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寶囊”,是我對報刊資料剪輯本的親切稱謂。在幾年的新聞寫作生活中,她充當了無可替代的角色,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她既是時時給我指導的良師,又是處處給我幫助的益友。
我的“百寶囊”,也真的發揮著“要啥有啥”的神奇功效。寫作時,制作標題有了困難,設計導語成了難題,安排結構形成困擾,穿插背景無所適從,錘煉結語難以下筆……諸如此類的問題,我總是借助“百寶囊”而很快得到解決,而且解決的結果也往往令自己感到滿意,讓編輯大加贊賞。這里僅舉一例。一次,我采訪到這樣一件事:某村三姐妹,租用廢棄的磚瓦窯發展養鴨業,不僅自己脫貧致富,而且起到了很好的輻射帶動作用,使當地很多農村婦女也相繼走上了養鴨致富的道路。事件本身很有價值,采訪也很細致深入,但真正坐下來寫稿時,卻為標題犯了愁,連擬十幾個標題,都不滿意,我就翻閱剪輯本尋求幫助,最后將一篇見報稿的標題略作改動,便有了《三朵金花競吐艷,窯洞養鴨成狀元》這樣一個形式上整齊對仗、音韻上瑯瑯上口、色調上明麗而有文采的標題。稿件寄出后,很快被《河南日報》、《河南農村報》、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媒體采用。
幾年來,“百寶囊”對我新聞寫作上的幫助,非一個“大”字所能盡述。寫出來,愿能對廣大通訊員朋友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