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國民黨愛國將領、民革湖南省委名譽副主委蔡杞材,曾參加抵抗日寇犯湘的四次長沙會戰;1949年8月,他在益陽率部起義,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他又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做了大量工作。
驅趕奴化校長報考中央軍校
蔡杞材,字可庵,1909年2月1日出生在湖南益陽縣一個農民家庭。由于家貧,自幼學編斗笠,牧牛割草。12歲隨舅父學瓦匠。13歲始入小學讀書,旋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益陽縣龍洲高小,畢業后又以優異成績插班考入益陽教會學校信義中學二年級。挪威人麥克新擔任該校校長,實行奴化教育。他為人兇狠殘暴,稍不順意,就對學生拳打腳踢。蔡杞材帶頭書寫了揭發麥克新罪行的檄文,貼在校門口的墻上,引起轟動;同時串聯學生家長到學校評理。麥克新出于無奈,灰溜溜地離開了學校。
1926年10月,蔡杞材加入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黨,翌年初考入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政治科。三分校是國民政府由廣州遷駐武漢、唐生智統治兩湖時期興辦的,名義上是中央辦的,實際上是由唐生智管轄。校長石醉六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他曾任蔡鍔的參謀長,當時思想比較進步。有一次,他憤怒駁斥外間流傳的所謂“赤色恐怖”的無恥讕言,并以哲學的道理,對“恐怖”兩字作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學生們聽了稱道不已。三分校教官多系共產黨員,其中著名的有夏曦、郭亮、李達,他們給學員講授革命理論,傳播革命思想。這是蔡杞材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學習革命理論,擴大了政治視野。他在20世紀80年代曾撰文回憶三分校的學習生活時說:“當時革命氣氛之濃厚,確實達到高潮。我受到了革命熏陶,堅定了革命信念。”
1928年春,蔡杞材轉入南京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同年秋畢業后,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三師見習官、中尉連附;1929年任南京國軍編遣委員會中尉科員,后改任津浦、隴海鐵路運輸司令部軍車管理員,第一集團軍獨立第五旅政治部少校總務科長兼政治指導員;1934年參加復興社總會軍事處主辦的“首都護衛隊訓練班”,先后任首都護衛隊隊附、訓練總監部少校科員,訓練總監部江蘇、河南兩省壯丁訓練中校視察主任等職。
守土抗日 參加四次長沙會戰
1937年初,蔡杞材由訓練總監部派回湖南,任湖南省軍管區司令部軍訓處上校科長,兼任湖南省民眾訓練指導處軍訓組主任,湖南省政府組訓處副處長、中國童子軍湖南省理事會籌備委員、復興社湖南分會干事會干事。
在這段時期,蔡杞材在軍隊中實際上沒有帶兵打仗,主要是在司令部做政工工作,主管大、中學校學生軍訓,社會軍訓(即壯丁訓練),公務人員軍訓,國民體育和中等學校女生看護訓練等。為了給正規軍及時補充兵源,他經常深入長岳、寶永等官區的鄉鎮街道,宣傳“抗戰建國、還我河山”、“青年的胸膛就是祖國的國防”等道理,激勵熱血青年從軍御寇。很快,三湘大地報名從軍者即達萬余。此時,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八路軍駐湘通訊處成立,八路軍代表徐特立在長沙積極活動,抗日救亡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蔡杞材經常與徐老聯系工作,聆聽了徐老關于國際國內形勢的報告和持久戰的戰略戰術的論述。他對共產黨、八路軍救國救民、愛國愛民、實事求是、平易近人、艱苦樸素的品德和工作作風深為欽佩,這為他以后投向人民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1939年8月,蔡杞材擔任湖南省軍管區司令部編練處上校處長,隨后晉升為少將處長,兼省軍管區特別黨部執行委員。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岳非常賞識蔡杞材,經常帶他到長沙、南岳、耒陽、汝城等地視察。
