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通訊員普遍認為:自己生活在基層,接觸面小,抓不到新聞線索,沒有多少東西可寫。結合自己十多年的經驗,筆者向大家推薦四種發現和收集新聞素材的方法:
一是魯迅式,即從文獻中收集。為研究中國小說史,魯迅從千卷文獻中尋找出他所需要的資料。通訊員也可以從簡報、文件、工作總結、剪報中找報道點子。
二是蒲松齡式,即向群眾搜集。蒲松齡在路邊擺個茶攤,喝茶不收錢,但得講個有關鬼神的故事,他邊聽邊用筆記下來,遂寫出名著《聊齋志異》。通訊員也應像蒲松齡那樣當個“每事問”。
三是達爾文式,直接向大自然索取線索。達爾文一生遍游海外,研究生物遺骸,寫出轟動世界的《物種起源》。通訊員要把所在的地方跑遍,踏破鐵鞋覓新聞,報道點子和新聞線索就在你的腳底板下。
四是李賀式,隨得隨記,信手拈來。李賀每天出去,看到或想到什么,就隨手記下來,回去后加工整理,即成佳篇,后來他成了唐朝著名詩人。通訊員出行也要帶著本子和筆,遇到新聞線索,或想到一個新觀點就趕快記下來,這些線索往往像鐵石相撞發出的火星一樣,十分短暫,稍縱即逝,若不馬上抓住,會忘得無影無蹤。俗話說,再好的記性也抵不上個禿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四種方法歸納起來,就是多看、多問、多跑、多記、多思。做到這“五多”,即使你生活在不太大的天地里,也可以抓到不少好點子,收集到好線索,寫出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