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第五屆、第六屆委員、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譚湯池,是一位紅軍老戰士,1985年經中組部批準,享受副省級待遇,2005年6月19日因病在長沙逝世。
譚湯池是湖南省茶陵縣人,1908年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小學會縫紉手藝。1920年參加革命,1931年以工人身份加入中國共產黨(沒有候補期)。曾任茶陵縣赤色職工委員會委員長、縣委委員、茶陵縣政治保衛局長。1934年8月,調湘贛省委工作,曾任省委常委兼政治保衛局長、紅五團政委,湘贛臨時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中共茶攸蓮中心縣委書記等職。
在其漫長的革命生涯中,譚湯池經歷了兩次被捕與出獄。
第一次被捕與保釋
1938年1月,湘贛游擊隊大部開赴華東抗日前線,編入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第二營。與此同時,譚余保率領80余名干部、戰士繼續留在湘贛邊做建立南方抗日根據地的準備,譚湯池亦在其中。
這年上半年,中共東南分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曾山,將譚湯池從湘贛邊調往吉安。6月,組織上安排他擔任遂萬泰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兼泰和縣小垅鎢礦黨委書記。
10月,譚湯池因叛徒出賣而被捕,押送到小垅區公所關押。該區區長態度蠻橫,譚湯池也不示弱。
區長問:“你為什么干共產黨?”
譚湯池說:“現在不是國共合作了嗎?共產黨有什么干不得?”
區長氣急敗壞地拍著桌子:“誰跟你合作?”
“蔣委員長合作,你不合作!”譚湯池聲色俱厲地質問他。
區長啞了,遲遲答不出話來,只是氣得青筋鼓脹起來了,急忙揮手召人用扁擔將譚湯池毒打一頓,然后將其送往泰和縣監獄。
泰和縣監獄關押的人犯多,成分復雜,政治犯、刑事犯、幫會頭目、妓女等都有,監獄管理人員少,局面較為混亂,有利于開展黨的秘密工作。與譚湯池關在一起的還有從小垅鎢礦抓來的另外3名共產黨員。譚湯池將他們組織起來,與敵人進行斗爭。這3名黨員中,有一個是泰和人,名叫郭宏通,身體很好,監獄安排他當挑水工,因為從監獄到河邊需要穿街走巷,借這個機會可以與外界取得聯系,郭宏通在譚湯池的鼓勵下,抓住這一機遇,與獄外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
中共遂萬泰中心縣委書記羅孟文掌握了獄中情況之后,以老表的身份來到獄中看望譚湯池,送給譚湯池一些布和棉花,給了譚湯池一些零用錢。后來,譚湯池用這些錢買來辣椒、豆豉和肥肉,與小垅鎢礦這3名被押黨員一道改善了一次生活,又用布和棉花為自己縫了一件棉衣。
1939年2月中旬,周恩來到皖南新四軍軍部視察,之后來到泰和。這時因南昌淪陷,江西省政府遷到了泰和。19日,周恩來秘密會見了曾山,曾山向周恩來匯報了譚湯池被國民黨當局拘押的情況。之后,周恩來在面見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時,提出了釋放政治犯譚湯池的問題。不幾天,江西省政府一名官員在監獄長的陪同下面見了譚湯池,問他是不是譚湯池,并說周恩來要求他們釋放譚湯池。譚湯池因當時用的是化名吳秉偉,便否認自己是譚湯池。還有,他對周恩來來泰和并點名釋放自己的事,事前一無所知,生怕獄方有詐,更不敢承認自己是譚湯池。過后,他囑咐郭宏通打聽周恩來到泰和之事是否屬實。因周恩來是以公開身份來泰和的,很多人知道。郭宏通證實了此訊之后,譚湯池又通過他向黨組織并向周恩來告知自己的化名。這時,周恩來因時間緊迫,已經離去。這樣,一次出獄的機會與譚湯池擦肩而過。
譚湯池的縫紉手藝為他日后的出獄幫了忙。周恩來來泰和之后,監獄對犯人,特別是對政治犯的態度有所改善,允許犯人保釋出獄,也允許譚湯池在獄中做縫紉。譚湯池起初是為一些犯人做衣服,因他技藝精湛,一些獄方管理人員,包括監獄長也來找他做衣服。譚湯池不收他們的工錢,取得了他們的好感。久而久之,譚湯池會做衣服、收費又低的名聲傳到了獄外,獄外一些人也通過關系來獄中找他做衣服,其中有一個湖南籍的唐老板。這個唐老板是個熱心人,主動邀約另外一人,一道做譚湯池的保人,監獄長順水推舟,準予他們將譚湯池保釋出獄。出獄后的譚湯池住在唐老板家,積極尋找黨組織。
第二次被捕及越獄
由于黨組織對譚湯池在獄中情況十分了解,保釋出獄不久的譚湯池(化名劉長生)被任命為中共贛州中心縣委書記,皖南事變后,黨組織要求地下黨員一定要職業化,即一定要有公開職業作掩護。這樣,譚湯池在領取黨組織給予的一份生活津貼做地下工作的同時,還做縫紉工。
1941年7月,因贛西南特委組織部長張干林(本名李招賢,解放后被處決)叛變,致使譚湯池在贛州被誘捕,同時被捕的還有胡宗澹 (解放后任江西省政協副秘書長)等4人。譚湯池被捕后,被關進了馬家洲集中營。
馬家洲集中營坐落在泰和縣馬家洲附近的松山王村,是由王姓祠堂和3幢民房改建而成的。馬家洲集中營的正式名稱為江西省青年留訓所,隸屬于國民黨中統局江西省特種工作辦事處,是專門關押、迫害抗日志士、共產黨人的特種監獄。當年廖承志也曾被關押在這里。
譚湯池和胡宗澹一入獄就感受到,這集中營不同于泰和縣監獄,活著出去的希望很渺茫,要想出去,只有在自己的身體沒被敵人弄傷之前想辦法。他倆利用同囚于一室的機會,通過仔細觀察、精心謀劃,選擇從廁所里逃出去的路線。9月23日晚9時過后,他倆以“上廁所”為名,取下廁所的門板當梯子,相互幫襯,攀上高高的墻頭,然后縱身一跳,踏上了監外一條小路。沒跑多遠,敵人發覺了,喊聲、槍聲一起追了過來。他倆鉆進一片叢林里隱蔽起來,終于躲過了軍警的搜捕。
此后,他倆晝伏夜行,于越獄后的第四天夜里,趕到了胡宗澹家里,譚湯池在此秘密地住到農歷八月十六才離開。趕到贛州后,他把張干林叛變了的消息告訴了幾個區委負責人,以免他們受害。
之后,譚湯池奉贛西南特委指示,先后赴衡陽、桂林、柳州、貴陽、重慶繼續做黨的工作。1945年7月,譚湯池經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介紹,隨南征北返的三五九旅抵達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