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午,秋日的陽光溫暖、燦爛,是柏林不多見的好天。
家住柏林市中心蒂爾加滕區的卡吉亞·艾希霍恩走出家門,前往附近一處投票站。這一天是提前舉行的德國第16屆聯邦議院選舉日。
經濟增長乏力、失業人口居高不下、社會福利支出不堪重負,作為世界第三號經濟強國的德國改革之路該如何走,包括艾希霍恩在內的近6200萬德國選民在這一天做出了他們的選擇。
支持施羅德:公平第一
艾希霍恩支持施羅德總理所在的社民黨,這個來自中部城市埃爾福特的女孩今年1月剛剛在柏林自由大學完成了民族學和民俗學碩士學位。德國經濟的不景氣也直接影響到了艾希霍恩個人生活:畢業半年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你一直沒有工作,為什么還支持施羅德?”對于《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的提問,艾希霍恩回答說,誰上臺都不能一下子解決就業問題,不能指望施羅德政府的改革一夜之間就見效。
“就像蓋房子一樣,要一步一步來,需要時間,需要耐性。”
艾希霍恩說,社民黨更注重社會公正和公平,顧及窮人的利益,注意縮小貧富差距。比如,在稅收政策上,對年收入超過25萬歐元的個人或者年收入超過50萬的已婚者額外加征3%的“富人稅”。
記者當天上午在洪堡大學投票站碰到的一名兒科醫生也說到了社會公平問題。那位女士說,她從事殘疾兒童護理工作,非常關注弱勢群體。她選擇政黨主要看誰的政策更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和公正。
不一會兒,艾希霍恩就來到了根據居住地址指定的投票站。投票站設在一個餐廳里,陳設簡單,只有一面墻上懸掛的柏林州州旗顯得比較醒目。餐廳人不多,選民憑證件到工作人員那里領取一張選票,到一邊的半封閉空間填好,投入選票箱即可。
艾希霍恩投完票剛走出餐廳大門,就被一家愛爾蘭電視臺的攝制組攔住了。記者問得直截了當:“你投了誰一票?”“SPD(社民黨)。”“為什么?”“因為我覺得施羅德的外交更符合德國的利益,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盲目跟著美國走。”
對此,63歲的橋梁檢測員齊爾克·埃爾文也有同感。埃爾文說:“施羅德在歐盟里不會總說‘是’,對于不公平的事情敢于說‘不’。”埃爾文提到前一段的歐盟預算危機,德國向歐盟交納了很多錢,而英國交納的會費太少,這并不公平,必須改變。
艾希霍恩說,德國敢于站出來反對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在歐盟里面起到了帶頭作用。否則,可能一些國家會跟著美國去打仗。她認為,現在歐盟右派保守力量相對大一些,社民黨繼續執政可以在歐盟里起到一個平衡作用,使歐盟關注面更廣一些,更多地顧及社會方面的話題。
艾希霍恩還認為,如果默克爾上臺,德國和美國的關系將升溫,德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可能會有所疏遠,不會像現在這樣親密。在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上,艾希霍恩說,如果默克爾執政,可能不會像施羅德那么堅定地主張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埃爾文的看法是,中國有能力自己制造先進武器,包括核武器。武器禁運問題對中國影響不大。
對于默克爾影子內閣財政部長基希霍夫的“統一稅”為核心的稅制改革方案,兩人看法相似。埃爾文說,基希霍夫的稅收主張比較激進極端,他的方向是對的,但德國在稅制改革上不應該走得那么快。這一方案行不通。他說,聯盟黨計劃減少通勤交通一次性免稅額,取消夜班和節假日加班費免稅優惠等政策不合理。選擇默克爾:就業最重要
不過,在許多德國人眼中,德國這幾年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居高不下,“換人”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聯盟黨上臺的一些大幅削減社會福利的政策一旦實行,對老百姓的沖擊也會不小。而且,與施羅德政府的改革政策相比,聯盟黨在競選綱領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并沒有太多實質區別,能否真正使德國擺脫困境還得打上問號。
據德國聯邦勞工局公布的數據,過去幾個月德國失業人口數量盡管比年初有所下降,但仍在470萬人以上。一位退休居民直言支持聯盟黨執政。他說,就業問題最重要。現在許多年輕人跨出校門后找不到工作,這一狀況必須改變。
晚上18點,大選初步統計結果出來了,默克爾和施羅德所在的陣營都未能獲得聯邦議院多數,誰將成為德國下一屆總理依然是霧里看花。
21時左右,《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再打電話到艾希霍恩家里,她正在家里觀看默克爾、施羅德等幾個政黨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她說,她和住在埃爾福特老家的媽媽通了電話,誰也沒有想到大選會出現這樣的僵局。艾希霍恩說,作為選民,她已經作了選擇,現在剩下的就是靜觀結果子。不過,不管誰上臺,大的方向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