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光昭教授健康報告時下在各階層人群中廣為傳看,“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這句話。反映出人們普遍崇尚健康、追求富裕的心理。順應這一要求,廣播電臺開辦了大量的“健康熱線”類節目(我們統稱為健康熱線節目)。
同所有的電話熱線直播節目一樣,健康熱線節目打破了傳統的“你播我說”的廣播格局,這種直接參與、雙向交流、與節目同步的傳播方式為聽眾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務,是“三貼近”的表現。此類節目的火爆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要想把健康熱線辦成提高生活質量、倡導健康生活、科學治療疾病,真正服務聽眾讓聽眾認可的節目,就要加強主持人隊伍建設。
一、要學習與節目有關的醫學知識。
廣播節目擔負著宣傳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傳播先進科學知識的責任,主持人應自覺地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熟悉黨的方針政策,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才能心中有所眾,才能迅速、果斷地處理好熱線直播節目中的突發事件。
“健康熱線”節目常以“祝您健康”、“醫藥之窗”、“養生課堂”、“保健隨身聽”、“空中門診”等欄目出現,具有較強的醫學專業性,節目通常就治療某種疾病如肝崗、糖尿病、骨病、性病、皮膚病而展開,或圍繞使用某種保健品而進行,如:中脈遠紅、利得治療儀、必清神用品……節目要求主持人具有一定的醫學和保健方面的知識。
這是專業頻率廣播節目定位的要求,也是繼掌握新聞學知識、普通話語言技能等基本素質之后,對主持人的又一要求。在當今主持人節目走向細分化的趨勢下,主持人應該更加重視受眾的要求,提供到位的服務,而符合受眾要求的關鍵,便是掌握對口知識。知識是力量,是講話的“底氣”,主持人是否遭冷落,是否成為一種擺設,取決于主持人對專業知識的把握。
上海教育電視臺健康熱線主持人周荃,總結觀眾青睞這檔節月的原周在于權威的專家、權威的解答、權威的主持。她了解幾十種疾病的基本診治方法,具備了“準”字號的醫學專業知識,周而能夠嫻熟地主持健康節目。
健康熱線的嘉賓是醫生(專家、教授),涉及疾瞞特征、檢測方法、治療手段等醫學問題,時常會運用一些艱深的、純學術的語言。聽眾求醫若渴,有的是沒有一點醫學常識的“醫盲”;有的是久病成醫的患者,對前者,主持人應當是翻譯,要讓艱深的伺題不至于“艱澀”,要使之通俗易懂,淺顯明了。最好用短句,口語、日常用語、比喻句表達或解釋其含義。比如:什么叫“標本兼治”?可以說成“因電起火只撲滅火不行,還要把電源斷掉”。什么是“白內障”?可以說成“如果眼睛是一間房子,后墻是眼底,前面前玻璃窗模糊了擦不凈了,就是白內障”;“骨密度低子”可以說成:就像“蘿卜糠了,內部不實在了”:可以稱眼科大夫為“光明使者”,稱不孕不育醫生是帶給人們天倫之樂的“幸福使者”。主持人應成為這樣的角色:一個陪病人到醫院看病的家屬,把熱線一端聽眾的情況具體地反映給專家,起到傾聽轉述的作用;同時把熱線另一頭專家的回答用通俗的語盲講給聽眾,起到強調提醒的效果。
二、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健康熱線節目的聽眾群以中老年聽眾為主,除了希望了解些保健常識之外,更多的是自身有不同程度的疾患,比常人更需要關愛呵護,更需要主持人情感因素的介入。因此,主持人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給疾病纏身者增加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可以采用詼諧搞笑的調侃方式來緩解患者的壓力,也可以講那個眾人皆知的故事:兩個人在醫腕拿錯了化驗單,健康人因恐懼抑郁而死,癌癥患者卻因輕松愉悅恢復了健康。主持人要真誠和藹,給人溫暖,正如羅曼·羅蘭所說:“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里有。”一個高明的醫生、一種有效的藥品或產品帶給目、標聽眾(患者)的是驅病保健康,是一家人對生活的希望和歡樂、一個庸醫、一種沒有效果的藥品或產品,帶給他們的是貽誤病情,是一家人的痛苦和失望。因此,第一手資料的不完整勢必影響醫生的診斷結果,所以下結論的話不可說得過滿,主持人要提醒人們慎重對待每一次“就診”。健康熱線節目不能辦成賣狗皮膏藥之類的廣告節目。
健康熱線節目一般屬收費節目,它在廣播電臺的創收中占有一定比重。購買節目的專家或廠家對節目的高投入勢必要以賺取其產品或服務的高回報率為目的。一般來說,多數醫院和廠商能以可信的商品和可靠的服務面對群眾,但也有少數人為掀起“熱賣”,設置招數。作為熱線節目主持人,在賣方“點火”的時候不要“煽風”,要給受眾注入清新的空氣,建議人們按照科學的態度,去嘗試一種新產品,不能迎合摘賣點,不能見利忘義。
三、要有嫻熟的技術操作
健康熱線是直播節目,要求主持人一定要掌握熟練的技術,以確保安全播出。各廣播電臺都有相應的技術保障措施,直播室設置有電話儲存裝置和電話延時裝置。熱線節目屬于開放的、聽眾廣泛參與的節目,不可知因素很多,對安全播出具有潛在的威脅。節目進行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曾經有人以打進熱線電話的形式,企圖散布一些片面偏激的觀點及言論;更有甚者,“法輪功”分子妄圖借熱線電話發表反動言論。緊要關頭,健康熱線主持人應果斷、迅速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作者單位;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經濟頻率)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