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末,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生朱筱筱同學向30多位《大河報》的小記者介紹了自己當年與《大河報》作文版的一段情緣,和同學們分享了她從一個讀者到作者,再到學習上的成功者的經歷……十年來,無數個像朱彼彼這樣的伺學見證了《大河報》青少年版面的成長歷程,作為河南省第一家開辟青少年版面的非少年報,《大河報》的青少年版面就像一個“作文課堂”,引領無數同學走上了新聞和文學的圣殿。“利人也是利己”,在服務對象讀者的過程中,版面自身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成了青少年讀者中一個響當當的“品牌”,那么這樣一個小小的版面如何長久保持自已的“品牌”魅力呢?
一、在策劃中貼近同學,塑造晶牌的影響力
早在1942年毛澤東就指出,做文章要看對象,要想二想自己的文章是給什么人著的。《大河報》的青少年版面始終將這句話奉為辦版宗旨,無論是策劃,還是選題都堅持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時刻關心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首先,利用活動策劃帶領學生們鍛煉。2d04年8月1日,是《大河報》創刊9周年的紀念日。這個時節正是報紙一年一度的發行宣傳大戰即將開始之際。大河報作文工作室根據當時的情況策劃了“賀大河報走過九年輝煌,我當大河小報童”活動。在7月28日,《大河報》在《小記者》版對這次活動進行全方位報道,刊登了同學們賣報的親身經歷,這些文字,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百態、人間冷暖的體會。諸如此類的活動策劃,不但在同城的報紙中造成了巨大的聲勢,而且在同學們中間形成了強大的影響力。
其次,注重內容策劃走進同學們的心靈。翻看《大河報》的青少年版面,時常會看到選題的征集啟示,這些來自學生們的選題極大地吸引了同學們熱切的目光。同學們高漲的參與熱情,極大地提高了版面的知名度。為了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增強刊出稿件的獨家性和新奇性,我們還經常安排有采訪經驗的小記者們采訪社會上或身邊的“名人”。2994年12月2日,作文工作室組織了“劍橋大學研究生對話大河小記者”的主題版面策劃,30多位小記者與朱筱筱同學進行了座談,并寫出了兩個整版的稿件,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朱筱筱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的優秀品質,具有極大的示范作用。同時,還選、派小記者去農村進行體驗式采訪,通過自己在農村見聞的鮮活故事,告訴同學們城鄉之間的不同以及農村的變化。這些經常性的策劃,使版面文字透著清新的香氣,吸引著同學們持久關注的目光。
再次,深入到校園,與同學們“零距離”溝通。除了在版面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之外,編輯還深入到學校進行作文和新聞作品寫作方法的指導,告訴同學們寫作和投稿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走入學生中的直接貼近性,實現的是一種“零距離”的末端市場開發,在激起同學們對版面熱切關注的伺時,這種真切的交流也極大地促進了同學們投稿的積極性,加深了編讀之間的感情,提高了同學們對版面的認知度和忠誠度。
二、在互動中,保持晶牌的持續影響力
《大河報》青少年版面在打響自己的知名度的同時,還積極尋找機會,擴大自己在學生中的影響,保持自己長久的影響力。
隨著青少年成長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開始“瞄準’青少年。這些產品和服務在注重進行正常的廣告宣傳擴大知名度外,還渴望通過其他途徑來擴大自己偽美譽度。而現在一種投資較小受益大的方式就是出資與有影響力的媒體做帶有公益性質的活動,這樣的策劃不但在當時會產生良好的轟動效應,而且從長遠來看,也可以成為公司進行長期宣傳的無形資本,這就是公司熱衷于這些活動的關鍵,甚至可以說這些公司看重的不是活動的一時效果,更注重的是它的深遠影響。有影響力的青少年版面在青少年及家長中具有可靠的信譽,具有較高的美譽度,因而往往被這類公司看重,成為他們合作的首選伙伴。
《大河報》青少年版由于具備在同學們中的良好聲譽、在市場上的強大知名度,因此在市場工成為各公司合作的首選伙伴,幾年來始終活動不斷,比如作文大賽、新聞大賽等。各種大賽不但實現了媒體和社會的多方互動,為合作伙伴擴大了聲譽,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版面和整個報紙的知名度,達到了雙羸的效果。《大河報》在2004年的下半年成功舉辦了“科視杯”和“平安杯”兩個作文大賽。接連不斷的賽事保持并擴大了品牌的持續影響力,同時也形成了一種互利的良陛循環,推動著“品牌”自身的發展。
三、對當今報紙青少年版面經營的啟示
報紙中的青少年版面對于成人來說,是一種“多余”;對于孩子們來說,由于功課比較緊張,加上學校往往已經訂閱有專門的學生報紙,將青少年版面歸結為“過剩”也有一些道理。但是,現在的報業競爭本身就是受眾吸引力資源的爭奪,所以,當一家報紙或者某個版面足以吸引讀者的時候,就能夠變“過剩”資源為“必讀”資源。《大河報》正是將活動策劃和內容策劃。緊密結合在一起,始終將自己的讀者放在首位,時時刻刻為他們著想,在一連串的策劃中走進伺學們中間,深入到同學們的心靈,從而鑄就了“品牌”的恒久影響力。
總而言之,《大河報》青少年版面依靠《大河報》的影響力發展了自己,同時在成就自身之后,又依靠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擴大了報紙整體的知名度,這種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正是當今媒體發展的理想范式。現在青少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面對這一群體的市場只會越變越大,也就是說青少年版面發展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多,從這種意義上說,《大河報》青少年版面的“品牌”經營思路有一定的借鑒價值,這也正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動因所在。
(作者系《大河報》專刊部編輯;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3級研究生)。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