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女干部龍清秀,生前是湖南省發(fā)展計劃委員會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湖南西部開發(fā)辦公室副主任。1948年3月6日,龍清秀生于吉首市,1968年8月參加工作,197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開始從事以工代賑工作。
以工代賑是國家重要的扶貧開發(fā)政策措施之一, 省計委以工代賑辦直接負責實施國家下達的以工代賑計劃,那些年經龍清秀參與管理的資金有20多億元,有人說這是個“在錢堆里打滾”的崗位,但龍清秀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堅持做到公私分明、廉潔奉公。同時,她還一再提醒和告誡同事們,國家的扶貧資金是“高壓線”,是貧困地區(qū)的救命錢和希望錢,個人不能隨便碰,一分都不許亂用。在別人眼里,手里掌握巨額資金的龍清秀權力不小,但她把這種權力看成是責任,是黨和人民對她的信任。為此,她與家人定了三條家規(guī):一是凡是來送禮者,一概拒之門外;二是無論何時何地,親戚有困難,我們都不得借用手中的權力解決;三是寧愿得罪人,也不能拿原則做交易。凡是與龍清秀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她在工作中非常講原則,該辦的事情吱一聲就會爽快地辦,不該辦的事說情送禮也沒用。對于送禮,龍清秀設了“三道關”:第一道是門衛(wèi)關,第二道是家屬關,第三道是自我關。門衛(wèi)擋不住的,兒子和丈夫再出面擋,如果前兩道關還擋不住,她就按照禮物折價退款。基層的同志到省里爭取項目,一不要送禮,二不要跑關系,只要項目屬以工代賑范圍,沒有辦不成的。由于任勞任怨、廉潔奉公,她先后榮獲國務院“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全國婦聯(lián)“巾幗建功標兵”、國家人事部和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模范公務員”、湖南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和稱號。
1995年,桃源縣黃師水庫泄洪道出現(xiàn)了一條大裂縫,直接影響到庫區(qū)23個鄉(xiāng)鎮(zhèn)的灌溉和27萬人的生命安全,需馬上進行灌漿處理。水庫管理處在向省計委以工代賑辦上報了項目后,水庫管理處主任姚錫九心里不踏實,就拉上縣計委以工代賑辦負責人一道到長沙拜訪龍清秀。第一天晚上,他們帶著禮物去找龍清秀,在家門口就被她兒子擋了駕。沒辦法,只好第二天到龍清秀辦公室向她作了詳細匯報,龍清秀答應馬上去調查。兩人回到招待所后還是覺得不踏實。第三天晚上,他們又拎著兩瓶酒找到龍清秀家。龍清秀一看,非常生氣,認真地對他們說:“趕緊把東西拿走,否則工作沒得談。”老姚他們非常沮喪地回了家,心想這事恐怕辦不成。沒想到,春節(jié)剛過,龍清秀就來到水庫調查險情。根據調查情況,經過分析研究,龍清秀馬上給安排了100萬元工程款。次年,又根據工程需要,再次追加安排了100萬元資金。
龍清秀手中掌握著巨額資金,但她把這些錢看得比生命還寶貴,從不亂花一分。龍清秀到基層檢查工作,總找便宜的房子住;下鄉(xiāng)一般不要人陪,總是堅持在機關食堂和基層的同志一同用餐,如果安排在飯店吃飯,她堅決不去;到北京出差,她舍不得住賓館,經常住在招待所或旅店地下室。
龍清秀生活非常簡樸,一直保持著山區(qū)人民的樸素本色。她一生中穿的鞋子最貴的沒超過50元,最好的衣服也不到200元。在她乘坐車的后備廂里,一年四季備著三雙鞋:下雨天穿的雨靴,爬山用的球鞋和輕便布鞋。
2001年2月15日,龍清秀這位生前親手批過24億多元以工代賑資金、曾被人們稱為“在錢堆里打滾”的人,穿著8元一米的土布做的“本色衣”離開了人間。龍清秀去世后,親屬們在清理遺物時,打開衣柜一看,除了幾件舊衣服外,里面空空蕩蕩。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一本由53頁小信箋粘貼的清單,也就是53頁廉潔單。上面記載著龍清秀退還或轉交禮物、禮金的一筆筆數字。最大的一筆是6600元,轉交給了平江縣長壽光榮院;最小的一筆是38個皮蛋,按價寄錢還給了送禮人。她先后共退禮物48次,退禮金120次,金額達49788元,還有一部分禮金寫著“不詳”的字樣。面對這本“清廉單”,許多人感到震驚,許多人失聲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