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10點,北京回龍觀楊炳章的家。屋外陽光溫暖而燦爛。
本來約的10點采訪,可沒想到實在太遠了,記者還是晚到了5分鐘,向楊炳章表示歉意的時候,這位洋博士做了一個很西式的攤手動作,臉上的笑容也很自然地綻放出來。
或許是在國外生活多年的緣故,這位從北大到哈佛的高材生一開口就直奔主題。“我們先還是按照采訪提綱,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來吧。”語速很快,而且談話中一直保持這種速度。
由于寫過《小平大傳》,對鄧小平研究多年,楊炳章很喜歡談鄧小平。“我是帶著個人感情,尤其是一個中國人的感情來寫鄧小平的。”他這樣告訴記者。
整個談話,大都是楊炳章在說,他沒有多淡自己,不是不愿意,而是覺得和這次采訪的主題關系不大。
不過,最終,革命父親的早逝、自己轉學北大以及因為批評江青等而帶來的1968-1970年和1974-1978年兩次入獄的經歷,還是不經意間帶了出來。
“唉,那個時候批判江青不是好事,現在都變成光彩的事了!”我寫鄧小平,他知道
我是1984、85年開始寫鄧小平傳記的。當時我在哈佛大學政治系讀博士,1986年畢業。我寫了兩本書,英文版的,第一本《鄧小平的政治生涯》,寫鄧和中國政治的關系,第二本是《小平大傳》。書的出版是在1998年。
鄧小平的兩個孩子,一個鄧樸方,一個鄧質方,都是我同學,建立了一些私人感情。鄧樸方高我一屆,文革時我們是一派的。我個人認為鄧小平做得不錯,是很重要的政治人物,而且內心比較佩服他。開始寫作的時候,小平的傳記已經有了,但不多。
研究鄧小平也和我個人經歷有關系。我父親是共產黨員,以前在張學良的軍事學校,西安事變后拉到共產黨這邊工作。
我考大學上了解放軍外語學院,1963年到了北大,然后文革開始,因反對江青而“犯了錯誤”,1968年坐監獄,1970年提前釋放。后來我跑到北朝鮮去了,1974年又抓了進去,也是反對江青,叫做“反對中央文革小組”,“反革命叛徒”,送回來后判了4年。現在當然是光榮的事,當時是反革命。
去美國,還得感謝鄧小平。1978年考研到北大,然后考到美國去了,1986年在美國畢業。
我所用的資料和國內方面不太一樣,在哈佛大學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查的,一些資料國內不一定有,國內的資料我用了《李璜回憶錄》,作為類比。
寫作時,去了四川廣安鄧小平的老家兩次,采訪他還活著的親戚,核對了家庭情況。比方說,以前有些人認為鄧是客家人,其實不是。
我寫書,鄧小平知道,他沒有意見。
我寫鄧小平的這兩本書都翻譯成中文在香港出版,自己刪掉了一些,比如說他婚姻方面的問題,他長征時走失的一個孩子。
這兩本書,是鄧小平研究領域在國外的權威文本,很多事實和分析也是有學術價值的。
剛出的時候,多數意見是說好話,但也有些問題很過分。英國的《經濟學家》認為我對中國方面的事情過于樂觀,我認為不需要回答。
有很多問題我不想涉及,比如,“誰說了算”我是回避了的,這也留下一些遺憾。
庫恩的事實錯誤
我在哈佛待了20來年,也就帶了10多個學生,每年回國兩次。在國外,該說的說了,該寫的也寫了,寫了三本書,1997年回來。也有家庭的原因,我的小孩和姐姐在中國。現在有時去有時回,從國外帶回一些觀點和立場。
中國研究在美國是一個小科目,這幾年,情況有所改變。中國經濟發展,在世界政治地位的提高,讓西方人更重視中國研究的課題。
國外的傳記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是學術性的,博士論文也有做傳記的,二是心理性的,描述人物歷史。
西方學者可能在研究視角上以西方為中心,中國學者則更多從中國自身出發。
外國作者在事實方面出現的錯誤較多,但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看法確實有可稱道之處。他們對高饒事件、反右這些重大事情研究更深入,這和政治心態有關。
我認為,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機構和專家,應該持中立立場。’這幾天我看到庫恩寫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看了些美國的評論,他在基辛格中心工作了好些年。
他這樣做,完全是戰略性的。他在中國做生意。而且,這里頭也有一些明顯的事實錯誤。
比如說,宋健是決策層中有名的,但他是不是博士?還有中韓建交的事情,書中寫哈佛一個研究中心寄了一封信給江澤民,江澤民轉到了外交部,然后中韓就建交了。實際上,中韓建交哪里是這么簡單,那是錢其琛當外長時費了很大勁的!
他代表了正確的方向
任何政治家都是有共性的,鄧小平和毛澤東也有很多相同之處,他們都希望中國富強,而且都是政治經驗非常豐富。不同之處,鄧扭轉了毛澤東的政治革命,開始全心全力搞經濟建設,改變了中國的政治方向。
這是鄧小平的一大貢獻,他代表了正確的方向。鄧是時代的代表人物。
要從中國傳統的社會歷史文化來挖掘鄧小平這個人物的特色。毛澤東是法家的,鄧屬于道家的,無為平淡的一個人。我們必須從文化背景上去了解他。
毛的時代,鄧在書記處工作,為人處世比較低調。毛認為鄧有才,考慮過讓鄧主持中央工作,但后來沒讓他接班,因為鄧比較反對文革。由于毛晚年的獨斷,使鄧越來越感到權力的重要性。要辦事就必須自己說了算。
過去20多年,中國在經濟上有很大發展,也造成很多小挫折。在不久的將來,國民生產總值應該會超過美國。但是國內和國外的評價標準不同,如果以國民生產總值為經濟發展標準,目前的速度還是不錯,但其他方面還得加快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一方面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政治必須進步。總的說,對于中國的前景,我還是比較樂觀。
(實習生成然對本文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