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國外使用和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近一億
第60屆聯合國大會舉行的9月14日,紐約“華美協進社孔子學院”揭幕儀式也同時舉行。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璇、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中國駐紐約總領事劉碧偉等出席了揭幕儀式。
為海外的孔子學院揭幕,對于中國的駐外大使來說,并不是今年新增加的一項外事活動。從2004年11月中國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在韓國漢城掛牌以來,全球已經建成了26所孔子學院。
孔子“應運重生”
9月,由復旦大學和斯德哥爾摩大學合作創辦的北歐孔子學院在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和醞釀之后,已經正式招生。復旦大學副教授李茂被派往這座歐洲第一所孔子學院任教,對此他十分自豪。
李茂說,由于師資經費等條件的限制,原本只計劃招生20人,而實際上報名的有300多人。在報到當天,還有50多名后補人員來排隊。“后來學校只好將招生人數增加到25名。”
李茂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945年出生在重慶的女性,她兩歲就離開了出生地到國外,后來輾轉到瑞典生活了半輩子。她十分想念自己的出生地,想了解祖國的語言,但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沒有報名進來。懷著非常迫切的心情,她一次又一次地提出進來學習的要求。
復旦大學的姚老師剛從韓國回來。他在那里教了整整一學期的中文,連自己兒子的出生都錯過了。他非常遺憾,但韓國學生對中文的渴求卻讓他很感動。
據他介紹,韓國有100多所大學設有中國學或者中國語系,有40多所大專院校設有漢語課程,各類在校生學漢語的總計16萬多人。
不但是與中國文化淵源頗深的韓日,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近年來也掀起一波波的中文熱。據悉,全球大約100多個國家在各級各類的教學機構內教授中文課程,約有2500萬至3000萬名外國人學習漢語。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外國人也急劇增加,2004年達到八萬人。目前在國外使用和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近一億。
推廣孔子之“和”
“中國早就派漢語教師出國講課,但建立孔子學院卻是近幾年的事情?!蓖饨粚W院教授曲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他看來,之所以命名為“孔子學院”,是因為孔子能代表中國文化最有影響力的部分,也是沒有政治爭議的,大陸、臺灣和海外華人都認可。儒教的英文單詞(Confucianism)直譯就是“孔子主義”,是用孔子的英文名稱命名的?!坝每鬃舆@個名字非常明智,非常合適?!?/p>
“我認為孔子這個名字比其他中文名字更好,我們都知道孔子,他在韓國的知名度很高,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學者,一提到他的名字,就會聯想到中國幾千年精彩的文化?!痹谥袊鴮W了兩年中醫的韓國留學生樸美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而且,這對于推廣中國的和平外交思想也有好處??鬃邮侵袊糯拿鳌昂汀钡耐瞥缯?,他主張“和諧”、“和睦”、“和平”,強調“和合之境”、“和而不合”?!捌鋵?,這就是我國外交所奉行的‘和而不同’的哲學基礎?!鼻钦f。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盧明華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中國在國際事務總的地位也在上升,導致了各類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出籠。在疑惑、猜忌的眼光中,中國以“孔子”之名來介紹自己的文化傳統,對于推廣中國“和平外交”的思想很有好處。
孔子不只是中文
北歐孔子學院理事長、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朱永生教授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孔子學院不僅是研究孔學和儒學的學術機構,它更主要是推廣漢語教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同樣,它不僅是一所語言教學機構,而且是一座加深中國與外國相互理解和溝通的文化驛站和橋梁。
由于北歐孔子學院招收進來的學生沒有漢語基礎,因此,他們第一階段的學習主要是漢語基本功訓練,即聽說讀寫部分?!半S著學生漢語程度的提高,將會逐漸開設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民族風俗等方面的課程,還會聘請國內的專家前往瑞典開辦講座等。”朱永生說。
“盡管孔子學院掛靠在斯德哥爾摩中文系,與中文系的課程有合有分,但絕不是中文系?!崩蠲f。兩者的最大不同在于,中文系是全日制,而孔子學院開設的是半日制課程。這是因為孔子學院面向的主要是社會上的一些希望更多了解中國的人群,如記者、主持人、醫生、教授、商界人土等等。
除了舉辦漢語強化培訓班、正式招收長期班,孔子學院所做的工作還包括為當地的社會辦學力量提供支持,比如為中文學校提供推薦詞典;教材、HSK考試等教學上的支援。
“今年11月份,孔子學院將和當地國際問題研究所聯合舉辦一次題為‘中國的發展及其在全球的角色’的高層論壇?!崩蠲f。