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跨國經營的文化沖突
攻城容易守城難,對于沒有文化積淀的蒙古集團更是如此。
公司一直面臨不斷的紛爭,各地不斷涌出種種小企業與之抗爭且經常能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哪怕知道自己的企業不論規模還是質量上都不能與蒙古集團抗衡,但是只要打上民族主義的旗幟,就能得到很多客戶的支持。
苦心經營幾十年的蒙古集團,出了蒙古草原就開始茫然了。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是異鄉人,根在蒙古。受他們統治地區的人也覺得他們是外來人、野蠻人和征服者,紛紛起來反抗。極端之處,甚至凡是看見有牛的標志,就要抵制。經過了好幾代父子傳承之后,董事長的個人能力開始下降,但是權威性卻不降反升,使得整個蒙古集團的決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轉眼就承傳到朵歡帖木兒,他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對蒙古集團的重要。
在一次例會上,朵歡帖木兒提出來,要在每一塊瑞士金表上面刻一只象征蒙古集團的卡通奶牛,以此來提升蒙古集團的品牌內涵。
“這個嗎,”燕帖木兒皺起了眉頭,“大王,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會有點冒險?現在瑞士金表的銷量那么好;萬一要是改變得不到認可,豈不是適得其反?”
“而且,瑞士金表走的是高端市場,而我們奶業則力求老少咸宜。這樣的品牌調整對雙方都不好。我覺得我們要推廣品牌, 應該從媒體入手,而不是從自己的衍生產品入手。”
這個時候大家開始注意到朵董的臉色變化,越來越沉。最后,還是他自己忍不住說:“你還真以為自己懂得多啊!我告訴你這個想法是我花了好幾個晚上才想到的。就憑我這幾年的經驗,我告訴你們,絕錯不了。要是瑞士金表的銷量會受影響,我當場辭職。做大事要的就是闖勁,那個時候信誓旦旦地說十天趕超IBM,十五天趕超GE。現在呢,碰到這么點小事就畏頭畏尾,怎么成大氣?”
董事長既然執意調整, 董事馬上紛紛改變主意表示贊同, “獨董”也像花瓶一樣, 被董事長擺來擺去。朵董看看沒有什么反對自己的人了,就瞪著燕帖木兒,說:“這件事情就這樣決定了,不用再討論。明天就開始給我設計方案隨時準備投入生產。還有什么議題?”
“波斯灣請求增派人手。”秘書回答。
“我看還是在當地招兵買馬的好。”燕帖木兒又說道,“我們在各個地區都應該設立地區辦事處,拓展工作做得太好,后續工作總是跟不上,市場占有率時高時低。占領市場有反復是我們不懂得怎么鞏固市場的表現。我們在這方面沒有經驗。我想是不是因為我們的企業發展得太快,形成了跨國公司的氣候卻沒有形成跨國公司的文化。”
“文化?我們的草原從來沒有也不需要什么文化。我們靠鐵蹄,靠意志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讓普天之下都有我們的蒙古牛嚼著草根的聲音,我朵歡帖木兒剛剛寫得全自己的名字,那又怎么樣?文化遠遠深厚過那大宋集團嗎? 現在什么結果,你來和我談文化?”
“沒有文化支撐,所以我們在南方永遠要說漢語。”燕帖木兒輕聲地自言自語了一聲。
朵歡帖木兒這回真的發怒了,一拍桌子說:“你這個獨董有什么了不起的。公司出錢請你來,不過就是平常擺擺樣子,偶爾顧問一下,你還真當你是誰啦。我現在只要一句話你就立即得離開公司!”
