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實現歷史性跨越對貴州這樣的欠發達地區來說,需要全省上上下下的艱苦奮斗。“歷史性跨越”與一般講的跨越式發展在基本內涵上有明顯的差別。它要求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具時代的特征和里程碑意義,更要從整體上提升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效益。因此,在奮斗的進程中對省情的認識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把握動態發展著的貴州省情,選擇最適合我省實際情況的發展道路,形成有競爭力的特色經濟。
歷史性跨越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在時序上應該有若干發展階段及階段性目標,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重點,歷史性跨越的戰略目標與完成階段性工作目標統一起來,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不失時機地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為歷史性跨越開好頭起好步。
(二)
實現歷史性跨越,貴州有一定的資源優勢,是貴州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依托所在;貴州屬欠發達地區,可以借鑒發達國家或東部地區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少走彎路,加快發展;全省勞動力成本低,市場潛力巨大,可以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的進程。這些后發優勢,也將有力地推進貴州實現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以來,貴州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都給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前貴州更要緊緊抓住中央實現西部大開發戰略、新階段扶貧開發帶來的機遇,以及世界經濟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帶來的機遇,用好它,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
同時,我們要看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結構層次低;城鄉二元結構突出,農業基礎脆弱,農民增收難度大;地區結構不合理,全省經濟增長極、增長點、增長帶少;所有制結構不合理,民營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滯后,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低。三是人才總體素質和科技發展水平較低。四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產品科技含量低,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五是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貴州山多地少,土地貧瘠,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極易受到破壞而很難修復。
雖然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挑戰仍然相當嚴峻。比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日趨嚴峻。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投資體制、財政稅收體制、金融體制、土地資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體制和機制性缺陷制約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特別是社會結構變遷加快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如公共衛生和教育資源、配置嚴重不公平,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相當落后,城鄉居民享受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過大。我省人口總量過多、人口素質偏低、人口結構和分布不合理,其發展態勢仍然嚴峻,對社會轉型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巨大壓力。城鄉貧困群體不少,貧困問題有所反彈,主要是就業、收入差距擴大和社會保障制度有限。所以,對面臨的困難不容低估。
(三)
要貫徹落實好胡錦濤總書記視察貴州的重要講話,努力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的歷史性跨越,應當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發展的全過程,著重抓好以下幾大舉措:
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快農業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步伐,切實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市對農村發展的帶動機制。加大公共財政支農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重視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進一步加大扶貧工作力度,真正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調整工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整合有效資源,在一些重要領域助推企業發展,實現產業集聚,走產業集群發展之路,培養發展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現代服務業也是我省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從總體上看,我省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服務業比重偏低。特別是當前第三產業過于依賴“生活型”服務業,生產性服務很低,因此,要致力于服務業的結構升級,加速建立一個能夠滿足多層次需求,高效、便利、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促進服務業整體水平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以新的電子、網絡和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服務業是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總之,要通過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有優勢的支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更多新的增長點。
二、加快城鎮化進程。目前,我省城鎮化仍然嚴重滯后于工業化進程,繼續加速城鎮化步伐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長期困擾我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二元結構”和“三農問題”的根本手段和關鍵措施。也就是說,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將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難得的機遇。因此,要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快城鎮化進程,走出一條有利于產業聚集、資源節約、環境改善、布局緊湊的城鎮化新路子。通過工業化鏈條延伸來加深城鄉經濟融合,帶動農村經濟進一步走向專業化、市場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規模經營水平。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走集約式城鎮化道路,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加強城鎮規劃,規范土地制度,理順人口管理體制,完善城鎮建設投資體系,促進城鎮現代化發展。盡管我省小城鎮建設經過近10年發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要注意解決管理水平低,特色不突出,投入不足,輻射帶動功能弱等問題。
三、深化改革,推進制度創新。體制機制帶有根本性。要緊緊圍繞解決影響發展全局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通過深化各個領域的改革和完善市場機制,努力消除制約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特別應當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真正轉變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要進一步推進投資體制、財稅體制、金融體制改革以及國有企業改革和農村的各項改革等,切斷增長方式粗放和經濟效率低下的體制性根源。
四、大力進行產業技術創新。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是我們經濟增長方式實現重大轉變的一項重要因素。必須依靠技術進步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實現歷史性跨越。在工業發展上,迫切需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大力發展能夠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新型工業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應用技術,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醫藥技術、能源技術、環保技術等,特別是共性技術和基礎技術。農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不足,難以滿足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的需求,必須抓住當代信息技術和生物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會,大力推進新的農業技術革命,為農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撐。改變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的現象,推進科技、教育、經濟體制等各項改革,促進技術與經濟緊密結合,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要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步伐,加大技術進步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貢獻程度,促進技術創新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五、加快建設循環型經濟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環境治理模式從末端治理同源頭和全過程控制的轉變,就是在發展模式上跨越傳統模式。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已經開始在我省實踐,這不僅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產生量,也有利于轉變污染治理的模式,減輕末端治理的負擔。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盡快改變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建立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真正做到從節約資源中求發展,從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發展循環經濟中求發展。特別是要將生態建設和扶貧開發進一步結合起來,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六、實施人力資源優先開發。最重要的是將我省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對偏遠農村、低素質人口和貧困人口多做工作,加大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快實行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制度,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使配置公共衛生和公共教育資源有所改變,力求公平。努力使人力資本的培育、積累與合理利用形成良性循環,顯著提高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程度,使人力資源開發更加符合跨越式發展的要求。人力資源中最有質量的部份是人才,加快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關鍵在人才,我們必須建立人才集聚機制,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高層次人才。
七、立志氣、樹信心。歷史性跨越是一項充滿艱辛、需要長期為之奮斗的事業,這里最重要的是樹立和增強對貴州的自信心、堅定性。胡錦濤總書記視察貴州的講話,特別指出:“貴州的同志要有志氣、有信心”。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推動貴州發展更需要我們增強后來居上的志氣,樹立必勝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這種自信心像不滅的火炬,激勵全省人民不懈奮斗,才能努力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貴州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