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某期末物理試卷發現,從知識點的角度來看,失分最多的是壓強,其次熱量、比熱容。從失分的原因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基礎不牢固
這表現在很多方面。如:語言表述不科學,有一道填空題,圖示出一裝滿水的瓶子側壁有兩小孔噴水,要求學生讀圖,說明這現象表明了什么,按說這道題誰都會做,但是卻有20%左右的學生失分,他們敘述的是:液體對容器的側壁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把“同種液體”這一重要條件給漏掉了。又如作圖不規范,作壓力的圖示時,有同學忘了畫垂足符號。還有的同學在利用公式計算的時候不注意統一成所需的單位進行計算等。
答案文不對題
很多同學考試結束后都覺得考題簡單,甚至都沒有發現哪里不會做,但當拿到評改后的試卷時才發現好多題都不應該錯,甚至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怎么會犯那樣低級的錯誤。如:有一道實驗題的填空題,圖中出示了某一地區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溫度計示數(最高溫度在0~C以上,最低溫度在0℃以下),題目敘述為“這天的最高氣溫是——℃,這天的溫差是——℃”,因為這類題已訓練過多遍了,結果很多物理學得非常好的學生也出錯了。他們以為第二空就是要填最低氣溫,考的就是零下是否會讀成零上,沒想到題目的第二空根本就沒讓你填最低氣溫而是讓你填溫差。又如一道熱學選擇題:銅的比熱是鉛的比熱的3倍,銅塊和鉛塊放出相同的熱量,則:A.銅塊溫度降低得多。B.鉛塊溫度降低得多。C兩者溫度降低得同樣多。D.無法比較哪一個溫度降低得多。這道題在平時訓練時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銅和鉛的質量相等。由于Q銅=Q鉛,C銅C鉛,則△t銅</△t鉛,所以應選B。可考題中沒有質量相等,有許多同學不認真審題,憑主觀臆斷質量相等,因而出錯。
解題方法不活
一道選擇題:甲、乙、丙三個實心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同,它們的密度分別為p甲
乙p丙,若沿水平方向分別在甲、乙、丙三個正方體上部切去質量相等的部分,由甲、乙、丙余下部分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大小關系為:A.p甲=p乙=p丙,B.p甲
乙
丙,C.p甲>p乙>p丙,D.不能確定。據不完全統計,這道題基礎好一點的班級有30%左右的同學出錯,基礎薄弱一點的班級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出錯。這道題出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根本不會,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來解(因為此題的難度系數較大)。另一種情況是知道方法,但由于解這道題的方法較多,一般來說關于柱體尤其是正方形的物體對水平地面產生的壓強,老師都作了許多變式訓練,許多同學由于選擇了較復雜的方法,因分析凌亂而出錯,其實此題較簡單不易出錯的方法就是“特殊值法”,即代入符合題意的具體數值。將P甲=P乙=P丙理解為10N/10m2=-5N/5m2=-2N/2m2(數據越方便越好),又由題意p甲>p乙
丙和p=pgh得,甲的邊長最大,即甲、乙、丙的面積分別為10m2、5m2,2m2,割去重力為2N的相同質量的一塊后,P甲=0.8Pa,P乙=0.6Pa,P丙=OPa,則P甲P乙P丙。
應用能力欠缺
考試的許多失分點都在于不能利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利用所學的一些知識將一些物理現象分類并說明里面所包含的規律,一部分同學就不能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加以應用。還例如:利用所學的物理規律或原理采取多種方法鑒別純凈水和食鹽水,一部分同學不能想到三種以上的方法,一部分同學知道用什么方法但講不清所用方法的物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