多字。在全省“注·提”教學展示會上,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近幾年來,我們以“四級五環”校本培訓模式進行教師教育,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技能,更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也摸索出了一套校本培訓的基本模式和成功經驗。我們期待并相信校本培訓會進入更嶄新的領域。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