于是在董事局會議的最后,大家全票通過了董事長提出的所有決議。
第四回 國際化的崩潰
不多久,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瑞士首先造反,因為當地人認為金表上面刻一只蒙古集團的招牌奶牛,是對它們貴族的象征——金表的侮辱,而朵董當然認為這只是個促進品牌優勢的小戰略而已。
匈牙利人也搞情緒,原因是因為朵董要求公司里不能播放莫扎特,覺得太歡快,要他們聽草原牧歌,認為其振奮人心能刺激工作效率。當地員工群情激昂,紛紛罷工,還聯合抵制蒙古奶業的產品。
更多的歐洲領土則面臨市場占有率大幅下降的局面,因為朵董居然在大部分地區都沒有設立當地管理機構,或者設立了辦事處卻沒有辦法融合當地文化,反而讓當地人產生反感。
當初哲別率眾部拓展過去的時候,從來都只有貿易額的交易指標。由于攤子鋪得太大,又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機構建設,無法穩定歐洲市場。所以,哲別很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經常很快就被當地的一些本土小企業又強占回去了。更為嚴重的是中原市場,雖然由蒙古集團占領數十年,但是始終得不到中原人民的認可,不被看作本土企業,甚至還有相當的仇視心理。當一個叫“紅巾集團”的小企業逐漸壯大起來的時候,中原人士都紛紛轉而支持他們心中的“國貨”。
朵歡帖木兒發現了事態的嚴重性,但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去解決。燕帖木兒給他出主意說:“朵董,我們要馬上改變現在的發展計劃,實施本土化策略:首先要改變在公司把漢人職工看做三等公民,寧愿在中原啟用伊斯蘭職工也不用漢人職工做部門主管的現狀,要把他們同等對待。其次,要改變晉升方式,一直以來我們都喜歡空降兵,但是現在我們要采用漢人的科舉取士,在部門中挑選確實合格的人才。其三,我們要做的是增加科研投入,我們的技術相對于時代的發展已經落后了,雖然我們一直以強大的市場拓展規模掩蓋我們技術含量上的落后,但是現在顯然已經不行了。”
蒙古集團幾十年也沒有做出成功的改變,要到面臨問題時臨急抱佛腳,確實很有難度。劉福通的紅巾集團在南方殺出一條血路,直接威脅蒙古帝國的江山。他打著韓林兒的旗號,號召所有的漢族人買自己的國貨,聯合抵制蒙貨,要把蒙古集團趕回草原去。此外安徽又冒出一個叫“明朝”的小集團,趁火打劫,搶走了蒙古集團在中部的大量優勢地區,使得蒙古集團腹背受敵。
面對這樣那樣的威脅,朵歡帖木兒最終決定,把燕帖木兒搞掉。這位獨董太不聽話,總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是前朝權臣就可以仰仗自己的威信挑戰董事長的絕對權威。這是朵董不能容忍的,是比紅巾集團和明朝公司更為嚴重的挑釁!于是最后朵歡帖木兒果斷地驅逐了這最后一位獨立董事,使得自己作為集團的董事長享有了絕對的權威。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自己更為強勢,以便和對手競爭到底。
威權也有失靈的時候。南部的市場在一塊一塊地被奪走。明朝公司顯然知道鞏固市場的好處,打出“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口號,不僅僅拉到了客戶,更重要的是,穩步提升了市場占有率,把蒙企的南部市場蠶食得差不多。
蒙股遭遇拋售,股價一路下挫,原來的配股計劃根本無法實施。朵董想用先祖對付宏基拉的辦法對付明朝,但是周轉資金太少,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萎縮。
與此同時,西邊波斯灣、俄羅斯的市場戰略同時失效,政府又通過了反壟斷法案準備把蒙古集團拆分成四份,以扶植更多的中小企業發展。蒙古集團四面楚歌。
就在這個時候,朵董的六名親信同時被抓。原因是出賣商業情報給明朝公司,當了商業間諜。朵董憤怒得不能自已,想想平常也就相信他們,沒想到最信賴的一幫人居然背叛了自己。
一連串的負面消息導致股價暴跌,蒙股市值大量縮水。而南邊的明朝集團乘機壯大,IPO成功,獲得大量的現金,從而展開眼花繚亂的并購活動,步步緊逼,最終把蒙古集團賴以生存的北部中原市場也搶占下來。
大勢已去。朵董只得帶著自己的幾個老部下退守蒙古大草原。他們希望將來有一天在那片曾經養育他們的草原上東山再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