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典籍記載,酒泉城正南40公里處的祁連主峰一帶的群峰為古昆侖神山、玉山,是天地之中心、太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西王母所居地。黃帝、大禹到過此山的遺跡尚存。這里是西王母賓宴穆天子的地方,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白娘子盜仙草的故事發生地。屈原、陶淵明、李白等大詩人紛紛歌頌此山。
在億萬年的地質活動中,祁連山和河西走廊曾歷經三度滄海桑田變遷,活躍的火山活動也在這里的巖石上留下一次次記錄。海浪沖擊,火山噴發,祁連山深谷高峽中湍急的冰川融水的切割、搬運和翻動,使得祁連北麓山前酒泉一帶的卵石層深達300~800米。祁連山是我國最著名的礦產帶之一,金、銀、銅、鐵、錫、鉛、鋅、鋁、鎢、鎳、鉻、錳等都有大量儲藏,鐵礦豐盛,有色金屬尤富,礦點達近600處。這里的礦物晶體紛多,礦物色相明麗,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三大巖系無數門類的卵石呈現極為豐富的質地、色彩和形狀,成為以玉質卵石為主體的祁連雪水石獨具的出類拔萃的觀賞優勢。
酒泉奇石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酒泉北戈壁(含肅北馬鬃山一帶)以及敦煌沙漠等戈壁荒漠地帶盛產的以玉髓、瑪瑙、水晶為主體質地的風凌石,另一類就是祁連雪水石。祁連雪水石,由祁連主峰冰川一帶的巖石經河谷雪水搬運、沖磨而成,故名。雪水石以畫面石為大宗,也有少量象形石;還有一些既無圖紋又不具象形特點者,其色澤和質地極其優異,尤受到東南沿海藏石家的特別關愛。
傳統的品石標準“瘦、皺、透、漏”是針對太湖石、靈璧石這樣的石種提出的。對畫面石的品評應主要著眼于“畫、質、形”三點,“畫、質、形”三者優勢相長,達到和諧統一或組合出奇,那么這方畫面石無疑就是上上之品了。
就畫面的絢麗多彩、明媚悅目和畫面的形象生動、意境新奇,就畫、質、形三者的結合而言,祁連雪水石堪為大雅大美、新異出類之品。畫上的生物大多數是有眼睛的!鳥蟲禽獸,不是似像非像,而就“是”!一方20多厘米方圓的扁形白玉石,它的一面是頭上有羽冠的綠色雄孔雀,而另一面則是站在綠草地上的雌孔雀;雌孔雀是回頭的,似正盼另一面的丈夫趕緊跑過來。一方22×15×9厘米名為“九歌·大司命”的亞玉質棕紫色粉砂巖,背立的神仙大司命長袍寬大,冠帶飄飄,他伸臂豎起的左食指正示定著宿命,食指下一只仙鹿活潑昂首;石的背面是布滿畫面的一只古鼎。一方30×28.5×17厘米的祁連白玉石,正面淡墨色黑戈壁和山脈上空,赫然一只鯤鵬展翅猛飛,它的右翅反射著太陽光,左翅長羽翹起,你能聽到雙翅骨節因太用力發出的嘎嘎的響聲;它的尾尖竟帶著火箭沖飛時那樣的氣流,石的背面也是一只遒勁飛騰的鯤鵬!這樣的石頭,你用奇、妙、絕、神等詞匯都顯蒼白了!
2003年10月11日,酒泉南郊青年石農在祁連山口以下約2公里處河岸如百丈懸崖的洪水河床中發現一塊露出一角的巨大祁連綠玉。三人連撬帶挖,費了半天勁將石挖出。筆者見到這塊巨大祁連玉石的時候,即刻被它畫面的壯闊、神奇驚得目瞪口呆。石高達103厘米,寬77厘米,厚42厘米,重約800公斤。平整的石面上,畫面微呈淺浮雕狀態。畫面下部是蒼黛色的磅礴山巖,山巖后翻卷動蕩著滄海洪流,低空一縷長長的流云隨風飄展,上空云團滾滾,云霧中時隱時現地顯出一條巨龍的面部。巨龍的雙目和高聳的眉骨歷歷,清晰的鼻孔中正恣意吐出兩股白色的水汽。畫面的基調是藍綠色的;因無邊幅,滄海和山巖都顯得無邊無際。整個畫面沸騰著動感,云水浩淼,山巖逶迤,形象奇麗,意境恢弘,蒼蒼翠翠的一方空前蓋世的絕品!筆者當即籌集重金購來。
這方被筆者命名為“水龍吟”或“山海頌”的祁連雪水石,出自神山昆侖,它以億萬年的造化之功歌吟著偉大華夏蒼蒼翠翠、動感沸騰的民族精神!
酒泉的祁連雪水石因出自古昆侖而與我國上古神話、與道教源流、與華夏民俗文化有著水乳交融的關聯,它深厚、宏大的人文底蘊,是我國任何其他奇石美玉所無法比擬的。在夏商周時它就是貢品,屈原在辭篇中多次神游它所在的神山昆侖,陶淵明在《讀〈山海經〉》詩中歌頌過昆侖的玉樹,李白一曲意境遼遠的《關山月》歌吟了它所在的“天山”,王翰的《涼州詞》又使它以夜光杯的形式名聲更著。石上的山川大地、飛禽走獸、青松紅梅、神話人物、現實社會景象等,形象異常豐富。它的畫面洋溢著清新的、大雅大美的氣息。如果真正了解、認識了它,那么以評選國石的諸標準來衡量,無疑它是最重要的候選者。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個別嗅覺靈敏的國內外石商、收藏家、園林部門的人員捷足先登,先后到酒泉覓寶。1998年,新疆鄯善派人到各地尋找彩石裝飾園林,走了不少地方,發現只有洪水河的彩石最好,就雇農民撿石,用掛拖斗的康明斯拉走四卡車。韓國一石商偶然在哈密石市見到一方祁連綠石頭,就循跡專程找到酒泉南郊石農家購石。2003年10月,廣東佛山一佘姓女石商到酒泉購走一集裝箱雪水畫面石。北京曾有兩位詩人專門到洪水河撿石,廣州也來過人撿石。酒泉市一公務員隨便帶兩塊不大的祁連雪水石到上海奇石市場,上海石商即刻要跟著這位公務員到酒泉收購奇石。據筆者調查,酒泉的一方風景畫面石售到上海的價格是17萬元。
中國的藏石、賞石活動興盛于北宋,那時河西走廊地區屬于西夏,處于同中原分割狀態。太湖石、靈璧石被蘇軾、米芾尤其被宋徽宗看好時,祁連雪水石正在西夏的深山峽谷中沉睡,無緣到汴京和江南去。興于上世紀80年代的又一次奇石收藏熱,波及到酒泉已是十多年以后了。祁連雪水石的被重新認識,暫還只是本地人的事,它尚未在全國范圍內造成大的影響。可以斷定的是,這種局面會很快改觀。
“祁連雪水石”是毫光閃閃的狗頭金塊,淘金人會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的。
祁連山白雪皚皚,浮在云海上的峰巒宛如仙境。瓊枝玉葉的三株樹正茂盛地站在洪水河源處的峭壁上。大雅之石出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