長沙會戰開始后,蔡杞材指示政工人員分兩部分開展工作,一部分配合各團政工人員發動民工,征集材料,協助部隊構筑工事,一部分配合師野戰醫院搶救傷員。他要求各師建立傷兵轉運站,每站常備10副擔架及茶水米粥等,讓傷兵在野戰醫院包扎后,能盡快轉送到后方兵站醫院治療。
第一次和第二次長沙會戰,敵人都以失敗告終。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
第三次長沙會戰前,蔡杞材任編練處處長。他針對晉升和新任軍官多、實戰經驗少的情況,在長沙調集營、連、排長進行集訓,切實貫徹“忠黨愛國,勇敢殺敵,勤練殺敵本領,實實在在做人做事”的“忠勇勤實”四個字軍訓,時間雖短,收效較好。
由于各接兵部隊層層扣克,當時補充的新兵常常吃不飽,疾病多。為此,蔡杞材嚴懲扣克之風,嚴令醫務人員優先為新兵治病,改善伙食,并責令政工人員為患病士兵拆洗棉衣,滅虱,代寫家信,教唱革命歌曲,盡快增強士兵體質。4個月后,部隊戰斗力有所提高,又獲得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
蔡杞材工作作風雷厲風行,忍辱負重,剛毅堅強。同事、戰友戲稱他為“張三爺”(即“張飛”)、“益陽騾子”。他曾以“湘騾”自嘲。1941年蔡杞材奉軍政部令,發動湖南民眾捐獻飛機,因做出了成績,獲中央航空委員會甲等獎章一枚,國防部“忠勤勛章”一枚。1942年他參加軍政部召開的第四屆全國兵役會議,獲軍政部陸軍甲等獎章一枚。在第四次長沙會戰期間,他雖然克盡職守,完成了本職工作任務,終因國民黨中央軍腐敗,士氣低落,加之日軍數倍于我,武器精良,我守軍只得棄甲而逃,日軍占領了長沙。
抵制競選,將一張白紙投入票箱
1947年,蔡杞材任湖南省軍管區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同年11月,當選為“國大代表”。
1948年3月29日,39歲的蔡杞材出席了南京“行憲國民代表大會”。
在競選副總統時,薛岳利用在湖南當過省主席和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歷史,在南京的廣東酒家宴請湖南的國大代表,大拉關系以助孫科。他特別想到愛將蔡杞材一定會聽他的話,幫他替孫科拉選票。但蔡杞材對薛岳這種拉幫結派的賄選十分不滿,公然拒絕赴宴。有一天,戴季陶到蔡杞材寓所談天,談到湘西陳國鈞為孫科拉選票的情況,說:“孫科給了陳國鈞一大筆錢為他拉選票,每張支票一億元。” 蔡杞材聽后說:“陳是丟湖南人的丑,他是想把我們當曹琨的豬仔議員出賣,真糊涂!”
蔣經國秉承父親蔣介石的旨意,拼命為孫科拉選票,在會場內外積極活動。蔣經國負責三青團的組織部門,他以看望三青團的國大代表為名,也看望了比他長一歲的湖南國大代表蔡杞材,說:“你是中央軍校高材生,又擔任過首都護衛隊隊附,父親對你有印象,希望你們‘親愛精誠’,為校長效忠。” 蔡杞材雖口里連聲諾諾,心里卻十分清楚,太子是在為老子效力。他自有打算,決不做豬仔議員!
蔡杞材對南京競選丑聞迭起,十分氣憤,說:“李宗仁、孫科都是一丘之貉,我都不選,連老頭子(指蔣介石)當總統我也不贊成。他在抗戰勝利之后,應該‘功成身退’,留名千古,不要做一個亡國之君,今天弄得上下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一天投票選舉副總統時,蔡杞材把預先準備好的一張白紙投在票箱里,表達他對這種虛偽的民主選舉極端不滿。
1949年6月,蔡杞材出席行憲國民代表大會回到湖南后,國大秘書處轉來總統府延聘蔡杞材為“勘亂建國動員委員會委員”和“憲政督導委員會委員”的金燦燦的“總統聘書”各一件。他當即識破了蔣介石這種籠絡天子門生的慣用伎倆,于是果斷地將聘書退還,并將致總統府退聘函稿交長沙各報公開發表,表示自己堅決反對繼續內戰的鮮明態度。
通過幾天的思索,蔡杞材認識到:蔣介石集團獨裁賣國,貪污腐化,的確是一無是處;而共產黨并不是國民黨宣傳機器所誣蔑的那樣:什么共產共妻。他說:“從我在長沙見到的徐特立等共產黨員來看,他們都是真正救國救民的英雄好漢。現在國民黨失敗已成定局,完全沒有希望了,我將何去何從?”識時務者為俊杰。在決定國家命運和個人前途的關鍵時刻,他決心與國民黨分道揚鑣,堅決投向共產黨。
高舉義旗,在益陽迎接解放
