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養(yǎng)生者健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說健康,論養(yǎng)生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健康,對一個人來說確是頭等重要的事。試想,一個體弱多病的人,如何能堅持學習,如何能堅持工作,又如何能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呢?無論年老年少,只要有一個健壯的體格,就能生活得愉快、幸福,事業(yè)上成功的機會也就更多一些。
有人認為,有錢就有一切。我說,有健康才有一切。健康就是財富。一位老同志說得好,命都快保不住了,要那錢又有何用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恐怕就是這個道理吧!人們常常感到精力不足,時間不夠用,要做的事還未做完,就匆匆離去。真可謂人生苦短呀!無怪乎,德國大詩人歌德曾大聲疾呼:還我青春,還我力量!
聯(lián)合國組織曾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千萬不要死于無知。”可是,不少人卻恰恰死于無知,這豈不冤枉!許多人想健康長壽,但不懂得養(yǎng)生。所謂養(yǎng)生,就是養(yǎng)之則生,不養(yǎng)則亡。凡高壽之人,皆是善養(yǎng)生之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例如張三豐主張以氣養(yǎng)性,以氣養(yǎng)身。他提出:“虛心與靜氣相依,使人氣養(yǎng)其心,心養(yǎng)其氣,氣盛理充,心安神全”,從而達到“氣貫全身自延年”的功效。張三豐活了100多歲,壽而終。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為“德高壽尊之士”。
善養(yǎng)生,就是依人的自然生態(tài)實施科學的保健,從而使人體器官和諧而完美,以達到頤養(yǎng)天年。
古今中外的許多養(yǎng)生家一直在不斷地尋求、探討和實踐健身延年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要使人類能活到天然壽限。據一些專家研究,人的天然壽限,最高為170年,最低為120年。由于環(huán)境、疾病和人為的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一般的人都活不到天然壽限。通過科學的養(yǎng)生保健,人類有希望活到天然壽限。
卻病延年四要則
李聃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事萬物皆自然,養(yǎng)生保健亦自然,只要順乎自然,就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經過多年的實踐,我以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卻病延年的有效方法。
其一,飲食有節(jié)。生命以食為本,合理的飲食可以延續(xù)人的生命。飲食多樣化,食不過量。俗語云: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人們的不少病是撐出來的。國際上通常規(guī)定,吃飯七成飽,用0.618黃金分割:副食6,主食4;粗糧6,細糧4;植物6,動物4。
不能暴食,也不宜暴飲。每天喝少量的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過量飲酒則會傷身。經常喝紅葡萄酒,能降血脂、降血壓、抗衰老,還可以防止心臟的突然停搏。一個正常的人每天飲酒量為:白酒5~10毫升,紅葡萄酒50~100毫升,啤酒不超過300毫升。
其二,起居有常。足夠的睡眠,對健康長壽至關重要,應合理安排。一般人每晚保證睡足七小時,老年人八小時,兒童十小時。專家們研究,一個正常的人,60~90分種時間就可以進入深睡眠。因此,10:30到11點睡覺最科學。這樣,12點至3點就是最佳的深睡眠狀態(tài),如果這三個小時睡好了,第二天一定精神煥發(fā)。如果一個人一生能堅持12點到3點睡覺雷打不動,不受任何干擾,那就會終身受用,益壽延年。
午睡不可缺少,但也不可睡得太久,睡久了對身體也不好。午睡的最佳時間,是飯后半小時,睡一個小時。
要養(yǎng)成睡醒不要猛起的習慣,特別是老年人睡醒后,先伸臂動腿,再輕輕按摩心臟,然后再徐徐起床。
其三,適當運動。生命在于運動,經常運動對心肺、神經、肌肉和關節(jié)功能都有益處。冬天不宜晨練,應在傍晚鍛煉。飯后百步走是個誤區(qū),應在飯后50分鐘后散步為好,如果在飯前散步一小時,可降血脂預防糖尿病。早晨太陽未出前,不宜在戶外鍛煉,因為夜里吸了一肚子二氧化碳,早起又跑到小樹林里,太陽未出前,這小林子里全是二氧化碳。早上鍛煉,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容易出問題。專家們警告說,晨6時到9時是致癌最危險的時候,特別容易得肺癌。千萬不要在這個時間去鍛煉,可在室內散步、打太極拳。
其四,心情舒暢。無論年老年少,都要有個好心情。愉快的心情,情緒穩(wěn)定,使人體各器官處于和諧狀態(tài),可增強人的免疫力。怒傷肝,憂傷肺,千萬不可動怒思憂。要有博大的胸懷,與事不驚,處變不亂,做到在任何險境中都能神定自若,泰然處之。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真正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個人得失不介于懷。這樣,內心清靜,氣血調和,正氣浩然,邪氣也就天孔可入了。要笑口常開,古人云,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百病消。人常說,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哈哈一笑,全身輕松,什么痛都被趕走了。據齊國力教授講,“笑促進腦下垂體,產生腦內胚,它是天然麻醉劑。你要是得了關節(jié)炎別著急,沖著關節(jié)哈哈一笑,一會就不痛了”。勸君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