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滾滾流淌的黃河孕育了數以千計的仁人志士。而今在九朝古都洛陽這片古老又充滿生機的沃土上,又走出了一位精明強干的理財能人——中共伊川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康風立。
20多年來,康風立從普通員工做起,先后擔任信貸科長、副主任、主任、農信聯社副主任、監事長,現任伊川縣農村信用聯社黨委書記。憑著真才實學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他還當選為河南省經濟戰略學會理事、伊川縣政協委員、伊川縣新聞學會副會長和伊川縣人民陪審員。近年來,康鳳立帶領這支崛起的金融隊伍,開拓出了一條服務“三農”跨越式發展的雙贏道路。
以人為本聚合力
康鳳立深深懂得,萬事人為本。要想打開伊川縣農信聯社工作的新局面,人的問題至關重要。上任伊始,康鳳立跑遍了所轄18個基層社(部),和黨委一班人響亮地提出了“抓班子、帶隊伍、定制度、抓落實”的口號。在他的帶領下,以經濟責任制考核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陸續出臺,職工遲到早退、消極怠工、中午喝酒的現象悄然絕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蔚然成風,從而使該聯社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為改變全縣農信社的經營面貌打下了良好基礎。
率先垂范做表率
康鳳立常說:“領導就是標桿,就是榜樣,只有工作高標準、生活嚴要求,才能為干部職工做表率。”他堅持以“兩個首先”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2003年,康鳳立與班子成員分片負責墓層社,每月至少保持三分之一的時間深入基層,與一線員工同考核、同兌現、同甘苦、共患難。特別是在攻堅階段,他號召聯社機關人員下鄉,積極發揚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高潮,展示了農信員工團結互助、勤奮創業的優秀品質。康鳳立用真誠和愛心譜寫著與員工們的感情詩篇,使每一位員工每時每刻都能體會到集體和組織的溫暖。投桃報李,康鳳立一心一意想著大家,員工們對此都念念不忘,進發出了巨大的工作熱情,全社上下心正氣順,人氣旺盛,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凝聚力空前增強,鑄就了伊川縣農信聯社發展的輝煌。
突出經營增效益
組織存款、盤活資金和利息收入是農信社工作的中心任務,它是關系到企業興衰存亡的大事。存款是經營之本、效益之源,是實力的象征,也是競爭的基礎。為此,康鳳立引導全社員工樹立“存款就是效益”的指導思想,以擴漲自營業務為主,突出增加總量,調查結構,防范風險這一主題組織開展工作,將“存款興社”的思想植根于員工的腦海中,把存款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康風立多次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工作,征求意見,爭取了縣財政結算資金和各局委的預算外資金賬戶以及“兩金”賬戶、合作醫療基金等全部在聯社開戶,確保了數千萬元的低成本存款進賬。他還主動為各基層社鋪墊道路,加強與各鄉鎮黨委、政府聯系,尋求廣泛的支持,使大部分鄉鎮在信用社開立了賬戶;促使了代辦教育儲蓄、代發教師工資、代發上級給廣大農民的撥款,擴大了存款份額,對公存款比上年上升4000余萬元;逐步改善了生存環境,樹立了“農信品牌”。在增收節支工作上康鳳立要求從點滴小事做起,“管水、管電、管話、管車”,增收節支工作初見成效。今年前3個月比去年同期經營效益明顯提高,創建社以來最高水平。洛陽人民廣播電臺、《洛陽晚報》等新聞單位對此還做了報道。
以農為本促發展
康風立說:“只有時刻為農民的利益著想,才能拓展信用社的生存空間,農村信用社才能有用武之地。”他堅持“三農”這一主體,以發放小額貸款為主,重點對農戶產業結構調整給予大力支持。
該聯社不但支持了一大批有特色的農業,而且還對以龍頭企業為主的金剛砂、紅薯深加工、小麥深加工產業帶、油料加工產業帶等累計貸款支持達8000萬元。為當地的農產品生產銷售提供了墓礎,擴大了農民的就業率,也使企業直接產生效益900多萬元;使該縣的油桃等一大批名牌農產晶走向了國際市場,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在大力支持“三農”發展的同時,他們又及時開辦了“助學貸款”和農民所需的住房、婚喪嫁娶、大額消費品等消費貸款新業務。幾年來,共發放助學貸款40多萬元,使100多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灑下的是汗水,換來的是收獲。
近年來,在康鳳立的帶領下,伊川縣農信聯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存貸總量居全縣金融機構之首,撐起了伊川縣金融行業的半邊天;連年在全市農村信用系統綜合業務考核中名列前茅,被洛陽市農金體改辦授予“經營管理先進單位”、“扭虧增盈先進單位”稱號,去年又被市農金體改辦授予綜合經營第三名,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支農先進單位”。康鳳立本人也多次被評為金融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獲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又被評為洛陽市勞動模范。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