1949年3月,蔡杞材由陳云章介紹,拜見了中共湖南工委策反小組成員涂西疇,表明自己愿意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為湖南和平解放事業盡力。
5月上旬,南京國防部任命蔡杞材為湘東師管區司令。蔡杞材開始不愿就任,涂西疇做他的工作:黨組織認為這個職務相當重要,可以發揮作用。因為黨組織已經了解到前司令甘印森已將師管區庫存軍械、器材、彈藥等裝上好幾艘輪船,準備運走;兩個補充團已奉命整裝待發,準備開往衡山一帶打游擊。涂西疇說:為了阻止此計劃的實施,你不應放棄這一職務。于是,蔡杞材欣然接受了地下黨組織的指示。到任之后,立即改變甘印森的全部實施計劃,將已裝上船的全部軍械物資起運回庫,命令補充兵團仍駐原地不動,并召集排長以上軍官講話,疏通官兵之間的關系。
7月中旬,程潛委任蔡杞材接替潘佑強為湖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兼省保安司令,到益陽主持軍務。去益陽前,涂西疇當面向他交代了任務:(1)立即釋放被潘佑強關押的全部進步人士和地下黨員,保障他們的安全;(2)維護益陽地方治安,嚴防匪特破壞;(3)保護公共財產和機關檔案;(4)安定民心,保證商店照常營業,不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5)保護水陸交通設備和重要廠礦與物資,保證解放大軍和平解放益陽和向長沙進軍不受阻礙。蔡杞材接受了黨組織的任務后,向涂西疇提出了一個要求,請派一位黨員同志去益陽協助工作,以便與當地黨組織密切聯系。
19日下午蔡杞材抵益陽。第二天,他便釋放了被關押的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并發表了任免名單和部署各項重要工作,指定陳揚漢指揮突擊大隊,龍叔韜負責地方治安(陳與地下黨組織有聯系;龍參加了“進步軍人民主促進社”)。同時,蔡杞材還通過國防部預算局專員曹振鵬的關系,派員去衡陽領到銀元3萬余元,補發了湘東師管區全部官兵欠餉,從而穩定了軍心。
7月24日,湘鄂贛三省邊區剿匪總司令部代理司令劉召東,以奉華中“剿總”司令長官白崇禧命令疏散“資敵物資”為由,把益陽倉儲全部食鹽及市內所存五金、西藥運走。蔡杞材立即找劉召東交涉,對他說:“你們是作戰部隊,到處可以流動。我是地方長官,守土有責,共產黨一天不打來,人民一天要鹽吃,你把鹽全部運走,全區老百姓吃什么?無論如何要留給我們一部分食鹽以維持民食。”劉答應“幫忙”。翌日,劉召東派政務處長孫嘯鳳送來2000擔食鹽撥條一紙,要蔡杞材派員去指定的倉庫接收。蔡杞材對孫嘯鳳說:“你是益陽人,希望你爭取多留些鹽才對得起家鄉人民。”孫嘯鳳答應再作努力,并說:“這個倉庫的存鹽并不止2000擔,現在來不及過秤,全部留下來,我想一定夠吃。”經視察員葉青、察紹先清點結果,鹽倉存鹽竟達2萬擔以上。后劉召東雖然裝運了部分食鹽、五金、西藥等物資開往資江上游,但被由常德直插安化的解放軍全部截獲,船上搭載的隨軍家屬,也隨船全部解回益陽。
這時,劉召東所部正在作撤退準備。蔡杞材為防止國民黨軍隊乘機破壞,命突擊大隊和益陽縣長顏健指揮警察中隊和自衛隊等加強警戒,并在重要交通要道、電燈公司、電報局等處加強防守兵力,以確保地方治安和公路設施不遭受破壞。
為了圓滿完成地下黨領導交給的任務,蔡杞材在專署內外作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集合突擊大隊、縣警察中隊、自衛隊的官兵講話,多次召開座談會,邀請各界、各業代表人物個別談話,希望大家都來做安定人心、維持治安、保護公共財產的工作。蔡杞材還責成一些行業公會和社團,組織“守望隊”,協助軍警做好治安保衛工作。同時,通知漢壽、沅江兩縣縣長,務必堅守崗位,注意前方軍情,非經許可,不得擅離職守。
7月底,劉召東部及其所屬一O三軍開始悄悄撤退。8月1日夜間,其所屬某團副營長李某率一個排的兵力,攜帶汽油等,企圖放火焚毀汽車和輪渡船。蔡杞材發現后,當即派副司令陳揚漢、突擊大隊長程振坤率部隊趕到現場,及時制止了劉部的破壞活動。
8月3日晨,蔡杞材接到沅江縣長劉民英的電話,告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六軍先頭部隊已于凌晨進入沅江縣城。蔡杞材指示他組織群眾熱烈歡迎,并要他旋即指派專署科長劉夢荷、縣府秘書符清俊為代表,持蔡杞材與顏健兩人的聯名信前往約定地點甘溪港,迎接解放軍四十九軍一四六師先頭部隊崔團長及其所部來益陽。當日下午5時許,崔團長由歡迎代表陪同乘輪船抵達益陽縣城,專、縣人員及各界代表、群眾集合在東門口輪船碼頭,敲鑼打鼓,鳴放鞭炮,熱烈歡迎。益陽城自始至終沒有響一聲槍,沒有流一滴血,沒有停一天市,公家財產和機關檔案沒有任何損失與破壞。
