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大巴在奧地利的高速公路上奔馳,窗外,一路盡展“山地之國”的無限風光。阿爾卑斯山橫空出世,山頂終年積雪不化,一片銀色;公路兩旁,雪野大地在陽光下舒展,山坡上散落的農舍木屋,格外亮麗別致;肥美的草場綠波蕩漾,芳草茸茸連成一片,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個個高爾夫球場。
車行很快,不知何時,群山環抱之下突然出現一個明鏡般的湖泊,在急速后移的茂密林海中時隱時現。當我幾次端起相機,急欲從車窗里為這大湖風景留影時,窗外的山丘、樹木和建筑又擋住了視線。我正在感到為難之時,隨車導游說:“這叫沃爾特湖,面積大約20平方公里。不用急,等會兒我們經過克拉根福時,再去湖邊看看!”
克拉根福是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湖濱小鎮,有“沃爾特湖之玫瑰”的美稱,那大片凝重的黑森林和煙波浩淼的湖泊把小鎮裝扮得十分美麗,給人的印象,與其說是一座城,不如說就是一個休閑度假的大公園。我們沒有進入小鎮,只在城邊一家香港人開的中餐館里吃過午餐,導游便引領我們來到沃爾特湖邊。
湖畔眺望,遠處的阿爾卑斯山聳入云霄,氣勢雄偉,此起彼伏的雪嶺山脊綿延環繞,構成了沃爾特湖的天然屏障。平湖如鏡,還未散盡的霧氣在湖上飄飄渺渺,更顯恬美寂靜,天空云層、光照的變化,給大湖涂抹上一層濃烈的油畫重彩。近看湖邊,一艘艘游船停泊在碧水之中,一座小教堂和零星的紅房子在綠樹叢中若隱若現,許是天氣寒冷的緣故,來這兒的游人不多,擺在湖邊的一排排木椅幾乎空著,那種安詳靜謐的氛圍更濃。如果說阿爾卑斯山給我的感覺是初次驚艷的話,那沃爾特湖的美景讓我是真正地沉醉其中了。
我久久地佇立在湖邊,遠望湖面湛藍如黛,近看湖水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水下一米多深的石塊沙子都看得清清楚楚。野鴨子在湖面上慢慢游弋,一群群白天鵝,悠閑自在地游來游去,潔白的身姿映襯在深藍色的湖水中,更顯優雅、飄逸。它們有的安靜地浮在水面,像是一動不動的雕塑;有的不時用嘴梳理翅膀上的羽毛,或將長長的脖子扎入水中覓食,或從湖邊游人手里銜去遞給它們的食物,還有的在不停地交頸嬉戲、追逐飛撲,把寧靜的湖面渲染得熱熱鬧鬧。
這時,突然有女士驚叫,聲音中充滿了欣喜,當我沿著她的視線望去,不禁也呆住了。湖面上幾只天鵝起飛了,它們一邊拍打著翅膀,一邊高聲鳴叫著,我是第一次看到這些“美麗的天使”們輕靈優美的飛翔,第一次聽到“貞潔之鳥”的聲聲啼鳴,這聲音是從天外傳來的吧?那么純凈、圓潤,那么清亮、悠遠,啊!天籟,這莫不就是天籟之音呀!
面對眼前這幅大自然景象,我倒感覺是不經意間闖進了一個童話的世界。瞬間,湖面上空仿佛奏起柴可夫斯基名曲《天鵝湖》仙樂般的旋律,背景音樂下浮現出優美激情的芭蕾舞劇表演;望著白天鵝悠然自得的游水神態,我突然憶起,曾在北京所見著名郵票設計家萬維生的那幅《天鵝》畫稿;我恍然明白,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所作的《詠鵝》詩篇,在時隔1 300年后,為什么至今仍為兒童們朗朗背誦。
時至早春時節,阿爾卑斯山下一片片殘雪猶存,叢叢簇簇的灌木上不難見到一些薄冰,路旁一堆堆白雪,在艷陽的照射下絲毫未見融化的痕跡。我們在湖畔的雪地上漫步,不感到寒冷,反而激起了心中的快樂和熱情。平日里看似持重沉穩的人,眼下也完全變了個樣,大家各自為陣,頑童般地打起雪球仗來。唉,好玩!雪彈是不認人的,不管是誰,誰膽怯、遲緩就得挨打。
行旅匆匆,能有片刻之暇,停下來欣賞一下這高山湖泊的迷人風光,自然是一種欣慰,一種安然。沃爾特湖就像一顆鑲嵌在奧地利國土上的藍寶石,潔凈透亮,晶瑩璀璨,我想,這不僅僅是天然的造化吧?在羨慕大自然對他們慷慨大度的饋贈之余,我們是否也該對奧地利人高度自律的文明素質,以及他們對大自然的尊重和保護表示欽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