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天生好奇愛動,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家長學習和掌握一些現場急救方法是頗有必要的。
氣管異物
幼兒常將小球、硬幣、鈕扣等小東西放入口中含著玩,亦或在吃瓜子、花生米、糖果等零食時,因逗笑、叫喊或哭鬧等原因,將這些異物嗆入氣管。如果不及時搶救,可引起窒息,危及生命。這里向讀者介紹一種搶救氣管異物成功率很高的“海氏法”,該法是美國醫生海姆里斯發明的,近10年來,運用此法全世界已成功地搶救了上百萬氣管異物患者。操作方法:從發生氣管異物者身后將其抱住,雙手互握在患者腹部正中頂端(劍突下),然后突然向其上方用力壓迫(注意不要弄傷其肋骨),這時,一股氣流猛然從氣管中沖出,排出異物。
燙傷
孩子燙傷時,家長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尋找燙傷藥膏、獾油等。其實,一般燒燙傷最簡便有效的處理方法是盡快降低患處的溫度,應把燙傷處放在自來水下淋沖或置于冷水中浸泡,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減輕高溫對組織細胞的損害,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若燙傷嚴重,真皮受損,已起水泡,應注意保護傷處皮膚完整,不要自行挑破水泡。對燙傷創面不要亂涂藥物,在冷水浸泡后要盡快到醫院請醫生治療。
鼻外傷出血
一般的鼻傷出血,可用食指和拇指捏緊兩側鼻翼止血,也可按壓人中溝上1/3處的人中穴止血。同時用冷濕毛巾敷鼻周圍,再用消毒棉花沾些滴鼻麻黃素藥液塞于出血鼻孔。注意鼻出血時不能取仰臥位,以免鼻血倒流入內,導致嚴重后果。
誤服毒物
若發現孩子誤服毒物,不管是否出現中毒癥狀,首先要設法使其胃內毒物嘔吐出來。可用筷子或其它細長物體觸其口內咽部,反射性地引起嘔吐。再飲一些牛奶、雞蛋清或涼開水,以稀釋體內的毒物,減緩吸收過程,然后去醫院治療。
骨折
首先要判斷有無骨折:①軟組織腫脹,皮下瘀血較多,應考慮局部有骨折的可能;②骨折移位后局部會發生變形;③骨折后局部壓痛最明顯且集中;④骨折后局部肢體失去連接,功能障礙明顯。孩子發生骨折時,不要隨便活動,以防骨折斷端刺破周圍的神經、血管等組織;如折斷的骨頭已露出體外,千萬不要弄回去,因為暴露在體外的斷端已污染,容易發生感染;也不要往傷口上撒止血藥粉,甚至香灰之類不潔物。如果傷口污染嚴重,可用涼開水輕輕沖去傷口上的臟物,再用干凈毛巾或紗布蓋上,急送醫院處理。若骨折已殃及血管引起大出血,應立即用止血帶(或帶子)扎緊止血后速送醫院。
眼傷
如果木屑、玻璃或金屬碎片等濺入眼內,可致角膜損傷,嚴重者會擊穿角膜乃至鞏膜,伴有劇痛、怕光、流淚等。要除去這類硬異物,應求助于醫生,千萬不可私自盲目處理。若為化學物質諸如石灰、氨水、熱油等濺入眼內,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沖洗時應扒開上下眼皮,以除去眼皮內深處的化學物質。若在玩耍時被小刀、鐵片等尖銳器械刺傷眼睛,可致穿通傷,使眼球受損。此時千萬不可扒開眼皮或用力壓迫,因為任何外力都會使眼內物被擠出眼球部位,釀成失明的嚴重后果。應保持局部清潔,但不必還納已脫出的眼內容物,以防感染。速送醫院救治。
顱腦損傷
包括顱骨、腦組織損傷,其病情特點是癥狀多變,必須嚴密觀察,不失時機地進行搶救,凡傷后昏迷短暫即恢復清醒者,表示損傷不嚴重,醫學上稱為“一過性意識障礙”。若意識障礙逐漸加重,則說明有顱內血腫或較嚴重的腦損傷。孩子顱腦受到損傷后,應讓其絕對安靜平臥,然后盡快用擔架送醫院搶救,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