8月4日上午,雙方進行政權移交。所有保安突擊大隊、縣警察中隊、縣自衛隊、鎮警察所、專署衛兵排共人槍1000余全部交清,沒有逃走一名兵警,沒有散失一件武器,連突擊大隊派往蘭溪追剿曹宗藩“反共救國軍第六縱隊”的一個排,也于8月5日用電話召回,完整無缺地將武器移交清楚。
在此期間,蔡杞材本人亦列名參加程潛、陳明仁領銜的通電起義。起義后,程潛任命蔡杞材為陳明仁兵團的師長,后改任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第三軍副軍長。1949年11月蔡杞材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五十三軍副軍長。
為祖國統一大業作貢獻
1950年5月,蔡杞材入軍政大學學習。學習結束后,他被聘任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和第一屆省政協委員。80年代后,他任省參事室副主任、省政協常委、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武漢地區和湖南省黃埔同學會副會長、顧問等職。他非常關心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積極參政議政,撰寫了不少提案,被省有關部門采納。
1984年,鄧小平提出在“一國兩制”原則下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蔡杞材對這一構想極為贊賞,并不辭辛勞地為祖國和平統一而奔走。
蔡杞材的舊友僚屬中有100多人在臺灣及海外定居。他長期與其中僑居歐、美、加拿大的王東原、劉偉民等36位湘籍名人保持通信聯系。他以省政協常委的身份,先后走訪了瀏陽、平江、益陽等12個市、縣,會見了臺灣及海外老友在大陸的親屬,協助有關方面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以及調整或安排他們子女的工作。1987年下半年,他先后熱情接待了原國民黨駐德武官、青年軍中將師長、國防部廳長潘華國和原國民黨中委周翼斌。他對兩位老友說:“中共的政策確實好,歡迎去臺人員回大陸探親訪友、旅游觀光,甚至回鄉定居。即使在國共對峙時期有多大的問題,共產黨人胸懷寬廣,不計前嫌,歡迎回來共同建設自己的家園。”
1986年后,蔣經國在確保臺灣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開放兩岸關系,緩和兩岸對立。對此,蔡杞材欣喜有加,于是向1948年在南京參加“行憲國民代表大會”時曾與謀面的蔣經國致信,回憶往日情誼,展望美好的未來,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為祖國統一大業盡一分力。
1987年夏天,蔡杞材到浙江參加海外聯誼工作研討會議,與友人游覽溪口蔣氏故里時,多有感慨地說:“真希望經國先生能回家祭掃祖墓,以盡人子之情。”來到豐鎬房,又到蔣經國手書的“以血洗血”石碑前留影,在照片上留言:“落后就要挨打,難道國共兩黨還要長期對峙嗎?”
照片和留言,由一位訪湘的臺灣友人轉交給了蔣經國。后有人傳來話說,蔣經國看到照片和留言時,心情頗佳。
蔡杞材住室的廳堂正面墻上,掛著臺灣畫家陸九疇的二梅圖。圖的兩邊的條幅是浙江省91歲書法家朱九如的題聯:“雨過天晴人意好,風平浪靜客歸來。” 蔡杞材非常喜歡這幅“二梅圖”,常對人說:“紅梅代表大陸,白梅代表臺灣,紅梅白梅緊緊相依相伴,和諧統一,多好!大陸、臺灣不要因為一水相隔,破壞了這種和諧。”他相信總有一天,臺灣海峽會風平浪靜,臺灣同大陸會統一。
1988年12月冬至日,已是80高齡的蔡杞材,寫了一首寄臺灣舊友的詩:
又是一年將盡日,遙望云天萬縷思。樹欲靜兮風不息,茫茫宇宙欲何之。柳堤悲劇該收幕,再演徒添華夏疵。鷸蚌應知漁父俟,自古鬩墻后悔遲。億萬炎黃憂國是,千秋功罪系良知。但愿春雷驚噩夢,云開雨霽樂堯時。
這首詩表達了他企盼祖國早日和平統一,海峽兩岸兄弟早日團圓的急切心情。
1995年4月9日,蔡杞材在長沙病逝,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