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回放:
昨天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剛從姥姥家出來,便遇上暴風雨,我們急匆匆地朝家奔去。在我們大院轉彎處只見一個人正冒雨搬移一塊水泥板,我借著路燈一看,原來是鄰居張叔叔。我急忙上前問:“張叔叔,這么大的雨你怎么在這里?”張叔叔說:“你看,路邊有個洞坑,天黑雨急路滑,行人不小心跌下去怎么的(得)了。”我和爸爸都被感動了,立即和張叔叔一起搬動水泥板把洞炕(坑)蓋好了。《我最敬佩的一個人》
失誤點擊:
原作出自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之手。乍看起來,除個別字誤寫(筆者已作更正)外,語言通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明明白白。這作為低中年級學生的習作,當然還算可以,但如果作為一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就不合格了。《課程標準》中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的要求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分段表述。”比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篇習作除沒有“分段表述”(缺乏“鳳頭”“豹尾”)外,最明顯的失誤是內容不具體,“豬肚”部分干癟不充實,即只有基本的骨架,少了豐滿的血肉。
升格秘笈:
活躍畫面。怎樣活躍畫面呢?不妨調動場景,增添描寫,拉長文字,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感其情”!具體說:①補開頭。在開頭增添環境描寫,為下文埋下伏筆,彰顯人物美好品質。②濃墨重彩寫文章主體部分。這篇文章“雨中合力蓋洞坑”是重點部分,也是該文的“出彩”部分,因此不要吝惜筆墨,應進行具體的場景描寫。怎樣進行具體的場景描寫呢?不妨邊寫邊問幾個“為什么”“怎么樣”等,拓展事件過程,讓呆板的畫面活躍起來。如:這個人搬移水泥板時,當時的神態、動作怎么樣?聽了張叔叔的回答后,爸爸有什么舉動?爸爸說了什么?我心里怎么想?當時天氣情況又怎么樣?我們三個人的表情怎樣?蓋洞坑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解決的……有了具體的動作、表情、心理等描寫,場景也就靈動起來了。③補結尾。不要忘了給文章寫個結尾,這個結尾可以自然收束,可以點題,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凸現文章的整體美等。
升格作文閃亮登場:
夜幕降臨,天空似乎被罩上一個偌大的黑鍋。剎那間,幾聲悶雷響起,雨便瓢潑似的下起來。
“真倒霉,剛剛從姥姥家出門,就遇到這樣的天氣。”我不禁暗暗叫苦。好在姥姥家離自己家不太遠,我和爸爸拉著手小跑在雨中。正當我們急匆匆地朝家奔跑時,在我們大院轉彎處我們隱約看見一位中年男子低著頭彎著腰,身體不停地來回挪動著。我和爸爸借路燈一看,原來是鄰居張叔叔,他正在吃力地搬移一塊水泥板。我急忙上前問:“張叔叔,這么大的雨,你怎么在這里?”張叔叔趕快起身招呼,用手捋了捋前額濕漉漉的頭發說:“你們看,路邊有個洞坑,周圍一點標記也沒有。天黑雨急路滑,行人跌下去怎么得了?”原來是這樣!爸爸說:“小虎,咱們趕快和張叔叔一起搬吧。”雨越下越大,風也越刮越猛,我們三個都淋得像落湯雞似的。張叔叔和爸爸將水泥板一會兒左移,一會兒右推,一會兒又抬起……張叔叔邊干邊自言自語道:“這家伙還蠻重的,如果不是小虎和你,我還真拿它沒辦法。”水泥板終于被移到了洞坑旁,我們三人用力抬起,不偏不倚,正好把那洞坑蓋了個嚴嚴實實。
此時此刻,我、爸爸、張叔叔就像打了勝仗的勇士,相視而笑。張叔叔對爸爸說:“帶小虎快回家吧,在雨中淋久了會感冒的。”爸爸說:“你也快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