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成因
造成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成因是繁雜的、多方面的,筆者將其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 才能評價體系的單一性
滿足什么條件的人是人才?評價人的才能需要哪些指標?這些都是才能評價體系需要解決的問題。建立合適的才能評價體系對學校、社會都有重要意義。我國應試型的教育體制造成了唯分數論的才能評價體系。在學校中,分數是決定學生能否獲得獎勵、能否升學深造的最重要的指標。在社會中,用人單位在錄用人才時也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才能的最重要指標。人才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是不能用考試、用成績來評價的。我國的當前形成的這種唯分數論的單一性才能評價體系的弊端是明顯的。在這種單一性的才能評價體系指引下,學生將考試成績視為關乎前途命運的重要利益,很多學生在功利思想的驅動下選擇了作弊。
(二)考試形式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考試命題存在著很多大的漏洞。從考試的目的上看,以考察知識的記憶、再現為主,而不是以考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從命題的范圍上看,以書本上的知識為主,而且甚至不超出講義和筆記,在考前復習的階段往往還要進一步劃范圍;從題型上看,以名詞解釋、填空、簡答等記憶為主的題目較多,而以考應用能力為主的題型較少。這些弊端都是導致學生臨時突擊、死記硬背、甚至冒險作弊的重要原因。
(三)課題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本科教學體制中實際采用的是以必修課為主、選修課為輔的課程設置模式。而對于很多必修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一般地講,影響學生對所開課程的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將來是否有用;二是是否有興趣;三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對認為有用的、感興趣的,或教師教學水平高的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考試作弊的也較少。而在那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又是必修的課程中,考試作弊現象較多。
(四)考試組織體制上存在問題
考試組織體制不完備是導致作弊行為的一個原因。很多高校在選題、印卷、設考場、選監考人員等環節上任意性很大;有些監考教師出于同情心理,擔心抓住作弊考生會使其受處分而影響其前途,對作弊行為放任自流;對不負責的監考人員沒有配套的責任機制追究其責任。這些考試組織體制上的漏洞都是導致作弊行為的因素。
(五)學生道德觀、價值觀的淡漠與錯位
學生道德觀、價值觀的淡漠與錯位也是導致作弊行為的重要原因。有些學生并不以作弊為恥反以為榮;偶然的一次作弊成功反而有時強化了某些學生不勞而獲的心理;有些學生將幫助其他同學作弊的行為視為“夠哥們兒、講義氣”的表現。從整體上看,學生們對發生在身邊的作弊行為采取的是視而不見、無所謂的態度,而不是群起譴責的態度。這些現象都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大學生們在作弊問題上道德觀、價值觀的淡漠與錯位,這也是我們研究考試作弊現象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
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防范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是有其固有的發生原因的。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尋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對策。筆者認為,該問題的相應防范對策可分為宏觀、微觀兩個方面。從宏觀上看,根除考試作弊行為涉及到合適的才能評價體系的建立、甚至涉及到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等教育體制問題的改革;從微觀上看,課程設置、考試方式、考試組織管理等高校內部的教學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也是根除考試作弊行為的重要措施。筆者主要從微觀層面上將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防范對策概括如下:
(一) 考試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一,考試目標的改革。為了防止考試作弊應將考試目標由傳統的以考核知識的記憶、重現為主改變為以考核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為主。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及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第二,考試形式方面的改革。根據課程的不同特點采取靈活的考試形式。有的課程比較適合閉卷考試,有的課程則比較適合開卷考試或者搞調研、寫論文的形式,有的課程比較適合考、教結合的形式,也有的課程可考慮采用考、教分離的形式。第三,題目形式的改革。一些文科課程的考試多采用名詞解釋、簡答題、填空題等題型為主,這些考查知識再現的題型較容易作弊。可以考慮增加案例題、分析題、論述題比重,這些考察實際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的題型作弊的可能性較小;一些理工類課程的考試常常需要記憶大量的繁瑣的公式,容易導致作弊。可以考慮在題目中將一些比較繁瑣的公式給出,著重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 課程設置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一,擴大選修課比重。目前很多高校中課程設置仍以必修課為主,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比較少。應逐步加大選修課的比重,讓學生選擇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第二,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對課程做出及時調整。高等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所學的知識是否有用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在課程設置上,應注意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適當設置一些與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相適應的新課程。第三,加大精品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精品課程是指教師教學水平高、學生反映好、教學效果好的課程。制訂相關的標準確立一批精品課程,并加大其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的重要手段。
(三) 加強考試的組織管理工作
為了防止考試作弊應建立一套健全的考試組織管理制度,在選題、印卷、考試組織、監考人員責任、成績評定、考場紀律等環節上嚴格做出要求。尤其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第一,應考慮建立監考人員責任追究制。監考人員監考不認真是造成考試作弊之風漫延的重要原因。多數高校中,監考人員多是本校教師,一方面基于各種原因監考人員存在著懈怠心理,另一方面又沒有相關的健全的責任追究制度。因此,應考慮建立一套健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責任追究制度,追究相關監考人員責任。第二,對作弊的考生應嚴肅處理,建立相關的考試違紀懲罰制度。一旦發現作弊行為,則從嚴、從快做出處理,提高考試作弊的“成本”,從而打消一些學生作弊的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