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省“十一五”區域經濟的發展,省啟動了“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規劃范圍包括貴陽市的六區三縣一市和安順市的平壩縣、西秀區等,黔南州的惠水縣、龍里縣、長順縣、貴定縣、福泉市、甕安縣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必將使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發展成為全省“十一五”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筆者擬就實施“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發展戰略,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一)明確“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的發展目標及任務。
一個地區,必須有一個區域性的中心城市,有效輻射、帶動區域內經濟的發展。實施“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城市發展戰略,就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統籌區域經濟發展,把經濟中心、城市體系、產業聚集區、基礎設施以及限制開發區等落實到具體的空間,打破地區行政分割,發揮各地優勢,統籌重大基礎設施、生產力布局和生態環境建設,實現經濟圈區域內經濟的聯動發展。“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的發展,要突出城市道路、通信、交通、水電煤、綠化、環保等基礎設施先行,抓住高新技術、生物醫藥、磷化工等重點產業,搞好教育人才保障,多渠道、多形式開發融資經營,確保城市經濟圈經濟社會的良性循環、協調發展。
(二)堅持高起點制定規劃,突出重點,找準定位。
“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的發展要搞好規劃,突出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規劃重點要解決的是該城市經濟圈的整體定位、跨行政區的重大資源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與布局、人口與城鎮化、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主要目的是為了發揮貴陽及其周邊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協調發展的局面。通過空間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引導省及三個地區行業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內人與自然、資源、環境相協調。規劃一經省及三個地區審議通過,就要強調規劃的約束性,做到指導性和約束性相結合,使規劃真正發揮積極的作用。
(三)建立經濟圈發展的有效合作形式和運行機制。
在規劃的指導下,建議由省牽頭,三地區參加,成立“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發展協調服務組織。一是成立一個常設辦公室,負責聯系、協調、溝通和處理相關開發、發展、合作的事項,搞好日常工作;二是由省有關部門及三地區政府組成“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每半年或一年,輪流在三地區召開經濟圈聯席會議,同時可邀請在其區域內的金融機構負責人、投資商及企業家、社會知名人士參加,共同協商協調經濟圈開發、發展的有關事宜。
在統一規劃、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建議三地區政府聯合擬定“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聯合開發與合作框架協定”,共同遵守和執行,并最終向經濟區域一體化目標邁進。同時按照經濟規律和利益機制辦事,政府統籌協調,市場、企業主導,積極探索組建跨行政區域的開發公司、企業聯合集團等,整合資源、資本等各生產要素,努力實現跨區域、跨行業整合產業和項目,提高區域競爭力。
(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搭建經濟圈投資開發平臺。
統籌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等。項目是載體、是關鍵,要把項目帶動作為建設和發展“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的中心環節,全方位加大項目工作力度,共同聯合抓好一批重大合作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對納入經濟圈內共同建設、共同合作開發的項目,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舉辦“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重大合作項目投資洽談會、座談會、招商會、新聞發布會,不斷推出一批合作開發的大產業、大基地、大項目,實現共同發展。
(五)通過經濟和行政手段,加大經濟圈內資源、資本的整合力度,實現資源共用、共享。
“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區域內,既有縣級、地區的各種資源、資本,更有省級、中央級的資源、資本。應該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加大經濟圈區域內的各種要素資源、資本,實現共生、共贏、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黔南州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