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多在青壯年起病,病程遷延,緩慢進展。其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那么,精神分裂癥的早期表現有哪些呢?
1.意志和行為障礙的表現:本癥早期半數病例表現為意志和行為改變以及適應能力下降。一個年輕人,沒有明確的原因,行為逐漸改變,與過去判若兩人,往往是本病的早期表現。比如,一個本來勤勞、節儉、整潔、合群、守紀律、工作及學習良好的年輕人,逐漸變得懶散、孤獨、被動、與人疏遠,不參加集體活動,學習和工作效率下降。遲到早退,經常違反勞動紀律,屢教不改。這種情況常被誤認為是思想問題,但經過深入了解,并未發現引起這些改變的思想基礎和環境影響,此時,就要高度警惕此人是否罹患本癥。
2.情感障礙的表現:情感改變在疾病早期即已發生,病人對某些細致或高級情感體現的能力喪失。隨著疾病的進展,病人對周圍的興趣逐漸減退,甚至與其切身利益有關的事情也漠不關心。比較引人注目的早期改變反映在對人的態度上,除缺乏關心和親切感外,往往是持有反感和敵意,以致無故毆打雙親和子女。有的病人感到周圍人對他不關心而覺得孤獨;有的早期表現抑郁,有強烈的自殺企圖,但缺乏明確的自殺原因,或個人提出一些無足輕重的理由,如睡眠不好、頭腦遲鈍、思想混亂等。情感易變也是早期經常遇到的癥狀,病人易傷感易激惹,微小事情即落淚或暴怒,或者喜悅興奮。
3.思維障礙的表現:早期病人可有不切實際的冥想。有的病人沉湎于與工作、學習無關的高深問題,如宇宙起源、空間科學、哲學理論等。盡管他們終日苦思冥想,卻并不企圖實現它。有的連篇累牘地寫了很多毫無科學性的手稿,投寄有關部門,雖被多次退回仍不罷休,自奉為這一學科的專家。有的病人思維貧乏,言語單調重復,與人交談時說不出個子丑寅卯,或者旁顧左右而言他。有的病人訴說模糊不清,似有云霧遮蓋。有的病人感到思維空虛,腦子活動不起來;相反,有的病人感到腦子無法休息,不停地有思想活動,但無中心內容和結果,因而憂慮重重。4.感知覺障礙的表現:早期病人可出現特殊的軀體不適和頭部重壓感、腦內屏幕感、體內液體流動感等。早期病人有的可出現窺鏡癥狀,如有的男學生感到臉面不平,天天照鏡子,用小刀削平所謂“隆起處”,留下累累疤痕。有的病人還感到事物的屬性(如大小、距離、形狀、色澤、亮度、運動速度)發生改變。有的病人在情感緊張時出現一過性幻聽,如聽到有人喚他的姓名。
5.類神經癥癥狀的表現: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癥表現。①神經衰弱綜合征:多見于緩慢起病的病人,病人表現頭昏頭痛、精神萎靡、失眠多夢、記憶減退等。這類病人對癥狀的描述和態度是特殊的,病人訴說頭腦內發脹,頭脹大了幾倍,甚至眼睛突出了許多。與一般神經衰弱不同,病人不迫切要求治療。②癔病樣表現:多見于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的病例,病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因素。如果仔細觀察,可發現在鮮明生動的癔病樣發作背后有精神分裂癥的一些基本癥狀,如情感障礙。實際上,有些病人的情感障礙或痙攣發作,是具有妄想觀念的病人在遇到挫折時所暴發的情緒反應。③疑病表現:有的病人整日惶恐不安,坐臥不寧,焦慮、煩躁。這類病人往往具有神經衰弱癥狀,逐漸出現疑病觀念。
以上是精神分裂癥早期出現的一些癥狀。如若對周圍的某個人發生了懷疑,應及時建議到精神病醫院接受全面、正規的精神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