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安康工業經濟是在改革面臨攻堅、發展面臨宏觀調控、穩定面對復雜矛盾的局面下展開的,全市工業戰線努力克服煤電運緊張、原材料及電力、運價等生產要素價格上調、企業貸款極為艱難、部分行業市場劇烈變動等諸多困難和矛盾,堅持深化改革、突出重點、調整結構、提高效益、求真務實,牢牢把掘發展第一要務,保持了工業經濟高速增長,經濟效益持續提高的良好局面。全市工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3.8%,拉動經濟增長3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在全市GDP的比重為15.4%,比上年提升1.1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3.7億元,增長23.2%;完成工業增加值18億元,增長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13.9億元,增長17.9%。
(一)
1.市縣區工業高速增長,中省工業略有下降。2004年,市縣區屬規模以上工業預計完成現價產值23億元,同比增長39.4%,是拉動全市工業持續增長的主力軍。市屬工業完成現價產值6.3億元,增長44.7%;縣區工業預計完成現價產值16.7億元,增長37.5%,十縣區規模以上工業均保持增長;地方企業首次出現3個產值過億元大戶。中省工業完成現價產值10.7億元,同比略有下降。
2.特色工業比重上升,是支撐全市工業的基礎和中堅。醫藥、絲綢、食品、電力和礦產五大特色產業全年完成現價總產值27.1億元,增長44.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83.3%,較上年同期上升5.5個百分點,生產要素向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聚集的特點更趨明顯。其中:秦巴醫藥完成產值3.5億元,增長9.7%;特色礦產完成產值9.5億元,增長115.9%;安康絲綢完成產值1.6億元,增長6.7%;食品工業完成產值6.2億元,增長0.3%;電力工業完成產值6.3億元,增長7.7%。
3.全市工業呈向重化工階段邁進態勢,重工業增速高于輕工業。以水電能源、礦產開采加工、機械化工為支撐的重工業全年完成產值20.8億元,增長33%;以生物制藥、綠色食品、繭絲加工為代表的輕工業預計完成產值12.9億元,增長10.2%,重工業的增速比輕工業的增速快22.8個百分點。
4.十五種主要產品產量9增6降。安康供電局向社會售電12.78億度,同比增長16.4%。全市累計生產瀘慷酒1785噸,增長4.5%,魔芋精粉1776噸,增長30%,生產炸藥8000噸,增長54.3%,鐵合金3.1萬噸,增長1.6倍,電解錳587噸,增長15.8%,水泥65萬噸,增長12.5%,生產化學原料藥61噸,增長9.1%,氮肥3.7萬噸,增長26.9%;水力發電、白廠絲、卷煙、重晶石及礦粉、黃金等產品產量下降。
5。扭虧增盈成效顯著。一是企業虧損戶減少,虧損面下降。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一批虧損嚴重的國有小企業經改制退出國有序列,安康市印染廠、江北化工廠、醫化總廠、市鐵合金廠及漢濱區機械廠、石泉縣繅絲廠等40余戶企業實現了國退民進;二是抓大戶,促減虧。安康恒遠絲綢公司和市絲綢工廠分別較同期減虧182萬元和384萬元;三是石泉縣建材總廠等企業因改制將歷年虧損潛虧全部反映在當年虧損數額之中,使虧損額虛高3100萬元,如剔除改制使企業以前年度潛虧顯現因素,全市企業虧損額可下降4000萬元。
(二)
1,深化國企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全年啟動改制企業172戶,2004年已完成112戶。市直屬啟動改制企業34戶,已基本完成13戶,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的18戶。2005年1月28日,安康通用機械公司將實施兼并重組市造船廠、平利縣電機廠的低成本擴張方案。安康日報社對市電路公司實現了跨行業兼并重組。全市349戶國有企業,至今累計完成改制291戶,占全市國有企業的83%,大批國有企業通過改制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2.積極發揮經濟運行協調職能。針對煤電油運緊張、信貸緊縮問題,加大了鐵企、電企、銀企三大關系的協調力度。一是在省工交辦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協調部門較好地保障了重點企業、主要地方工業品和主要工業原材料的運輸,解決了全市積壓的70余萬噸礦產品的運輸問題,保障了全年三百萬噸的鐵路運力供應;二是提請市分管領導多次召開協調會,以用電高峰期側管理、電價政策和保障正常供電為重點,著力協調電力部門與企業間的關系,保障了全市工業生產的正常供電。三是為解決資金緊張,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解決改制、項目建設等發展資金問題,一方面多渠道協調銀行融通流動資金,有效地解決了蠶繭收購資金瓶頸,使全市蠶繭收購入庫突破兩千萬斤,創近幾年的歷史新高。
3.堅持優化結構中加快發展。依托豐富的生物資源,以推動中藥現代化為目標,突出種植、加工和銷售環節的標準化認證,打造出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秦巴醫藥”品牌。充分發揮水資源優勢,以喜河電站截流、蜀河電站進站為標志,漢江干支流開發掀起了全面建設的新高潮。以生態綠色、風味獨特、特色鮮明為主攻方向,富硒茶葉加工、卷煙制品、飲料酒、魔芋制品等食品生產企業,產銷上規模、質量上水平、效益大提高。以推廣桑園冬管、優良蠶種、方格簇營繭、節能烘繭等技術為著力點,全面提高蠶繭質量,提升繭絲加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注重環保的基礎上,實施鉛鋅礦、重晶石、板石等特色礦產的有序開發,配套發展特種鐵合金等載能產品。
4.超額完成技改投資任務。全市實施技改項目88個,已竣工投產40項,全年可完成投資4.8億元。市直企業技改項目11個,已竣工投產7個,累計完成投資7630萬元,占全年任務8000萬元的95.38%,全年完成技改投資8500萬元??h區實施項目77項,竣工投產28項,累計完成投資41516萬元,超額完成3.2億元的投資任務,為工業經濟培植了新的增長點。
5.全力維護招資環境。對干擾和破壞招商引資和重點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經貿委牽頭聯合相關部門迅速給予調解或處理,必要時提請市委或維護投資環境領導小組予以嚴處,增強了外來企業的投資信心和發展欲望。
6.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經貿系統信訪量大,矛盾和困難較多,維穩工作任務艱巨。我們始終把維穩作為實踐三個代表的第一責任,經常開展信訪案件排查治理工作,認真接待上訪,深入企業排查調研,靠前解決問題,有效保障了全局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
2005年將圍繞綠色安康戰略,突出“藥、水、游”三大產業建設,以擴張工業總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科技含量和競爭力為中心,以特色優勢資源為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壯大特色支柱產業,培育成長型企業群,不斷增強工業的整體競爭力,實現全市工業總量上臺階、速度高增長、效益大提高。
一是培育壯大特色支柱工業,形成比較優勢明顯、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二是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產業升級;三是深化國企改革,加快非公經濟發展;四是加大技改投入,提升工業檔次和水平,提高企業和產業的競爭力;五是全力做好經濟運行調控監測和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